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十力:先世述要(之二)

编者按:此文系熊十力先生去世前三年所作(八十岁时),彼时,熊十力先生“身心俱受摧残”,心境悲凉,此文先半部分回忆先世,后半部分议论”家天下“,颇长,未完稿,收录于《十力语要》。本站节选其回忆先世部分,分节而发。

正如熊十力先生所说,不忍忘,必真有不可忘者在。传统儒家文化对中华民族之浸润,于”村夫村妇“即可见一斑,他们阐扬之、继承之,更教化培养了一代“新儒家”。

接上文:熊十力|先世述要(之一)

一日,有衣长衫而来者四五人,请见先父。招之入,年皆壮者,意气甚盛。盖希望于科举途中邀幸逞志。坐定,高谈清世八股文选,而特尊张玉书之文。举其俊语曰“读书万卷,何如积累千金,大丈夫所以起功名之念也”云云。又曰:““不受朝廷不甚爱惜之官,亦不受乡党不足轻重之誉'云云,此等识见,直令读者开拓心胸,激扬志气,未知先生以为何如?”以上皆来人之词。先生指吾父也。先父怫然曰:“尔曹托名士类,宜求实学,自爱自重,何不读书而羡千金乎?历朝宰相,往往以无知无耻得之,摸金致富,贪残已甚,愚贱至极,可谓功名乎?摸者,搜索。搜索金钱日摸金。曹操在汉朝,掌军政,设摸金校尉,为世所詈。皇帝时代之官僚,不以摸金为务者鲜矣。夫功者何?盛德大业,国以之建,民以之新者是为功。建国,见《周官经》。新民,见《大学》名者何,德业为当年与后世所称颂,不可泯灭者,是为名。功名之义深远矣。尔曹不求真解,可乎?夫金钱者,民力所致,民生所赖也。宜与庶民共之,任其流通。若积之于帝室与官僚之家,是乃人间世之大不平,大乱之逆也。鄙小官而求为大官,必欲媚兹一人,此与宫妾之情无甚异。一人,指皇帝。见《尚书》忽视乡党之毁誉,以为无足轻重,将欲扬名声于都门,传姓氏于海外,而后贵重欤?殊不知人生之至贵,要在实有深造自得者在。逐浮名于外,而无自造自得之实,是乃无耻之尤耳。浅夫昏子,诋乡人之誉不足重,以一乡之地小而人少故也。然员舆之在太空也,只是一小世界耳。其间人类,又何可曰多至无数乎?察小人之情,必欲人之闻其名者多,是不可以已乎?夫名者,实之影响也。有实方有名,如影随形。无形何有影?如响随声,声无响不生,此自然之理也。无其实而巧取浮名,浮,犹空也,虚也。习为驳杂失宗,浅薄无源之学。宗犹主也。浮泛杂乱的知识,无体系,无一贯之宗主,故云失宗。趋权势之途,由标榜之道,道犹术也。由,从也。遵其道而行之也。后汉党人之名节,明代理学家之气节,皆无实修与实学,而互为标榜。无知、低能,世运日益陵夷。用乡愿之术,郭林宗、陈太丘,皆乡原也。其说行于大众,其名传于当时,士习学风,皆中其毒,而世或莫之察也。尔曹所服膺于心诵习于口之八股文,余今听到可以一言断之曰,盖惟官僚不学,而有鄙俗之恶根潜在心窝里,自然要流露出来,故有此文耳。尔曹闻吾言,当不悦,而余不忍无言也。方今国中士类,鲜不以学习八股为专业。所以者何?今之号为士者,皆志在官场,而非深于八股之技者,即科举不获当选,官场之路塞矣。夫士之志在求官摸金,士之学在八股,国无与立,民不聊生。邻县有归自北京者,称道泰西列强,学艺与制造俱可畏,吾国非可以愚陋图存,尔曹犹不悟耶?清之入关也,开基诸帝皆英明有谋,统治神州之大略皆出自上心。上指清帝汉人为宰相者,不过治文书综庶务,小心慎密,以顺为正,克尽厥职,亦复温文尔雅,为上所喜悦,如是而已。熊赐履、李光地、张玉堂、张廷玉之徒,乃清初汉籍诸文臣之代表也。”先父说至此,乃辞宾。

 

