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谦先生:为人处事的自然之道(《为人与处事——员工培训讲座》)

人存在这个世界上,是要有理想的,是希望自己更好的;但是人是有阶段性限制的。了解这个道理吧,自己就可以既奋发不已,又随时很安定。

时间:2012年10月18日

地点:北京季谦教育咨询中心

 

北京季谦教育咨询中心七大核心价值观:

 

服务——秉心如初,乐在服务,助人人助。

合作——团队为家,推功任怨,互补无瑕。

应变——处变无惧,转危为安,勇创新机。

好学——持志养气,勤学深思,德才兼具。

笃实——敦厚务实,改过迁善,坦荡正直。

热忱——乐观积极,宽怀大度,永不放弃。

敬业——专业执着,精益求精,有为有守。

 

刚才一边念,我就一边试着替自已评分,这七项,每一项五分对不对?我替自已评了满分!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替自己评满分的。

 

这些条例太世俗化了,这三十条本来就是做人就应该这样做的,没有一条是超出常理的特别要求,似乎不需要再做所谓的考核。那为什么又要列出来呢?是否可以更多一点,或许更少一点呢?或许也可以。多与少不是固定的,但这些已经是为人处世的一些重点了。所以,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还要作为考核条例列出来呢?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关系到“内圣”跟“外王”这两个观念。甚至也关系到所谓中国文化跟西方文化的一种差异的问题,又关系到道德跟道德实践的问题。

 

道德跟道德实践就是“内圣”跟“外王”。本来,道德是一个心态,一个涵养,而实践总是不止是一个心态涵养。心态涵养是一个整体,实践总是要表现,表现总是要在一点一滴上面去表现。如果一个人能灵活、随机地实践道德,就叫做“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但是呢,“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还是从主观能量上发出去,面对人们的机缘,而做最恰当的一种表现。但我们也需要把这些内在的理想、品质表现成外在的一种行动,或者说事业,而能够在一个平静的心情之下,做整体的考量,然后把它静态化。静态化的意思就是规格化,规格化如果用文字表达出来,就是明文化。明文化是有益处的。

 

如果对一个有自信的人、一个成熟的人格,如圣贤之辈,他是不需要的,因为他所作所为一定合乎这些规条,甚至这些规条都还不能够说明他的能耐。但是把它明文化,确实可以让一般人更加清晰,就是该用什么态度去为人处世,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这种条规中国古人也是有的,但是西方现在最流行,是西方人推崇的,所以这种规条也是在国际性的、跟国际接轨的中国机构里面,比较容易制定出来。我问同仁这些条例从哪里来的,他也说以前做其他工作的时候,人家那个大公司,他们有这个文件,从那里参考过来的,甚至全部抄过来。那么参考也可以,全部抄过来也可以,当然他不是全部抄的,因为如果是抄的里面没有什么季谦啊,没有什么读经这两个字。他只改变了两个字,为什么他只改这两个字呢?因为这是道理所在,而道理是不能变的。天不变,地不变,道亦不变,所以这里只是讲一些平常的道理,我们就来做,因为这也有好处。

 

首先,对于一个成熟的人格,有考核跟没有考核是一样的,你怎么考核他总是满分。但是一般人不能保证他一定成熟的;纵然圣人他也不敢说他是圣人。所以用一些在很平和的心态下,依照理性而思考出来的规条,把它明文化,其实这也是我们内在理性的一个影子,并没有违背我们的理性,没有违背我们原初的这个心意,不管是管理阶层还是被管理阶层,其实大家都是共识的,所以我觉得这也不是压力。凡是考核都是有压力的,就好象考试,考试是有压力的。我的理想是要创建一种教育的体系,其中的学生是不怕考试的,考试对他是没有压力的,至少我的读经教育观念当中包含这一个项目,包含这个特质:学生学习是没有压力的,乃至于考试也不会让他紧张,甚至他是喜欢考试的。为什么呢?因为每次考试他都得到他满意的分数。那么一个人满意的分数是多少呢?一百分。他每次考试都得一百分,他不是喜欢考试吗?我发现我们从开始读书以来,我至少有某一段时间是喜欢考试的,为什么?因为我有信心我一定拿一百分,我太喜欢考试了,老师为什么还不考试呢?但是如果是没有信心拿一百分的话,就不喜欢考试了。如果考不到好成绩,不管是别人要求还是自已要求的好成绩,那他就有压力,乃至会沮丧。现在这个考核也等于是考试嘛,去考查嘛,去核定嘛,去测试嘛!如果这样子的话,说要满分是不容易的。

