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谦先生:念兹在兹,优哉游哉——海外读经群网络四书集注读书会开课致辞

朱熹的《四书集注》是读四书的一个标准本,一个重要的基础,甚至是讨论的核心。

时间:2014年12月6日

地点:海外读经网络频道“四书集注读书会”

 

大家要读《四书集注》,是一件很令人讶异的事。因为这种书已经被搁置一百多年了,如今的中国人很少会去读这本书的,大家可能不是文科专业的,也不是为了去讲课,也不是为了当学者教授,而只是侨居海外的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如果你是一百年前的中国人,能够发心读这样的书,那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是在这个时代,却是一件很特别的事。所以我听说海外读经界里面有人发起,甚至也有一些朋友愿意参加这样的读书会,我感觉到非常地高兴,乃至于可以说很敬佩各位。但不知大家能持续吗?我有点怀疑,当然,我是希望这个读书会可以一直持续。其实,要持续也不太难,也就是不要在乎参加人数的多少,纵使很少,也没有关系,因为读书是个人的事。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为己”,就是每个人为了自己的成长,不是看人数的多少而决定要不要继续参加。甚至前几天我跟主持人杨嵋老师说,如果只剩下你一个人,你也要按时打开这个网络教室,自顾自这样读,这样讲,就好像教室里面有很多桌椅,你对着桌椅讲。这样就真是为己而学了,这样自己也可以进步。

 

读书的方法

 

至于读《四书集注》的方法,很简单。假如是有读经经验的人,就按照读经的方式,就是只管读去,不管懂不懂。本来读经是可以不管懂不懂的,但现在既然要读注解了,不是为了要懂吗?怎么也说不管懂不懂呢?我的意思是,你初读这样的书,它的义理高深,又是文言文,一时是不能全懂的。

 

讲到“懂不懂”这个问题,一般人并没有全面地考虑过,以至于这一百年来中国的教育在这里纠结不清,障碍了民族的前途。譬如,直接读经,一般人认为他读不懂,所以不能读,其实他只是不能全懂而已。而所谓不能全懂,可见还能懂一部分,纵使幼儿园的孩子读经,也能懂一小部分啊。但胡适就以全懂作标准,讥笑国民不懂经典怎敢说要读经,于是大家不敢读经了。所以我们推广读经时,都要一再告诉大家:读经主要的目的不在于懂,但也不至于完全不懂,一千句中懂一句就有效,即使完全不懂也有效。如果纯读经,都能懂一点了,何况读注解,你怎么怕读不懂呢?只要是中学学历以上,自己读注解,最少能懂一半。如果有大学研究所程度,或平常喜爱看书的人,懂百分之七八十应该没问题。那么,读这边懂百分之七八十,那边懂百分之七八十,越读越多,懂的能力越强。过个一两个月,或者把整本注解过一遍,再回头一看,哎,以前不懂的居然也懂了。为什么懂了呢?不知道,不知道在哪个时机,因为什么机缘而懂了,这是生命的秘密。但如果不去尽自己的本分,也就是不去读它一读,这个秘密就永远隐藏在天地的深处。我们的生命就永远跟这些经典智慧隔阂了。如果勇敢地去读呢,它就渐渐地在我们面前显现出来,这种一步一步地看到真理的显现,就好像雾里看花,雾慢慢地散去了,花朵渐渐地鲜明起来。这种感受,是人间难得之美,也只有用过功的人才能够享受这种美景。所以读这种书不要急,不过,也不能太松散。既要随时警醒,精进不已,又不可着急躁动,要保持安稳自在。两个心情同时存在,也就是一方面要念兹在兹,一方面要优哉游哉。如果能够这样读书,不管读什么书,一定都很悦乐而有效。

 

现在我们读这本《四书集注》,或许有人会跟你说,“这是朱熹的注解,而朱熹的注解不一定很通透。”乃至于有人说:“儒家智慧被朱熹扭曲了。”你如果听到这种言论,先不必信受,也不必反对,因为我们现在还不能够判定他们那样讲对不对,所以就把它放着。

