牟宗三:中国文化的发展


导航:本文选自牟宗三人文讲习录》一书,点击查看目录。点击查看更多儒家在线学习资料


 

各位会友﹐最近几次所讲的﹐都是顺着王学的路讲下来﹐完全是关于内圣方面的学问﹐并且把其中的脉络以及从何而出的毛病指点出来。大体地说﹐所谓心性之学﹐它最内部道理大致是这些。这已达到了最高峰。若再向前进﹐那就难了。所以在明亡以后﹐风气一变而为向外开﹐即讲外王﹐讲经世致用。顾炎武﹑黄黎洲﹑王船山﹑颜习斋﹑李二曲等都反空疏求致用。后来的考据亦是这个观念的变形。但是清朝三百年对于华族生命挫拆太多﹐歪曲太大﹐始终未能开得出来﹐结果只能变成考据。到了民国﹐讲科学﹐还是致用﹐和清时的考据是同一条道路。可是依旧是没有用。这种向外开的事功之所以出不来﹐最大的毛病﹐即在其基本精神和本源之学的精神是对立的﹐因为文化之源生命之源价值之源必须贯通﹐才能开得出来。

 

今天我从历史上纵贯地把中国文化的重要观念讲一讲﹐即讲儒家学问三期的发展。使大家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这三期是大的分期﹐小的分期不讲。(一) 第一期﹐由春秋战国的孔子﹑孟子﹑荀子到汉董仲舒造成汉大帝国。(二) 第二期﹐宋明理学。(三)第三期﹐现在。

 

我们从辩证的发展看﹐这第三期是综合的形态。是正反合的“合”﹐是以正消融反的谐和。这种谐和与原始的谐和﹐形态虽一样﹐但内容不同。它是再度的谐和﹐有极高的价值﹐有空前的成就。如此看来﹐是必然的来临﹐是天造地设的非来不可。这即是中华民族的前途。真正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自黄帝到东汉的二千多年﹐这一段时间最精彩。因其生命与文化合一(中国通常讲历史重汉后二千多年) 。西人称中国文化在汉前才有文化生命﹐汉后只有“存在”(Existence) ﹐不是“实在”(Reality) 。真正的生命在汉后已枯﹐所以后二千年的历史﹐只是一治一乱的重复﹐(这问题﹐西人最注意﹐我们反不注意。) 这一治一乱的历史﹐是非历史的历史﹐它是无发展的﹐只有空间相﹐无时间相﹐有空架子﹐无进步﹐无论在文学上﹑艺术上﹑哲学上﹑科学上﹐都见不到甚么新的成就。假定说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到满清止已亡了﹐则西人此说还可以说﹐但是我们还是存在的﹐则我们的历史之前后两头都是敞开的﹐民族生命并没有真枯﹐还是活生生的﹐所以我们的看法﹐则和西人的看法不同﹐却把这后二千多年的历史看活了﹐认为这是大过渡时期﹐正如长江之水经过三峡一样﹐内在于三峡时﹐弯弯曲曲﹐来回重复﹐但一出三峡﹐则万马奔腾﹐坦途万里。所以中华民族是大器晚成。这是大开大合。我们为甚么说这后二千多年是大过渡呢? 我们知道从汉到魏晋南北朝﹐这是纯过渡。隋唐之民族生命强﹐但不与文化生命合一。表面上虽以周孔之教建国﹐但只是外部文教﹐只是典章制度﹐而精神生活﹑观念意识﹐则是佛教。(韩愈虽辟佛﹐并不行。) 再在文学上﹐只有诗﹐并不能代表理性。(朱熹即看不起唐﹐认为唐室之家世不纯﹐因为唐太宗之母﹐为胡人。) 而汉朝则是服从理性原则﹐其民族生命与文化生命是合一的。唐在学术上只是佛﹑是诗。诗是代表感情﹑生命﹑才华﹐所以唐代服从生命原则﹐不是理性原则。及至宋朝﹐文化生命归根復命﹐但其民族生命弱﹐还是配不起来﹐而且在学问上偏于内圣﹐它是分解的偏﹐而不是构造的综合。它的内圣之偏﹐是要保持“正”(对“反”) 。这时对于过去原始的综合和构造的全体﹐予以解剖提炼﹐将“本”显露﹐即将极内在的原理透出来﹐亦即呼唤生命而将“主体”透露出来﹐这主体即自尧舜以来文化生命最本源的地方。所谓“反”﹐也是一定的。“反”即“客体”。一定将主体之光贯彻到客体上去﹐才能有构造﹐宋则不然。所以唐宋这两个朝代﹐各有特质﹐唐是身力强﹐宋是心力强﹐但都不如汉﹐汉是身力心力皆强。从唐宋之皆有所偏﹐即可看出这段时期是过渡。明是汉之具体而微﹐其民族生命与文化生命合一﹐都强﹐可以说是很好的时代﹐似乎是一建构的时期﹐但它比不过汉﹐它的三百年非常奇特﹐其历史非常难讲。它出王学﹐王学极不平凡。其奇特如佛教之出禅宗。禅宗之特色是从混沌中见规矩﹐王学仍守理性﹐宗孔孟﹐这是大聪明。明之所以有此奇特﹐须看朱元璋。我们要了解唐宋明﹐首须了解李世民﹑赵匡胤﹑朱元璋这三个人物。(了解以前的历史﹐对每一时代的人物不能不注意﹐这不是说崇拜英雄﹐而是说在其权威之下﹐日子久了﹐一切都要受其影响。) 朱元璋之生命﹐不顺适调畅﹐心理变态﹐杀人很多。三百年整个是乖戾﹑不平常﹐当明亡时﹐虽贩夫走卒﹐亦能殉国﹐这很不容易。即以崇禎而论﹐亦不平凡﹐其生命亦不顺畅。所以明朝这一时代﹐虽是文化生命与民族生命合一﹐然从学术政治上说﹐其形态仍是以前者之继续。故对于我们所向往的而言﹐仍可说是非建构的﹐也是过渡。到了现在讲外王﹐则当是综合的。第一期是原始的综合﹐第二期宋明理学是正反对立﹐现在是再度综合。在此再度谐和之下﹐是消融“对立”而成建构的“合”。如此科学﹑民主才会出来。我们今天必须反省一下﹐究竟甚么是主体?切不可混杂不清! 