 

那大家都希望满分,而居然不是满分,不管是自已考核自己还是别人考核,那都不能满分,因此就一定会产生压力,就会不喜欢,乃至于排斥。其实这个不必计较,因为考核与不考核是一样的,因为做人本来就应该如此,这就是做人的自然之道嘛!

 

民主的精神

 

现在我们已经都成熟了,都是大人了嘛,也要对自己的生命有一些体悟,乃至于对人之所以为人,客观上所说的人,有一些人生的经验、人生的体会。体会什么呢?首先你要体会到一个人的希望是无穷的;第二个体会是一个人是有限制的,自己是有限制的。在一个无穷的希望中,人是可以有机会完美的,他有无穷的发展潜力;但是他随时又是有限制的。当对人生有这两种体会,而这两种体会同时存在的时候,任何一个人随时都能满分,为什么呢?因为他就在做到当下的他自己。每个人都觉得我当下就是这样,要不然你还怎么办?但需要有一个前提,就是人有无穷发展的可能。在这个前提之下,你如果没有安于你的现状,你的生命就不协调。所以既认为自己可以满分,而随时又指导自己是不可能满分的,这两种心情成就一个真实的人生,于是每一个人都在当下的时候得到他当下的满分。所以,以三十分为满分,这是一个理想状况,如果只得到二十分,那是你当下的自已,也是满分。当这样的时候,测试不测试又都是一样的啦。这就跟圣人的心态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圣人认为:你考试不考试,你测试不测试,我都是满分的。不是他自已这样讲,而是客观上他是满分的,测试不测试都是一样的。

 

那对每个人自己呢?他一定会有差距:他希望考多一点,结果他没有那么多分,出现这个差距,变成现实的一个打击的时候,他的心是比较不安的。不安有两个作用:一种是沮丧,减低了他的生命力和工作能量;另一种是激励,让他更加向上。所以学校一定要考试,考试有助于造成学生中一种积极向上的风气。但是如果只凭这个,学生没有认为他的长进是应该的、是不可限量的,他只是想要求高分,结果他每次考试考不了高分,这样学生就只有压力了。所以,教育工作者应该去宣导家长、老师跟学生,告诉他这两方面:你是可以一直长进的,但是你现实上是有限制的;你尽力了,你考到哪里,你就要承认你考到这里。一个家长、一个老师,不可以因为他的孩子、学生考得比别人不好而责备他,而是要看他有没有尽力。当一个人已经尽力了,他就在成长;每一个人都在成长中,这个世界就是太平盛世了。大同世界是以每个人都尽到自己的本份来规定的。以前我常讲这种观点:一个圣人是以他自己尽了他的本份来规定的,他尽了他的本份,当下他就是圣人了,而不是治国平天下的人才是圣人。

 

一个人的人格要成熟,看起来似乎艰难,其实是容易的,就是你真的知道什么叫做人,真的知道这个世界的一些规律。人存在这个世界上,是要有理想的,是希望自己更好的;但是人是有阶段性限制的。了解这个道理吧,自己就可以既奋发不已,又随时很安定。那别人来看你呢?这个人如果是了悟人生的,他随时对任何人都是满意的,所以家长跟老师要对他的孩子或者是学生随时是满意的,同时又是随时都不够满意,在这个地方拿捏——谁能够拿捏得准,他的人生就是充实的、饱满的。我认为考核就是这样的。