 

读书做人,凡是遇到自己一时不了解的东西,都放着,就是孔子说的“多闻阙疑,多见阙殆”。千万不要因为听到有人传达了一些疑惑,你就跟着鲁莽地全部打倒。当然,也不必因为你推崇朱熹,就想跟人家辩,说朱熹是不可反对的。做学问要学孔子“母意、毋必、母固、我”,才是为已之学,这样的求学态度才能让我们时随地受益。如朱熹的注解与孔孟相合的,我们当然受益了,万一朱熹的注解与孔孟不相合,朱熹也不是简单的人物,他从别的方面来解释圣人之道,也自有他的一番道理,我们也受益了。当你能够发现朱熹的注解在哪一章节是切合圣人之道的、哪一章节是偏离圣人之道的,而有所取舍的时候,代表你的学问境界已经很高了。但是现在的我们,不必急,不管如何,朱熹的解释对我们初学者是有重大益处的。

 

我请各位安心地去读这本书吧,读这种高明的书,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体会,如果在读书会上能够互相讨论,当然是更好的。不过,讨论的态度要拿捏一下,就是你有见解可以提出来,但是一定要知道,这是个人的看法,那叫“意见”,那不一定是学问,更很难说是真理。所以每个人有自己的意见,这是可以表达的,而如果听到别人的意见跟你不同,也不必急着辩论,不必急于争是非。因为,读圣人之书,只要把那些文句解得对自己有益,就是好的解释了。

 

我曾经说读《论语》是很简单的,读《论语》的注解更是简单的。为什么呢?如果读来读去,没有把孔子理解为坏人,孔子还是个好人,他在劝我们存好心做好事,我们读《论语》就受到益处了。除了存心和孔子过意不去的人,人人都可以解《论语》,都可以算对。所以解《论语》有自己受益的解法,有学究的解法,都有益处。当然,最好的情况是既能有学究的学问,而又能用智慧的态度去体贴它,那么,整本《论语》就都变成了智慧了。如果一个很有学问的人,能把《论语》文章解释得很精细,且能引申发挥,还能指出古人的错误,不过他本身并没有受用,这样的人是很愚味的,他忘记了读书的目的。因此,请各位朋友不要太紧张,每个人都怀着一个敬意,诚恳来读这本书就可以了。

 

我五年前在江西庐山脚下的东林寺做过有关于如何解经的演讲。当时东林寺办的是暑期的佛学研习营,他们请我去讲儒家,我说你们的主题是佛学,怎么要我去讲儒家呢?他们说他们没有这个忌讳,一定要我去讲,那我就去讲了,因为我只会讲儒家,所以讲了六讲,都是关于儒家的义理。

 

二程《读论语孟子法》

 

当时,我认为,要学儒家,就要读儒家的书,而要读儒家的书呢,我建议要从最高明最有代表性的读起,儒家最高明而最有代表性的书当然就是《论语》和《孟子》了,所以要从《论语》和《孟子》读起。但是又不能有太长时间来直接讲《论语》《孟子》,所以最好是想办法让人人能自己去读。纵使要听专家讲,也要先自己读过才好。进入经典世界的简捷方法,应是自己先把原典文句读熟——就是所谓“读经”了——先囫囵吞枣,这样读啊读,读个一百遍以后,就有能力听专家讲课了。如果没有机会听专家讲课,也有能力自己看注解,比如看《四书集注》。其实,自己看注解可能比听别人讲课收获更大。因为我不相信当今有多少人对《论语》《孟子》的理解能超过朱熹的。朱熹把他平生的心血贯注到《四书集注》里面。他是用很多心的,他注四书,“七易其稿”,就是七次重抄——古人不像我们现代的人,有电脑,要改文章,只要按几个键,就可以重新编排,重新改造了,古人都是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而且用毛笔工整地写的,要作修改,如果改动太多,不能在纸上涂涂抹抹,往往就要重抄,叫作“易稿”——这当然是非常麻烦的事,但是朱熹就一再地改易自己的文稿,改了七次,直到临死之时,自己动不了笔了,还吩附门人改了《大学》“诚意”一段的注稿。千载之下,我们想到这么用心的一个学者,都非常非常地感动啊,敬佩啊。朱熹的学问这么好,这么用心,所以这本《四书集注》自从成书以后,就是中国读书人必读的书。

