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谦先生|数理读经:从人类理性的二用谈数理教育

要成为科学家是有条件的,第一个条件是人人都有的,因为人人都有逻辑的心灵,都有好奇心,都可以做相当研究;第二个条件是,要有做精密研究的特殊心灵质量,一个科学研究者的心灵随时要保持思考的清明,而且要很用功,宁愿关在实验室里数十年,一步一步研究,一点一点累绩,失败了也不气馁,具备这种心灵能力的人已经很少有了;还要有第三个条件,要有一种走得很快的敏锐力,这就有关于禀赋天性了,这就不是努力就有的了。

章节目录标题

 

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3中西文化的特质4智慧与知识之学5西方文化的价值6一心开二门7科学是有意义的8学科学的正确心态9数理的理解是人类的本能10孟子“知言”11要科学救国,先有正确的科学教育12科学教育的时机13教育要注重个别差异14数学怎么教?15数理在家自学16数理读经的教材

 

按:本文全文较长,约计6万余字,为方便学习,特将内文章节目录列出,并加分页链接。


 

时间:2008年2月

地点:北京四海读经研习会

 

读经教育发展到现在,我们常接触到一些问题——有些是大问题,即是原则性的问题,有些是小问题,即技术性的问题——不论遇到什么问题,大家都应该讨论沟通。有时候沟通是有结论,可以形成共识,但有时候沟通后却没有共识,往往就各持己见。有共识固然好,但各持己见,我觉得也不一定不好,因为如果每个人都依照他的理性来思考,依照他的良心去做,就都是有意义的,不一定每个人的思想都要一样才好。尤其是实践中的问题,条件更是复杂,如果有一个标准规格,大家照着做,固然很好,但是各依所感,各展长才,各有特色,反而可以互相观摩,也没有什么不好。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才想要大家都“同”,但结果可能“不和”,所以孔子说自己是“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老子也懂这个道理,所以第二章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这是很高的智慧,这是最好的EQ。近来有外国人讲EQ,其实中国文化的EQ最高,包括现在讲和谐社会,可见中国政府也宣示不搞一言堂了,和谐社会的前提是多元社会,如果本来就是一言堂,连“和谐”也不必谈了。在和谐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看法,但是所谓“有自己的看法”,却不可以像台湾一样,两个党都有自己看法,他们都宣称爱台湾两千三百万同胞,但是他们天天相骂,甚至打架,像这样的各持己见,就不是件好事。

 

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所以,我们要分清各有特色和各持己见的不同,各有特色,不是每个人狂妄自大刚愎自用,乃是其背后有一个共守的高尚原则,那原则是什么呢?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谓“见仁见智”,不是各不相干,而是说仁者往仁的方面偏,智者往智的方面偏,依照我们对“仁”和“智”两个观念的了解,会发现,仁者当然了不起,但智者也值得敬佩,“仁者”与“智者”形成相辅相成的局面,而成就整体。但我刚才所说的台湾两个党在那里内斗,消耗台湾的社会资源,败坏台湾的民情风俗,他们只谋自私利,自是非他,那不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只能叫做“狗咬狗”。

 

什么是真正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而可以形成丰富多元的局面呢?这就要从这句话的出处来考察。这句话也来自经典啊,出自《易经·系辞》:“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后两句“仁者见之,智者见之”的“之”是代名词,是指上面说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中所透露出来的“道”。道以一阴一阳的方式化生万物,阴阳是继承太极之道,从继承之源头说“善”,从继承而有所生成说“性”。仁者见此道之如此变化生成,于是往“仁”的方面体贴“道”,而体贴出道中有“仁”之德;而智者亦从“智”的观点体贴“道”,而体贴出道中有“智”之德。“仁者”“智者”都是主体,去体贴同一个客体的“道”。两个主体的目的有共同性,这个共同性就是“关注于道”。万物都是从天命阴阳变化而生成,即是从道之创造而有此存在,所以万物的本性都通于道,只是人的心灵特别敏锐,可以反过来从现实的万物之存在,体悟其所以存在的本源——“道”。