古时乡校,本由成年人聚合而成。其年大概二十以上,乃至三十余岁者。亦可收极少数俊秀之童子,或成年诸生携其弟俱来。或另有介绍,则视其识字多少而酌取之。童子不多收,师亦不常亲教童子,辄命成年生分教之,成年生亦以此为乐也。先父教诸生凡言诸生者,皆指成年生。不可多费精力予八股文,更极力排除清人之八股。尝曰:“世人恒言八股始于宋明之经义,此胡说也。前代经义确是深研经文之义旨而发挥之。明代虽渐衰,而吾县韦翁成贤,为明季名进士。其经文朴实说理,为王船山先生所崇尚。直至清世,而后士习卑污,全不知学。其习为八股以投合主考迷盲之目,以取科名。科名者,如举人、进士、翰林或状元。问:秀才是科名之初级,何不提及?答:准诸古制,秦汉以后之郡县,相当于殷周之侯国。秀才为国学诸生。清世犹称秀才为博士弟子员,即据古制,不以秀才为官之起点也。清世八股文其词皆鄙陋妖邪,实不可谓之文,何可称以经义乎?

 

先父常教门下士宜以读史为先,而后治汉人传来之五经。五经者,汉以来历代众史之源也。由流以溯其源,学之序也。又曰三代之事远矣,不可得而详。秦汉以来帝王专制之害,夷狄盗贼蹂躏神州之惨,不读史,何由知人间世黑暗乎?先父少年时,获游泮宫,自是专修学业,不以科名萌于念。古代侯国之学校,称泮宫。后世郡县皆立泮宫,设学官,祀先师,仿古学校之意,而实乃空名,绝无讲学之事,学官鲜有从事学问者。郡县士子经督学考试,当选者称为秀才。郡县学官躬率之入泮宫,祀先师孔子。故清世以新得秀才者谓之游泮官。督学者,清代考试犹沿明制。朝廷特派文臣分赴各省为督学使者。(简称督学。使字读若四。言共为天子之使,以见恩出于上也。)分省既定,即各各赴任。按该省所属郡若干及郡所属县若干,督学依道路之便,以次亲临诸郡。(次者,次序。)每到一郡,即召集各县众多士子,齐集郡城。(亦称府城。)分县考试。拔其文艺优者,选入郡县学官,称秀才。然所谓文艺者,只是八股文与试帖诗而已。族戚诸老并望吾父应省试,吾父固不肯,省试者,朝廷特派文臣分赴各省为大主考,考试该省所属诸郡县秀才。拔其优者给以科名,曰举人。始有入仕途之希望。谢诸老曰:“考试制度之本身,亦不可厚非,然国只有取士之制而绝无教士之制,则名为取士,而其所取士实非士也。西汉文、武诸帝,诏天下郡国举贤良,或茂才异等,或孝悌力田,所取颇不虚谬。不采虚声,日不虚。不虚,即无谬误。上之取才也,必责实效;下之应上也,不敢欺罔。西汉民间,犹保朴学之风,不偶然也。明之季世,窃高位于京朝,拥重兵于四方,而皆贪污无能,以残生民,以亡天下者,鲜不为进士之徒也。科举不可得才,是其明证。不肖按,江夏熊公,旷代雄才,其学得力于深造独创,屏斥理学浮空之习。而其时朝野众折,共谋陷江夏以惨死。清人遂得入关。天倾地覆之际,顾亭林、王船山、颜习斋、傅青主、吕晚村诸明哲皆攻击帝制,光复华夏,与倡导格物学之鸿论与毅力,独惜拥护帝制之贱竖,伪藉汉学以锢思想,而晚明王、顾诸儒之学,卒遏绝不行。清之入关也,科举仍明季之旧贯,以八股文取士,遂为不可易之定制。夫取士以八股,是奖励天下之士类,皆相率而习为浮词鄙语,以此迎合于不学之考官,而冀得一科名,为其求官与摸金之阶梯也。升堂必由乎阶,登楼必由乎梯,求官摸金,必由乎科名也。主考之官,曰考官。夫中之华广大,古称天下,郡县林立,后世郡县,即秦汉间所称郡国也。服长衫而号为士者,难以数计。汉以来,唯上京有太学,仅治古典,郡县皆不立学校以教士。后世虽于郡县立学官设学宫以主之,学官俗称教官,言其掌教育也。其实学宫本非学校,乃专奉孔子神主,俗称圣庙是也。学官为看守庙宇之役,多由不学者任之,绝无聚徒讲学之事。孟子曰下无学云云,晚周六国时已然,何况(周)[秦]汉以下乎?晚世考试之制,皇帝遣使分赴天下众多郡县,考试全民中之优者,予以升进显仕之径,而实绝不教民以学。是乃以利诱全民,使其感小惠,而乐为忠顺之奴耳。此种考试名为取士,实则应试者皆未尝学问之氓,氓,民也。民者,古训蒙昧无知也。何可名之为士乎?郡县之试所取非士,省试乃至朝考所取者皆非士类,不待言已。若辈以八股盗科名,为利禄计,无可望其求实学也,何必追逐予其间乎?”先父语毕,诸老知其意不可转,多不乐,而亦有首肯者。先祖父闻之,怒,仍令急赴省,先父不听,先祖父之怒益炽,遂严挞之,至不堪受。先父奔投水,族人急挽之,得不死。曾祖母责祖父曰:“我只有一孙,尔可逼之死乎?众口传说吾县先后长官,多是进士出身,未见其为国为民有何种功绩可追念。徒以贪污、庸陋为吾县人所怨詈耳。读书要明道理,那可求官?我不望子孙富贵。以上所记,乃先长兄仲甫所闻于族叔承宝者。吾年二十后,长兄面授此事。宝叔寿至九十六,亦曾为不肖说及。先祖父受慈训,豁然大悟,遂许先父独行其是。

