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的前瞻|蔡仁厚《中国哲学史》绪论六、

《中国哲学史》绪论

一、从两本书说起

二、对中国哲学的基本认识

三、中国哲学史的分期

四、中国哲学史的教学与研究

五、中国哲学通史之检讨与中国哲学断代和专题之研究

六、中国哲学史的前瞻(本节)


(一)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的世纪境遇

 

自从二十世纪“哲学”一词进入中国,便引发中国有没有哲学的质疑。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有儒释道三教智慧系统,何以会有人致疑于中国有没有哲学?此无他,以西方哲学为标准,故鄙视中国自己之傅统耳。此乃一时之陋识,勿足深怪。如今又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学”与“思”,中国人终于可以——

 

(1)就中西哲学的特质,提出正确恰当的对比

(2)就中国哲学的精神取向,提出简明扼要的说明

(3)就中国哲学之现代化与世界化,提出相应中肯的省思

 

同时,中国人有了识见能力,(1)可以厘清“中国哲学演进发展的思想脉络;(2)可以分判“中国哲学异同分合的义理系统”;(3)可以阐释“中国哲学的基本旨趣及其价值”;而且也已(4)能够衡定“中西哲学融摄会通的义理规路。”

 

由于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的世纪境遇,是前古未有的复杂和艰困,所以对于哲学的省察,不但要有慧识、睿见,而且还要有学力(质的意义之学养)。否则,他的省察便只是一些浮泛的意见而已。自五四以来,真正致力于中国哲学之反省,真能为中国文化之新生贯注精诚而殚思竭虑的,还是当代新儒学家的前辈学者。从梁漱溟氏、熊十力氏,到唐君毅先生,都有极大的贡献,而牟宗三先生则更集中而通贯地作了专门的省察和疏导,是即《中国哲学十九讲》

 

中国哲学智慧的表现,主要是表现在儒道佛三方面。然而此一东方老传统,自明亡以后,久已衰微,尤其近百年来遭受西方文化之冲击,知识分子对于中国哲学的精神面目,乃益形模糊,甚至业已遗忘。牟先生在台大哲学研究所讲述中国哲学所涵蕴的问题,并不是一时之间的兴会,也不是他偶发的议论,而是切关于中国哲学之系统纲格与义理宗趣者。其中所厘定的各种问题,皆有所本。通过这一步通贯性的综述,各期思想的内在义理可得而明,而其所启发的问题也义旨确切而昭然若揭。于是,固有义理的性格,未来发展的规辙,也确定了指标而有所持循。到此方知,文化慧命之相续不已,固可具体落实,而并非徒托空言。而一部像样的、好的《中国哲学史》之写成,已经是可能的了。

 

(二)中国哲学之现代化与世界化

 

中国哲学现代化的意指,应该含有两个方向:第一、如何通过现代语言,把中国哲学的思想阐述出来,把中国哲学的智慧显发出来。使它能为现代人所了解,而进入人人的生命心灵之中,以表现它“本所蕴涵”的活泼泼的功能和作用。第二、如何对中国哲学作一步批判的反省,既要重新认识和发挥它的优点长处,也要补救它的短缺和不足,以求进一步的充实发展。这才是中国哲学现代化最积极的意义。因此,中国哲学是否有前途,其决定的因素有二:

 

一、中国哲学本身的义理纲维,能否重新显现出来?

二、中华民族能不能如同当初消化佛教那样,也能消化西方的哲学和宗教?

 

近年来,大陆学界认为,当代中国有三大思潮,一是马列思想,二是西化思想,三是新儒家的思想。其实,前二者是外来的,介入的,只有新儒家的思想才是“中国的哲学”,才是真正属于中华民族的思想。这一点,大陆学界也普遍有所认取,所以他们要进行一项巨大的学术工程,就是编印一套“现代新儒家学案”。这也是重新肯定中哲学的表示。他们的理解或者不完全恰当相应,但他们的努力,我们当日给予肯定,而且乐观其成。

在牟先生八十大寿时,他说,从大学读书以来,六十年中只做一件事,即:“反省中国的文化生命,以重开中国哲学之途径”。他认为民国以来的学风很不健康:卑陋、浮嚣,兼而有之。所以,有志研究中国哲学的人,必须:

 

1依据文献以“关误解,正曲说”。

2讲明义理以“立正见,显正解”。

3畅通慧命以“正方向,开坦途”。

 

这三点,确实是中国哲学史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讲哲学史如果错用文献,便成大过差。如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讲佛教天台宗时,不用天台开宗的智者大师的文献,反倒根据智者师父南岳慧思的《大乘止观法门》来讲述天台宗的思想,而且经人(陈寅恪氏)指出,依然不改,实在很不应该。至讲义理必须精透明确,恰当相应,乃是异同是非之所关,更不可轻忽。而慧命的畅通,则是文化生命之“共慧”相续流衍的根本大事,其属重要,不言而喻。

 

总之,中国哲学史是否能显发光明的未来,完全取决于国人自己的觉醒和努力。圣人有云:“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而讲述或撰写中国哲学史,正属于“为仁”之事,中华儿女,可不勉乎!

 

牟宗三主讲,林清臣整理:《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壹北:学生书局,一九九三)。

《中国哲学十九讲》,是牟先生在台大哲研所之讲录,一九八三年,台北:学生书局印行。

一九九九年,我出席国际中国哲学会在台北举行的学术会议,宣读论文<中国哲学的反思与展望>,编入拙著《哲学史与学论评》(台北:学生书局二〇〇一年六月),可参阅。

 

编辑排版:其嘉

 


蔡仁厚《中国哲学史》总目录及索引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本文作者:蔡仁厚,转载自:《中国哲学史》(台湾学生书局印行)。

(0)
蔡仁厚的头像蔡仁厚作者
上一篇 2021年8月29日 下午4:54
下一篇 2021年9月4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