 

但是,“道”是客观的存有,而你去体贴道,却须从主观的生命透上去体会。客观的理是超越的、完整的,你主观的体会是具体的有限制的。故仁者常限制于仁的特性,智者也常限制于智的特性。只不过他们都以“向道之心”来体会道,都以主观的“道心”来体会客观的“道义”,当一个人虽在主观限制中,但能以这样的胸襟去见识道的时候,他就是一个君子之人、一个有德者了。

 

那么,仁者是君子是有德者,却只是仁者;智者也是君子也是有德者,却也只是智者。也就是说:在向往于“道”的用心上说,其用心是想要归向一致的,而不妨害其当下之各有所得;其所得虽都是一偏之见,而不妨碍都是理性的成就。乃至于现实世界本必须有此不同之见解,人生的仁智就是天地的阴阳,阴阳合起来就是道,仁智合起来才成为完整的人德。如果仁者见到了道的“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的笃实一面,智者见到道的“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终给,六位时成”的活泼一面,于是道的两种基本特质就被人间所识取。仁者的认识虽然偏于道之仁,但是当他与智者相遇的时候,发现智者所表现的是另一方面的见解,请问这时,仁者会以什么态度来面对智者?是把智者打倒吗?应该不是!因为仁者是一个自觉性的生命,如果真是个仁者,他会觉察原来自己还有偏失,不够全面。相信他一定是尊重、敬佩,然后欣喜、学习,所以仁者的生命,遇到智者,就更加开阔了。智者也是如此,遇到了仁者,他的生命就更开阔了。原则上说,人是有限的存在,没有人是当下就足够的,孔子一辈子就是“好学”,所谓“见贤思齐”。这样,一来不会因为赞佩对方而放弃了自我,二来不会因为固执自我而要打倒对方,他们一方面站在自己的本位,一方面向不同的方向伸展,于是仁者往智者方面扩充,智者往仁者方面扩充,于是两者形成良好的交流,他们相互受益,不仅互相了解,乃至于互相融入。每个人都向往那圆满的人生,日渐扩充自己,往最高境界走去,就是往“圆满无尽、圆融无碍”的境界走去,这就是“圆教”的精神。

 

如果一个人能以这种心态来面对自己、面对人间、面对天地宇宙,将是何等的笃定,何等的光辉啊!为什么不这样做人?为什么不这样做事?所以没有立下这种做人做事心愿的人,都是障碍自己,都是自讨苦吃,一生就白活了。

 

能不障碍自己,能思考并实现这样的教导,是一种“文化的教养”。有这种心愿的人就是有文化心灵的人。而这教养的观念,不仅可以应用于一个人,我们认为,一个民族也是有生命的、有心灵的、也应该这样思考,这样实现。凡是为民族着想,负担民族发展责任的人,应该以这种心量,指出民族文化发展的方向。所谓民族文化发展的方向,也如同仁者智者一样,没有一个民族可以自己宣称,她已经尽了人类心灵所有成就,也就是说她已经表现全幅理性的内容,没有一个民族可以在任何当下这样说,因为那只是一个理想。“圆满无尽,圆融无碍”是一个理想,在现实中如果有某个人或某个民族宣称他或者他的民族成就了人类所有的理性、所有的智慧,那可能因无知而来的妄自尊大而已。

 

所以,假如你发现某一个民族,他们的文化有缺憾,请你不要惊讶;如果你发现我们自己的民族并没有尽了人类一切的聪明才智,你也不要气馁。从古以来,如果有人说,中华文化是天下最高明的文化、是完美的文化,如果有人这样说,我们应该把他当作是勉励子孙的话,不可以当真。如果你把它当真,当遇到外来文化时,你就要变成“义和团”。不过,如果你遇到外来文化,看到别人的文化确实表现了光辉灿烂,比照起来,见到了自己的文化有不足之处,你也不要惊惶失措、如丧考妣。假如你灰心丧志,气急败坏,反过头来咒骂自己祖先,那么你不是“义和团”,你是“五四”!