 

在还没考核之前我先跟大家打个预防针:如果考核出来超出你的预期,比如你只想得二十分,结果是得了二十五分,这个是很恭喜的;如果你是想得二十分,结果只得了十五分,也不必沮丧,随时都可以长进。总之是把这个考核当做它本来就如此。如果当作这个考核是一个管理者对于属下的一个不合理的要求,这样子就会对它有一种抗拒,总是会带来心情的负面影响。

 

我们再来看所有的规定,比如说国家的法律、学校的校规、甚至家里的一些家规,其实往往都会有一种倾向:政府希望方便自己管理人,人们都听政府的话;学校是希望学生最好都不要出差错,学校不是好管理吗?然后再是家长占尽了便宜,只是要求子女……往往会如此这样做规定。如果只是为了主管者的方便,就来设计很多的规条,那其实是不公平的,一般人就会认为,假如让我比较自由一点,不要给我考核,那我会表现得更好! 或者这个考核是拘束,对一个人的拘束。如果一种规范对人是如此,那确实是不良的,要改善、要废止的;但是象我刚刚所说的,如果本来是如此,你没有规定我也这样做,甚至我做的还要更好,比你规定还要更好;象这样的考量结果,就不可以一概而论。

 

其实,所有的规矩概括起来讲就只是为了促使人尽其本分。我们无论做人也好、做事也罢,都要尽其本分。像这样子的话,考核不考核其实也就无所谓了,其实世间的事情本来大都如此的!

 

现在有些国家的规条,往往只是为了行政的方便、统治的方便,这叫愚民,这叫压掉、欺负人。但是民主国家也有规条,也有宪法。为什么叫宪法呢?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以民意来制定的。既然国家是人民的,你为什么还要有规条来管理人呢?其实这个宪法不只是管理人,因为宪法下面就是法律嘛,宪法同时也管理着这个管理者,这样就公平啦。所以一个国家民主不民主,只有一个条件可以判定:它有没有宪法,有没有真正的宪法。理想的宪法是全民制定的。全民怎么去制定宪法呢?其实是依照人性而制定的,不能够全民都来弄宪法嘛,但是确实要由一些能够代表人性的人来制定。比如美国的大宪章。美国大宪章那时候,英法革命都成功了,它们都民主化了,美国是民主化的第三个大国了。美国反抗英国统治以后,由华盛顿所带领的这个集团,他们的国家建立了,仿效英国跟法国,要实行民主政治,也要立宪法,叫做美国大宪章。美国宪法,这个美国宪法就由这些“革命的老干部”来定嘛!这些老革命是不是为了他们曾经是革命的、流血流汗的功勋,为了保住他们的既得得权益,来定宪法呢? 我们要考虑这个问题。结果我们去看美国的历史,美国独立的历史,他们这一批人,就是华盛顿所领导的这一批人,包括富兰克林,这一批人真的是理性的人,他们真的是为人性来定这个宪法。所以我们东方学美国,我们中国学美国,应该学他们这些长处。这些精神是不得了的,真的是功勋,所以叫做大公无私;不必人民都来参与,他们老早替人民想好了。所以美国的大宪章到目前为止,都还是全世界法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指标,法学界的楷模。这些“老干部”也真的是遵守!比如说华盛顿,他当第一任总统,一任四年,四年完了,没有人跟他竞选,他又当选第二任,等到第二任快完的时候,全国都很紧张,在朝廷的人很紧张,说我们到底推谁出来?百姓也很紧张,说我们不要换总统,我们就要华盛顿。华盛顿做到这个地步,全国都不要换,大家都劝华盛顿再做第三任,华盛顿不胜其烦,有一天就发脾气问:你们有没有读过美国大宪章?那上面怎么写的?总统一任四年,只得连任一次——你们要我修改宪法吗?这句话一讲出来,没有人敢做声,于是他就不再当第三任。华盛顿这一问,就是在问你要违背人性吗?你要违背人类理性吗?就这个意思!这个罪过可大了,谁敢担这个罪过?这叫做民主,这叫理性。

