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谦先生:“读经”姊妹篇―“一日一书运动”

1998

 

近年来,许多政府要人大力提倡所谓“书香社会”,认为鼓励国民多读书,是提高国民质量改善社会人心的重要方案,尤其是看到日本国民普遍保有读书的习惯,真可为我国国民感到无限羞愧,家长老师不也为了小孩不喜欢读书而烦恼吗?

 

其实要养成一个人的读书习惯,要改善社会的风气并不是很困难的。只要我们把现在的教育观念稍作反省,改变一下,提出一个可行而有效的方法就可以了。

 

我建议的方法是:“儿童一日一书运动”。

 

所谓“一日一书”,就是“一天看一本书”。所以称为“运动”,就是“希望让每个儿童都能如此,以形成风气”。而特别冠上“儿童”两字,其实可以包括“幼儿”,而不及于“青少年”。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养成良好习惯的恰当时机是在儿童期,另一方面更严重的理由是:在当今教育环境之下,唯有儿童尚可救,一旦到了青少年阶段,虽欲救之,心思已坏,功课已繁,已无可救之道了!

 

“一天读一本书”,这如何可能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可能!只要任何家长或老师,想象一下:国小中等资质以上的小朋友,在每学期发下新书的时候,大部份的人会很自动地去阅读新的国语课本,大概在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之内,就喜孜孜地看完那本国语课本,而且可能了解其中百分之五六十甚或七八十。但不幸的是,这些小朋友还要坐在教室中听老师教一个学期!这不是障碍他的成长吗?这不是大大地误人子弟吗?

 

所以为了不要浪费儿童的生命,我建议政府:每天都应该发一本新的国语课本给我们的小孩!当然这是不可能做到的议案,但其中的含意是:明理的家长或老师应该想办法,尽量提供课外读物给我们嗷嗷待哺的小孩。我们可以想象,我们的小孩如果真的能够一天看一本书,小学的六年里,至少可以看完两千本书,则我们的下一代将有怎样的才华,那是难以预测的。自小提早养成读书的习惯,青少年时期将比较明理稳定,而“书香社会”的希望也渐次达成了。

 

要引导儿童一天看一本书,是很简单的。只要家长或老师明白儿童的心理,不要残害他,不要强迫他,就可轻易做到。其中最大的秘诀,就是:

 

只管鼓励他看,看完就好,千万不要问他懂不懂,更不可以叫他写心得报告!

 

因为,基本上,儿童是“吸收的年龄”,不是“理解的年龄”。譬如养蚕,儿童是“吃桑叶的年龄”,不是“吐丝的年龄”。儿童的心灵像海棉,不像机器,像“堆栈”,不像“工厂”。总之,他善于大量吸纳,而不善于整理分析,更不善于输出成品。也就是说,他的兴趣只在一路走过去,一路吃进来,懂与不懂,在他来说是无关紧要的。他如果懂,其实也是一知半解;他如果不懂,也无所谓。他是很大方的,很开朗的,很乐观进取的,这正是天地间无限生机的展现。所以一个教育者,面对这样年纪的小孩,应该着重“给予”而不是一味“索取”。

 

儿童初学阅读,或许有些懂,有些不懂,但他并不计较。只要大人们不要强迫他懂,不要强迫他报告心得,他就糊里胡涂地很有兴味地看下去,等到看多了,看了三五百本书了,自然阅读能力增强,愈懂愈多,到那时再叫他发表心得也不迟呀!

 

但是如果大人们不懂儿童读书的特性,认为“懂才重要,不懂怎么可以!”于是汲汲要求,在他刚开始起步,还没让他看过几本书,就要他说话作文写报告,这不是强他所难吗?于是儿童自信心立刻瓦解,从小就开始害怕阅读,开始排斥阅读了。更糟的是:家长和老师看到儿童读书讲不出心得,就认为他能力太小,也就不让他读,现在的国小学生,在六年里,很少读过几百本课外书的。殊不知,愈不让他看,他愈不长进。儿童的前途就这样一下子被无知的老师和家长合力破坏了!岂不可怜!