 

本站编辑:澤之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本文作者:牟宗三,转载自:《人文讲习录》。

(0)
牟宗三的头像牟宗三作者
上一篇 2022年7月18日
下一篇 2022年8月1日

相关推荐

  • 讲中国哲学史为什么从孔子开始,不是从老子开始?

    要正式地讲中国哲学,我们不能顺着尧、舜、夏、商、周一代一代具体的讲出来,因为这些古代的历史文献不足征。讲文化史可以从他们这里讲起,来看看中国文化是怎麽发展的。讲哲学的时候,就不能从…

    儒学义理 2021年8月28日
    01.9K0
  • 一个民族只开一次花?

    中国的古代文化发展至春秋战国时代为最高峰。照史宾格勒(Spengler)讲,每个民族都有个“十九世纪”,这“十九世纪”是象征的意义,譬如春秋战国就是个十九世纪。按照史宾格勒的“文化…

    儒学义理 2021年12月12日
    09660
  • 牟宗三:生命之坦荡与开朗

    (一)各位会友,今天是人文友会第四次聚会,上次的记录,各人看看,如有问题,可提出讨论。   (二)今天有好些新会友,这很难得。兹就这点,我说一点意思。凡参加此一聚会的,在这短短两小…

    儒学义理 2022年4月18日
    03540
  • 牟宗三:师友之义与友道精神

    (一)各位会友,今天是我们人文友会第五十一次聚会,以后我们在台北的聚会将暂时停止。照我们友会聚会之精神说,本不一定要有定期聚会之形式,所以暂停一下,也不要紧。多通信或个别见面晤谈也…

    儒学义理 2022年11月14日
    04950
  • 〔朝话〕感触大者为大人

    (节选)文/季谦先生   孔子对于世间的事物,一眼望去,随时都有感触。所以他的感触,就是仁者的心怀,仁者的表现。   我的老师牟宗三的老师,就是我的师公、师爷,熊十力先生,他说:“…

    朝话 2021年8月9日
    01.5K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