 

中国近一百年来是个莫名其妙的时代,这个民族面对世界,只有两种态度,这两种态度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是“义和团”和“五四”。在历史上,义和团先出现,失败了,起而代之的是五四,五四好像是成功了,但是五四成功了,中华民族却更为失败了!当年的义和团失败了,如果继续用他们的观念面对世界,会一直再失败下去,最后,我们可能会因此亡国;而当年五四的观念,由民间所发起,并被政府所接受,后来又全面实施于教育体制中,所以其余毒到现在,中国人已不像中国人,我们是几乎是“亡天下”了。五四的成功真成功了吗?到现在,我们还被五四成功的光环所笼罩,这个光,不是太阳光的白色光,这个光我称为“黑光”,如果不知道天底下还有一种光叫“黑光”,就看看五四人的言论。从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以来,最近几年才从黑光底下透出一点光明的迹象,什么意思?就是现在已经渐渐有人——社会上的,乃至于政府的领导——渐渐都知道,中华民族是有文化的民族!这本来是一个不言而喻的常识,但却要经过一百年的动荡,要牺牲几千万人,才能够知道,当前的中华民族就笨到这个地步!有人说,如果没有经过浩劫的痛苦,就不可能有深刻的觉醒,你把中华民族当狗还是当猫啊!中华民族是人!是人的集合!假如是人,就不应该这样看自己。若一定要把你推到危险的边缘,你才猛然反省,你是个没有用的人。一个读书人、一个知识分子、一个会思考的人、一个有良心的人,从一开始,他还没有走到危险,就知道不可以走向危险,而要随时猛省,回归正途!为什么一定要经过灾难,经过流血才能反省?我不相信人类一定要这样,希望我们的子孙也不要再这样!你希望你的孩子一直走到悬崖边缘才猛然反省吗?走到悬崖边缘,甚至是掉下悬崖就保证能猛然反省吗?所以不可以把这一段中国的历史看成是历史的常态,这是人类的变态,这是不足为训的,我们是可以而且是应该提前警觉而预防的。

 

那我们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预防呢?就是希望人一开始思考的时候、一张开眼晴的时候、一开始说话的时候,都凭着良心,都面对道、面对真理。凭着良心不一定能直接达到真理,但是凭着良心至少不会偏颇太甚。而且凭着良心的人,当他一偏颇,很容易接受不同声音,而可以随时比对反省调整自己,扩充自己。这种人就是有德者、有教养的人、心态健康的人。我们教育就是要先教养出这种人生态度,而不是只教养出有很好专业知识、可以谋到好职业、赚到好多钱、掌握好大权利的人就够的。如果没有健康的人生态度,必定是自己先受苦,然后带着跟在他身边的人一起受苦,然后让整个国家民族都受苦。所以教育最最重要的基础,就是要养成一个人诚恳的态度,要养成开阔的心胸、涵容的雅量,要有自我提升的愿望,他就是一个正常的人。这个人就是温文儒雅的谦谦君子,他的性情是稳定的,又同时是开阔的,他的人格是高尚的,人生是幸福的。而现在我们社会上所追求的现代化、多元化、创造性等,这些目标,都可以从那种正常的心态步步达成。

 

我祝福各位,祝福我们的社会,也祝福我们国家民族!一个人端正了这种态度,你立刻可以是一个中流砥柱,你站稳脚跟,你也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你既知道你和别人不一样,你又知道自己的好处在哪里,别人的优点在哪里;当然,你也知道自己的缺憾在哪里,别人的不足在哪里,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过者裁之,不足者补之,你就成为一个通情达理随时长进的人。

本文作者:王财贵,转载自:《王财贵65文集》第二辑《读经教育全程规划》。如欲深入了解王财贵教授哲学与教育思想,请关注文礼书院,或购买正版《王财贵65文集》进行学习。

(3)
王财贵(季谦)的头像王财贵(季谦)作者
上一篇 2022年8月3日
下一篇 2022年8月1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