 

明文化很重要,它能把内在的理想客观化。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不管你在高位在低位,你定出来的这些法规其实是你自已内心这样定的,这就叫做自律;不是别人来规定你、是你自己规定你自己,只不过表面上好像是别人先写好,告诉我们要遵守而已。关键是看写这个的人,他是为了他自己呢,还是本来这个理性就应该如此?要把这个弄清楚,不可以糊涂。因为有些国家是没有宪法的,所谓宪法是假的,是为了某些少数人的权益来定的,这个时候你就会有一个印象:凡是政府的这些条规都是对政府有利有用,百姓没有利益,你要看美国大宪章就不是这样。所以人类的这个理性化是非常重要的。西方人在政治上的这种理性化,真的是可以供我们参考,真的是改不动一点点,这是圣人的表现!华盛顿就是圣人嘛!富兰克林是圣人嘛!在这方面他是圣人,是治国平天下,是我们中国古代理想在现代的表现,因此是我们要学习的。

 

那么学习来学习去,我们只不过是把原来人类的理想,或者说中国古代圣人的理想,这样子表现出来了;以前我们没有这样表现,所以西方人对整个世界是有贡献的,只是我们这一百年来根本没有学好。问题在于,“五四”时代教我们学科学与民主,就没有教我们要理解科学与民主的精神,结果是大家弄假,大家可以骗人,权力大的可以骗你嘛。你的科学没有科学精神,永远只是做一种外表的仿冒,做一种经济利益的夺取;你没有做一种研究的牺牲,你没有牺牲你的生命去研究。而且,你这叫牺牲吗?你这叫诚恳吗?你没有研究的诚意!所以我们整个中国的科学界没有研究诚意,至少是很薄弱啦。

 

假如你问清华的大学生,你为什么来考清华?我来游学。为什么游学?赚比较多钱。没有一个考上清华的学生说我考上清华是要来研究的,我就从现在开始到八十岁,就在实验室过完我这一辈子。谁讲这句话?没有人讲这句话。你认为中国会有科学吗?所以“五四”运动本来应该提倡这一种精神啊,特却偏就个不提,就看我们又没有枪、又没有炮、又没有多少军舰,就看这个。那现在就看我们怎么去学人家的电脑了?人家就讲我们的电脑是山寨版,就这样。

 

这当然不能够责备一般百姓,还是要责备那些又聪明又有地位的人,要责备我们的政治,要责备教育的决策者。那么,我们做为一个受教育的人,你也不可以就这样责备别人,你要责备就责备你自己!你自己有没有具备这种精神?天下人都不具备科学精神了,你有没有具备科学精神?并不是科学家才要具备科学精神,而是每一个人都要具备科学精神,都要具备这种依照道理来研究、依照步骤来实施的一种精神;就是科学精神。

 

民主更不用说了,整个东方世界这个民主都还没有学成功。日本算好一点,因为日本被美国统治了几十年嘛;菲律宾虽然被美国统治了那么多年,也没有用。中国人也一直没有学好,光喊口号,就是“五四”运动的这些人啊,这些知识分子,没有见识,那时候是一个改革的时候,是中国民心最锐不可挡的时候,大家都是掏心掏肺要改善,要救国——现在没有人要去掏心掏肺地救国啦——所以他们那一批人也比较可爱。但是他们的见识又比较可恨。所以我们现在要培养自己有这种精神,先不要管我们整个的社会、我们的政府,不管别人有没有做到,你自己做到,这是对自己生命的一种自我期许,也是你自己的长进,你生命要这样做你才甘心。

 

自律的真道德

 