 

养蚕的人,是只管给蚕吃桑叶的,并不急忙问它什么时候吐丝,因为时间一到,它自然吐丝。但是现在的教育观念,要求孩子看一本书就要消化一本书,就好比养蚕吃了一口桑叶,就要叫它吐一口丝,如果吐不出丝来,就不再给它吃桑叶,所以好端端的蚕就叫我们活活给养死了!所以我建议,先让我们的孩子看三五百本书再说吧!会不会造句不是最重要的,会不会作文不是最重要的,会不会说话不是最重要的,会不会讨论不是最重要的,会不会报告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肚子里有没有货!有学问了,自然会说话,会作文,会讨论,会报告……。如果接受了以上的观念,学校老师要实施“一日一书”教学,是非常方便的,我现在建议一个方案,供做参考:

 

一、图书来源:利用每班的图书柜及学校或小区图书馆。只要有五十本书,轮流看,就可让五十位小朋友在五十天之中每人看五十本书,可以再轮一次,五十本即可当作一百本。(小朋友看书不怕重复,一本书可看两三次)据我所知,大部份的学校藏书都超过两千册,如果每个儿童至少都看完这些书才毕业,不是很好吗?

 

二、实施办法:交待儿童只要把书从头到尾看完就好,懂多少没关系。以每天看一本为标准,漫画书也可以(但数量最好不要超过三分之一),低年级以每本一百页为标准,中年级以上以两百页为标准,超过者可视为两本。每人准备一本记录簿,凡是看完一本书,就记下“书名,作者,出版社,总页数”等,越单纯越好。不必摘名句,更不必写心得。看完一本书,按照编号一一记录下来,每个月统计一次,几十本书的表列,儿童就会很有成就感。

 

三、注意事项:老师的责任只是不断地交待,一直地鼓励就好。让学生自己诚实地读诚实地记录就好,千万不要插手管他到底懂了多少,甚至也不必管他到底有没有真看完,如果有几个学生做做假也无所谓,有些人只随便看看也没有关系,甚至有些小朋友只看书皮就说看完了,也不要紧。老师要有远大的眼光,慢慢把一个班级的读书风气带起来了,说慌的人就会渐渐减少了。总之,老师只要轻轻松松的一天到晚鼓舞再鼓舞,做来有趣而好玩就好,管太多是白费气力的。鼓励能多读的人一天看几本更好,而如果有些人一天看不完一本,也没关系。如果能一个月比赛一次谁看得最多,也是很有激励性的。(如果全校实施,全校比赛,那种兴味就更不言而喻了。)

 

四、预期效果:依据台中县大里崇安国小朱安邦老师上学年在四年级配合读经教学,推动“一日一书”的成果,自八十五年十月至八十六年六月的统计,短短八个月之间,全班平均每位小朋友已看完三四百本书,看八百本以上的小朋友有十余个,而最高记录是一千两百本。(八十六年十一月的统计,已有人超过两千本了。)就连最低记录也有一百五十本之多。全班读书风气鼎盛,看书像翻书一样快,生活常规及各种成绩表现,出乎意想,有些小朋友的作文一写就是两千字,现在老师只要天天和小朋友乐在读书之中,而小朋友将来对老师的感念,是可以预见的。

 

如果“读经”是期待提升一个人的智慧高度,就像开发生命的纵轴;那么阅读就是随时拓宽一个人的常识空间,就像延展生命的横轴。简便而愉快地给予下一代以“十字打开”的教育,我认为这才是教育所应寻求的真实景象。

 

本站编辑:澤之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本文作者:王财贵,转载自:《王财贵65文集》第一辑《新儒家情怀》。如欲深入了解王财贵教授哲学与教育思想,请关注文礼书院,或购买正版《王财贵65文集》进行学习。

(1)
王财贵(季谦)的头像王财贵(季谦)作者
上一篇 2023年6月18日
下一篇 2023年6月2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