 

纵使有人不满意朱熹的注解,但是我们一开始读四书,最重要的参考书还是这本。乃至于读遍了很多注解,最终还是要回归这本。朱熹的《四书集注》是读四书的一个标准本,一个重要的基础,甚至是讨论的核心。所以选这本书来读,从其中的《论语集注》开始,大家平时己经读了《论语》了,那是中国经典中的经典,今天又读《论语》最经典的注解,算是读中国书的第一本,这是很正确的。

 

刚才说了,读书要有方法,如果我们读书的方法能参考古人,尤其读朱熹的《论语》注解时,参考朱熹所敬佩的程子的教导——程子泛指二程,程明道和程伊川。古人比较不能了解程明道和程伊川两个人的差别,但是,学问深厚的人对这两个人的表现确实会有偏爱。比如说,陆象山和王阳明偏爱程明道,朱熹就偏爱程伊川,所以,《四书集注》里所引用的程子言论,往往是程伊川的。朱熹劝人读《论语》《孟子》,也收集了二程的读法,叫作《读论语孟子法》,这篇文章刊载在朱熹全集里。

 

在东林寺我做儒家的演讲,我认为与其听我讲,不如让大家能自己读,而与其以我的意见让大家自己读,不如引用朱熹所收集的二程的《读论语孟子法》,我就一条一条地在演讲上跟大家解释了一下。如果大家能依照二程的教导,可能就是一种最正确的读书法。这不是我的见识,这是朱熹的见识,而朱熹的见识是来自于二程的见识。这么有历史感,有深度价值的文献,我们一读就会被它所吸引。

 

比如说我在东林寺那一场演讲(按:见季谦先生《读<论语><孟子>法》)之前,因为有两百多人参加,我就请寺里一个同仁把这几条印出来。那人印完,把书还给我的时候,说,他在印书的时候,就一边先自己看,看得非常感动。可见好文章是可以动人的,如果各位以前没有读过这几条,现在,好机会来了。我相信,尤其是听过我的解释,跟你说一句悄悄话,我的解释还是不错的,可以让你更感动。经过读我的这篇讲稿,就有个正确的读书法,借用佛家的辞语,就是有个法门,就是开了个入法之门,能够让我们方便地登堂入室,不会走弯路。而且不仅是知道了读书的方法,还能发现,《论语》《孟子》居然这么重要,居然这么亲切有味道,更会增加我们读《论语》《孟子》的信心,乃至兴发一种兴趣。

 

如果有人看了这篇《读论语孟子法》,或是看了我这篇演讲稿以后,居然还不想去读《论语》《孟子》,那我看这个人是真的没智慧了。所以,大家可以自己算算命,等一下你看完以后,不仅是“于吾心有戚戚焉”,乃至于你迫不及待,非读不可。假如你是这样的人,你便是一个大智慧者。那若有人看过这篇《读论语孟子法》,听我讲过,居然没有什么感受,恐伯这个人是不能读书的、因为他的心已经死了。本来,真学问就是真生命的表现、任何学问背后都有活生生的生命一直在支持着。这就是所调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眼前天光如许,云影排徊、你居然视而不见,毫不动心,这不是没智慧吗,这不是心已死了吗?