一个人如何做到随时这样的稳定:心思有无穷的向往,当下的生活每一步都很踏实,不卑不亢,不急不徐,不怠惰,也不急进,这不容易。那么,我们现在这个表格就是在帮助我们,就不是他律,是自律。规定、道德是属于自律的。这叫什么呢?叫做“目的王国”,这个王国的意思就是你的世界、这个世界都是自律的,这个世界由我来管理,这个世界的法律是由我来制定的。当然,世界法律不可能是你制定的,你就是一个国家管理者也不可能是你制定的;但是它又是你制定的,因为别人制定的就是你制定的,因为达到目的了,达到目的就是目的王国。所以,他能管理跟你能自己管理完全一样,因为对方也是公平的,公正的,理性的。对方来管理,不是要来占你便宜,因为都有理性;而我们是理性的,你不必管我,我就表达得跟你的理想完全一样。你说哪有这回事?就有这回事。没这回事人生就要受苦。所以人家哲学家都已经想过了,那个政治家都已经做出来了。我们不要太过小气,你就是没有人做到,哲学家没有讲过,你也要这样讲;就是全世界政治都没有这样,我们也要追求这种政治,因为生命本来就是这样。只是我们中国古代圣人没有把它明文化,没有把它宪法化。因为孔子当时是贵族社会,贵族制度,贵族制度也有相当的合理性;秦始皇就是专制体制,专制体制也有相当的合理性,但是不够完全合理;一直要到民主制度才比较合理。为什么不说全部合理?全部合理就是无政府,无政府不是乱七八糟,而是群龙无首,目的王国,每一个人都有目的,每一个人都是法律的制定者。

 

这个想起来是很令人兴奋的,这是可以做到的;也是很令人伤心的:我们的这个社会一直是差得很远。不要说社会,每一个人自己反省一下,我们自己都差得很远。我们的教育要往这个地方去着力,读经教育就是要让每个孩子将来都养成自己管理自已的能力。凭什么管理自已?不是虐待自已,有些时候有些教育要虐待自己,去符合别人的要求。比如听说有些做不好的弟子规教育,老师的要求太过份了,于是他就逼迫自已,去符合老师的要求,所以这不是真道德。真道德是自律。一个孩子怎么能自律呢?很难;但是一个平常孩子平常的纯真,他也坏不到哪里去。这时候老师要怎么样来引导他?要让他在一个很安全、而且又觉得很公平的环境下,自已慢慢去体贴,体贴这种真理性、必要性。如果让一个人能够有这样的体会,是给他一辈子的幸福,因为他知道自已在做什么,明白了什么,他就无所抱怨了。一个不抱怨的人成功了,是不怨天,不尤人,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知我者其天乎”啊!

 

但是我们现在的教育不反省这个问题,这很麻烦的,所以我们的路还很远。首先从自己做起,每一个人先保护自己,保护自己的意思是先求自已长进,然后你会有力量的。你不要认为人微言轻,人没有所谓微,并不是地位微人就微,也不是你的年纪小叫人微。没有真知灼见,没有艰苦卓绝,没有真知灼见的才华,没有艰苦卓绝的意志,那就是人微。所以,千万不要自认人微。在现实上,人固然是微,但是在义理的生命上永不微,因为你克己复礼,你就与天地往来,这种感觉如果没有的话,那就枉读圣贤书了!人除了现实之外还有理想的生命啊,到最后现实生命是假的,理想生命是真的,你要转过这一关,不容易!这是人生的一个大关口,转过这一关你就没有所谓人微,也没有所谓言轻,你不要以功效来看,不要以成败论英雄。这非常困难,但是要在讲学中国一直讲。古人讲学就是讲这个东西,这叫道,为人之道,我们要体道、悟道。

 

刚才说了一句话,叫做“直言有讳”,这句话不大容易了解。本来是直言不讳,不讳就是我无所谓。其实直言还是要有所谓,要有一种善巧的直言。

 