 

不肖年八九岁,犹为邻家牧牛。岁得谷若干。其数今不能详。先父授徒于乡校,偶回家,则教不肖识字,又尝说历史故事。一日,说后汉昏乱,及晋世至南朝胡祸事,词极凄怆,不肖感动号泣。先父曰:“儿不必泣,向后读史书,宜用心探求祸乱从何而起,探求既久,方知胡祸是内乱所招致,而皇帝制度乃是内乱之根也。古今史学家,都不与天下众庶同忧患,其读史只玩故事及以博雅成名,谋利禄耳。儿其戒之!”

 

不肖十岁,先父始携入乡校。先习五经章句,次及史。此为入校之第一年,乃幼年期最畅快之境。不肖常日夜手不释卷,睡时甚少。先父戒曰:“常如此,恐伤身。夜半子时,必须睡熟一会。”不肖对曰:“儿欲粗阅五经一过,然后好细究耳。”第二年,先父患咯血,虽勉强为门人说经史,已渐不可支。不肖深忧惧,亦不忍废学。第三年,父之疾变为重咳,常吐白痰。家有小犬,就地面吸痰,经一夜便死。自后吐痰,命烧草灰厚覆而扫除之,防传染。是年春季,父犹留校。夏初,病益危,乃辞校回家。秋冬之交,父弃浊世。当时国人不知有西医之学,吾县诸医皆莫晓白痰为何种症。回忆吾父吐痰时,其状惨苦至极,先慈及吾兄弟诸姊无日不号泣,而莫可以身代受,呜呼惨哉!由今思之,当是者肺癌也。

 

先父病深时,门人余梓香来省候。梓香,吾县良医也,少时学五经于吾父。梓香戚然曰:“吾师之病,乃一生历尽穷苦积渐所致,体亏而无滋养,今将不起矣。”其语未终而泪潸下。吾父谕之曰:“穷于财,可以死吾之身,不能挫吾之精神与意志。平生炯然不可乱之神,凛然不可夺之志,是乃孟子所谓上下与天地同流者也,焉得有死乎?且身者,必死之物,纵不穷,弗可免于死也。吾身可死,而自有不可死者存,尔何戚乎?”梓香退而执仲甫兄之手曰:“伟哉吾师!平生实践得力,故命将终时不起断灭感,而亦绝不同于宗教家灵魂的迷信。其自信为不朽者,元是征诸自己与天地万物一体流通,无有已止。是乃会通万有,而后得一最高之理念,曰:宇宙无尽,人生无尽。无尽者,无断灭也。皈依在是,不迷不妄也。此种境界,非凡夫所能体会到。断灭感者,一般人皆以为人死,即如烟云散,毫无所有,是乃断灭之哀感。如此,则人生绝无意义与价值,不可为训。吾师其至矣乎!”以上记梓香之言。先父平生教授乡党,诸少年大概为农村子弟,罕有远志。意在问字,得为闾里家塾师而已。年壮者经营室家与钱谷或财富等事务,私欲诸杂染甚深,志趣无从启发,材性鲜不平庸。不特先父门下如此,凡授徒于乡者,未尝不同斯感。先父常叹曰:“吾终身教后生识字,莫可与言学也。必求可为学者,其余生一人乎?余生,谓梓香也然彼终专力于医术彼,指梓香吾道不得不孤也。”

 

后文:熊十力|先世述要(之三)

           熊十力|先世述要(之四)

 

编辑排版:其嘉

 


【相关文章】

 

熊十力先生自述生平|黎涤玄记语

牟宗三|我与熊十力先生(追念会版)

大哉父教!——牟宗三忆父亲

钱穆|八十忆双亲

梁启超|哀启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本文作者:熊十力,转载自:《十力语要》。

(0)
郑其嘉的头像郑其嘉编辑
上一篇 2021年11月16日
下一篇 2021年11月3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