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昭旭:无知之过与道德之过(《让孔子教我们爱》之二十一)

如果犯了这种伤及本心的过,要怎么改呢?就是坦诚而勇敢地承认自己错了!然后很神奇的,只要你肯真心承认,这种过就立刻撤销!人心也就立刻恢复健康而又有能力去爱人了!


导航:本文选自曾昭旭《让孔子教我们爱》一书,点击查看目录。点击查看更多儒家在线学习资料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卫灵公篇》30章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篇》30章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篇》30章

 

今天引的三章《论语》很巧,刚好都是各篇的第30章,还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哩!

 

对!今天要谈的爱的道理或爱的功夫,就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也就是:改过之道,关键在一个“欲”字。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这一章,我们以前(本书第4篇)也曾讨论过,不过那时是就人人都可以主动发出善意与爱而言,今天则是放在“如何改过”这个脉络来谈。

 

在过去几次,我们谈了不少有关爱人之过,如小人之过必文、不贰过、人之过各于其党等,而归结于人所以有爱心而无爱行,都因生命中的创伤未愈,过去人际关系的失败阴影仍遮藏了真心所致。因此,如何有效撤除心头的阴影,也就是如何改过,就成为爱人功课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这里,孔子首先强调人的主动性(或用哲学味重一点的说法,称“主体能动性”),也就是对受伤害怕畏缩的人,鼓励他要重建自信、重新肯定自己的爱人之心以及爱人的能力。所以先用一句“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来区分两种过,也借此警惕人、勉励人:犯第一种过情有可原,犯第二种过就要不得。

 

什么是第一种过呢?就是无知之过。这是基于人的有限性,(知识有限、能力有限、经验有限……)所以动机尽管善良,但要付诸行动、选择恰当的方式去爱人,就无法保证一定会成功(一定能“爱到”,一定能让对方受益)。这基本上是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算一步,试试看的事,所以犯错是难免的,人也不必对此过分内疚自责。

 

但当事实摆明你的选择是不当、行动是无效的时候,还死不认错、一意孤行,就不对了。因为这证明到要紧关头,你爱自己比爱别人多,所以才会为了自尊心、面子,不管行动的结果是否对对方有害,还要坚持自己的做法没错。于是这就犯了第二种过,就是道德之过。也就是:这不只是技术上的过失(过当或不及),更暴露出你原来并不是真心爱人,所以一遇到失败的打击或考验,就立刻穿帮,就忙着自卫而忘记去爱了!

 

所以孔子说:这才是真正的错!是我们应该避兔,也有能力避免的。

 

那么,如果犯了这种伤及本心的过,要怎么改呢?答案无他,就是坦诚而勇敢地承认自己错了!然后很神奇的,只要你肯真心承认,这种过就立刻撤销!人心也就立刻恢复健康而又有能力去爱人了!也就是所谓“我欲仁,斯仁至矣”。

 

为什么会这么神奇?乃因这种过(道德之过)纯是心上事(只与动机有关),它的萎缩是因心自己逃避或执着假象(失败的经验)遗忘初衷(爱人),因此改过之道也只需心放下假象(承认先前的执着之过),重证初衷(肯定自己仍愿意爱人)就行了。

 

当然,所谓重证初衷,不只是肯定自己爱人的动机,还一定要连到关怀自己爱人的行动能否获致让对方受益的结果。这样才能让这一层的改过(改第二种过:道德之过),所释放出来的动力,能延伸到面对第一种过(技术性的无知之过),去寻求更有效的方式去再次付诸行动。因此孔子才说:“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让自己重新恢复爱人能力的意思就是:我决心要帮助别人获得跟我自己一样的人生品质:人格独立、生命条畅!)

 

当然,这章的重心还只是在动机层面的“欲”(决心要),至于回到具体的行动层面要怎样修正才会有效,就牵涉到另一种爱人的功夫,也就是改第一种过的方法,这就得留到下次再谈了!

 

本站编辑:澤之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本文作者:曾昭旭,转载自:《让孔子教我们爱》。更多生命哲学、爱情学文章请关注曾昭旭老师个人微信公众号:TSENG_CHAO-HSU

(0)
知世分子的头像知世分子编辑
上一篇 2022年1月14日
下一篇 2022年1月2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