既然你人也不微,言也不轻,纵然是没有人听,也是尽了你的本份,而且,你必定要相信会有人听。这个人不一定是在当下的人。《易经》上有一个中孚封,叫做“鸣鹤在阴,其子贺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一只老鹤在山坳里面叫,对岸那边他的小鹤也叫,也回应,所以“鸣鹤在阴,其子贺之。”这是《易经》的原文。在《系辞传》里面,孔子发挥说“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只要你住在你的房间里面,讲的话如果是善的;“则千里之外应之”,千里之外可能有人跟你回应;“况其迩者乎”,何况是你附近的人呢?“出其言不善”,你要出一句话不善;“千里之外违之”,千里之外都跟你背离;“况其迩者乎”?何况你身边的人呢?所以,“君子于其言不可不慎也。”所以我们人小志气要大,这个志气不是假的,干万不要认为它是假的, 读书要读到自已身上来,读书要把它当真。一般人读书是读假的,比如说他读科学他是为了赚钱,这个当然是不得已,读的一些知识是从职,是为了养家糊口,不得已。但是读这些义理圣贤之书……,你要把他当真。当真,不是不知现实情况,那叫不识时务,然后自以为是真的,然后自己安慰自己,不是这样子的。“出其言善,千里之外应之”,就是真的;“出其不善,千里之外违之”,就是真的。要不然我们读经怎么能推广?你“出其言善,千里之外应之”,你怎么会知道哪一个地方知道了?那你说,教授已经做了十几年工作了,苦口婆心走了那么多地方,所以才有这个效应嘛,“千里之外应之”嘛。其实不可以以这种后来的效果来讲,我还没有推广的时候我就已经知道“千里之外的应之”了,我才有这个推广的动力嘛。我永远信这句话我今天说不动你,明天说动你、明天说不动你,我以后一定说动你,我就是这样想的!为什么?“出其言善,千里之外应之”,这是实实在者的。意思是真的,成败都是虚假的,永恒的成功才是真的。

 

这是我自己的体会。并不是说我读了这些书,我教了这些书,然后我现在在鼓励人,其实我都认为我很被冤枉。有很多人是自己欺骗自己的,认为自己读书教人写文章,都是假的;我不是这样子,我认为这是真的,不是我认为的,而是确实是真的。那怎么告诉别人呢?这就是教育的困难。我如果把这些认为真的告诉你,我已经告诉你了,你如果也由感动而认可它是真的,那我觉得不容易,尤其是面对某些时代的某些人、某些风气之下的某些人是不容易的。但是我还是不死心,我还是认为一定是如此的,“德不孤,必有邻”,这个邻不是邻居,是在千里之外,或者是在千年之后。如庄子说的:“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 这句话好!我说的这些道理啊,在千载万世之后,一遇到一个大圣人,“得其解者”,能够了解我的话,这个一千年就不过是“旦暮一指也”,就好象我早上说,晚上就了解一样。“旦暮”,他把一千年看成旦暮;所以这叫做眼光,这叫做见识,这叫做经典!如果没有这种见识,你的生命就完了!你定不住你自己,你不能在宇宙中留下一点痕迹。

 

所以,不要认为自己人微言轻,不要认为年纪还小,不要认为自已学业不够,不要以为自己的工作这么少,自已赚的钱这么少,身边的孩子还不够多,不要这样想,这样想不对的。人有现实的生命,有义理的生命,要把这两个生命调配一下,不要太现实,当然也不要太理想化。所有理想都要实现,但是在一步一步中实现,这是命定的,这是人。上帝是他想到就做到,而且他没有的东西能变成有,所以上帝说有光就有光,说有动物就有动物,说有人就有人,这是上帝;我们不行,我们一定要在时空中表现,因为存在是在时空中的存在。但是你的意义不在时空中。不在时空中的理想而要到时空中表现,这是人类的一种限制,也是人类的一种悲哀,但是,也是人类的一种庄严。

 

本站编辑:澤之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本文作者:王财贵,转载自:《王财贵65文集》第四辑《为人与处世——员工培训讲座》。如欲深入了解王财贵教授哲学与教育思想,请关注文礼书院,或购买正版《王财贵65文集》进行学习。

(0)
王财贵(季谦)的头像王财贵(季谦)作者
上一篇 2022年1月5日
下一篇 2022年1月1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