 

这篇《读论语孟子法》虽然只有寥寥数语,只有几条,都很短,但是它道出了读书的滋味。所谓的有眼者必定看得到,有耳者必定听得到,有舌者必定品尝得到。我们在这里头,有感斯应,将会发现“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这样,我们就能与古人神交,这叫“德不孤,必有邻”。我们会忽然发现,原来古人离我们不远,原来程子也是这么样地活泼可爱,那么孔孟呢,那是永恒的生命,他们还生气弥满地活在我们眼前。当一个人有这种发现的时候,真会令他满心欢喜,修行人所谓“法喜充满”,这就是《论语》第一句话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悦乐之情。这种悦乐之情,就请各位自己去品尝吧,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读书的心态

 

我说来说去,都是鼓励的话,最重要的还是每个人自己用功,下点功夫一功夫,就是时间,下对了功夫,就能累积力量。功夫深,像滚雪球一样,累积起来的能力就大。所以最先刚开始时,好像觉得这样读书,进步也不很大,甚至有一点枯燥。但是,假如你路走对了,书读对了,就是读到好书了,用正确的方法去读了,越读进去,累积的效应会渐渐明显起来。那效应一层一层地累积,像滚雪球,越滚越大,当雪球滚得很大的时候,它只要滚一圈,就可以沾上千千万万个雪片。也就是说,你功夫小的时候,进步少;功夫大的时候,就好像强大的磁铁,一在哪个地方,就会有许多铁屑飞过来,这就是读书的功力,这就是生命的长进。

 

我希望大家从此以后多读好书,不止是要多读书而已,而且要多读好书,读永恒的著作。而且读这种书的时候,态度要摆正,跟读其他书不太一样,就是刚刚所说的,要存“恭敬之心”,要有一种“与圣贤同在、与天地同在”的向往之情。像这样子,读书是可喜可悦的,你会发现自己的生命像一朵花一样,慢慢地绽开在阳光下;像这样子,你会在不知不觉中,禁不住地为自己庆幸,你会觉得人间世界充满幸福。而且,曾经有这种经验的人,比较能够知道怎么教导他的孩子,默默之中,他自己,以及他的家人、他的生命品质……都得到了提升。这本来是每个人自己做人应该有的质量,应该培养的能力,而有了这样的质量和能力,才不会辜负自已的一生,也才不会辜负民族祖先,才不会对不起这个世界。因为自己与他人,甚至与天地是相通的,“成己”,就是“成人”,就是“成物”。《中庸》说:“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一个君子,不仅是“自成己”而已,不仅是成就自己而已,他也能够“成人”,也能够“成物”,到最后能够赞天地的化育,“与天地参”。

 

读古人的书,要心存敬重,有一种向往之诚意,我是一直勉励自己,读古人的书要有这样的心态的。当然我不能说我已经把程子的意思都表达得完整了,但也算是抛砖引玉吧,大家也可以再去体会。

 

今天我们了解了这样读《论语》与《孟子》的方法,如果真的能够用这种态度去读书,不管领悟多少,这条路总之是走对了,以后,每多用一点功,功力便能累积一分,不致白费了。我建议我们这个读书会最好每个星期结束前预告下次的进度。在下次开课之前,各人能先把内容读过一两遍,如果能够自己预先思考体会一下更好;如果没有时间没有能力去思考体会,把约定的内容读过了,有印象了,大家再来这里上课、会谈,效果才会好些。如果有时间有能力的人,可以多读,虽然你读得超前了,你上课时再跟别人一起从头来,这不叫“吃亏”,因为好书是不厌百回读的,这一种书,每一次读有每一次的体会。

 

我们现在这个“四书集注读书会”也是因为读经推广而附带成立的,所以基本上还是读经。推广读经,教孩子读经,自己也读经,这样子才是建立了根本。以后假如我不是很忙的话,我也会尽量来参加这个会。但是以后我要节制一下,少发言,听大家的。现在我这里是晚上十一点多,还不算晚,好,就这样子,今天很高兴,能够跟大家在网上见面,希望我们大家常常来聚会,也希望大家告诉大家,我们这个语音教室,可以让许多人参与,许多人受益。

 

谢谢各位!

 

本站编辑:澤之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本文作者:王财贵,转载自:《王财贵65文集》第二辑《中外文读经理念与实务》(又名《一场演讲 百年震撼》)。如欲深入了解王财贵教授哲学思想与教育理论,请关注本站,或购买正版《王财贵65文集》进行学习。

(2)
王财贵(季谦)的头像王财贵(季谦)作者
上一篇 2022年5月20日
下一篇 2022年5月2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