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教育百问千答(1)宏观理论篇(附视频)【六小篇之三】

视频可全屏放大观看,总时长120分钟。

 

录制时间:2008年2月
策划:张利民/柏林
主持人:张晓灵

 

001、问:您是国内非常知名的教育家,我想知道在您这样一个有建树的教育家眼中,教育到底是什么?他的根本、宗旨、灵魂是什么?

答:教育是个大问题,要说起来不容易,但总有一个了解的原则——教育是教人,就要从人性教起,即开发他的人性。

万物都有本性,那人的本性是什么呢?当然只有开发出來你才知道,但是我们总是要让一个人能够在天地之中不要辜负他的生命,所以我称教育是一种“赞天地之化育”的工作。“赞”就是协助,协助天地的工作。

天地生人,跟生草木、生一只猫一只狗,不很一样的。因为草木以及其他动物,大概都是听天由命的,但天生人,却留给人类很大空间去自我调整、自我开发、自我改善。父母和师长就是负责下一代的调整、开发、改善的工作。有了父母和师长的教育,人才能成长得更加完美,所以教育就是开发人性的工作,就是赞天地之化育的工作,让他更加充实、饱满、光辉的工作,我们尽其可能,希望他们走向完美。至于什么是完美,只有在过程当中尽其本分,所以不是要求已经讲出來的完美,而是随时把握到人性,随时想尽办法,尽可能来开发。

而要良好的开发,就要对人性有良好的了解,以及正确教育的方法,所以教育就是开发人性培养人才的大工程,这是我对教育的了解。

002、问:您做教育这么多年,您的生命是完美的吗?

答:纵使是圣人,也不敢说他的生命是完美的,他也是尽其心力走向完美。

我们当然不能说自己是完美的,我们只能希望我们的下一代会更加完美,只能这样希望,不能够自以为是,所以问这个问题实在是……

不好回答吗?

不是,只是问这个问题比较笨,哪有人会说自己完美的。

003、问:那我重新问,您从事教育这么多年,也进行了许多钻研,那有些人就想知道,您觉得自己在那些方面比较完美?这样问可以吗?

答:(笑),也不太好,我研究教育了解教育,那是在我能够自我教育以后,因为一个人在他比较幼稚的时候,心灵没有成熟的时候,需要别人给他教育,等到心志渐渐成熟,他就可以自我教育。刚刚说教育是开发人性,使人生走向完美,应该自我要求渐渐走向完美,到底是否完美,并没有一个标准可以评判,所以到最后也只是自己反省、自己改善、自己知道,所以我不能说自己是个完美的人,或者在某一方面完美,因为明天会更好。

004、问:那换一种说法,您从中找到什么样的快乐?

答:这倒是可以说的。

如果你有了过,改了一个过,这是使人快乐的;你从有所不知进入到有所知,这是使人快乐的。所以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所说的“学”是没有任何限制的,只要应该学的,就需要学。这个“学”落实了,在生命中成就了,会使生命更加开朗、充实、光辉,让生命回归到他自己,有一种幸福感在其中,孔子把这个感觉叫做“说(悦)”,不是一般所说的快乐,而是从内心生起来的,对得起天地,对得起自己的那一种感受,那是很愉快的。

假如我能够有所进步,我都是很愉快的,我能够看到世界有任何进步,我也会很愉快的。如果我有这种感觉,任何人也都应该一样,因为人性是相通的,自己的感受也是大家的感受。如果一种感受只是主观的,而非客观的,那么这种感受就不能够应用于众人身上,但是他是否可以应用,在相当程度上自己是可以知道的,也就是说,一种主观是否客观,自己是知道的。

005、问:现在这个社会科技非常发达,人的思想也非常多元化,那么家长到底应该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怎样才是完美的人才,这个教育的根本方向是什么?

答:不管科学发达不发达,不管世界多元化不多元化,这都是在表面上说,其实教育只是要让他有一个开放的心灵,有一个求知的精神。有了这种求知的精神,那么在任何知识程度的时代里面,他都努力求知,不管那个时代有多少种类的学问,他都希望去了解去学习。

所以教育是培养一种学习的心态,我们在目前这个时代和别的时代统统是一样的。不一定只有这个时代要完美的人才,任何时代都要完美的人才,你不应该用完美做标准,而是要让一个人能够自我期待、自我勉励,走向完美。

在一个知识发达的时代,什么叫做人才?就是他知识丰富;在多元化的时代什么叫做人才,就是让他有多元化的心态。这也是刚才说的,学而时习之,有这种精神,他在任何时代都是一个现代化的人,再过一千年,也有那个时代的现代化。

所以,随时都要把自己的心灵开放,随时都要“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这样好像没有一个标准,不过我们现在所谈的是一个教育本质的问题,如果你能教出一个符合教育本质的人,他能有这样的心态,他必然能够自我达到尽量完美,这样的人已经对得起天地,对得起自己的人生,如果人人都能尽其所能达到完美,那么这个世界已经是天下太平了。

006、问:现在的教育模式非常多,教育理论也花样繁多,您认为中国教育的根本出路在哪里?

答:不是中国教育的出路,而是任何一个民族教育的出路。没有所谓中国自己特殊的教育,只要是人,我们的教育观念都应该是一样的。中国教育的出路在哪里?那么我们就来探讨现行中国教育是否合乎人性,合乎人性的地方我们保留下来,如果有不合乎人性的地方,我们就要改革。所谓教育改革,其实是有把柄可循的,是有根可以找的。那么教育改革成功了吗?整个世界二三十年来都在做教育改革,中国这十多年来也跟着做教育改革,据我所知,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说他的教育改革成功了,我们中国是否可以说自己改革成功了呢?我看未必。追求其原因,难道教育是这么困难的么?有了改革教育的心,而努力的几十年,却没有达到改革的成果,为什么呢?其实并非教育本身是困难的,而是我们没有把握到教育的本质,就是没有把握到人性,没有从人性的根本上去解决问题。所以,如果能够按照人性来设计教育,我认为教育是非常简单的,要培养人才是非常轻松的事情,现在最重要的关键,是不管教育还是其他学问,都要回归“本”。

007、问:我刚才之所以问中国教育的根本出路,是因为从三十年前就有这样一个观点,中国教育是最难攻克的堡垒。相比起其他国家的教育,比如说日本,他有剑道茶道,美国,他有生活中的教育,都有文化或者应用的技能在里面,但是中国的学生好像只是一个做题的机器,那么中国教育和其他国家教育比起来,有什么差距?

答:其实不仅是中国教育有问题,刚才所说的日本美国,乃至于世界上所有国家,也都有他们的隐忧。所以中国人也不必太过自责,虽然自责代表一种改进的决心,但是自责而妄自菲薄,而丧失了信心,也不好,因为这是全人类的共同问题。

像刚才说的有的国家注重生活能力的培养,不单纯为了应试,因为给他很难的功课,很辛苦的学习,也不管最后对人生有没有意义,这样当然是一种浪费。至于说生活技能要不要学,任何有意义的事情都要学,现在问题是要用多少世间来学。功课要学,考试范围内的知识,也都有一定意义,但是它对人生的意义到底有多么重大,我们要考察出來,然而去安排学生学习。假如学习一直在考试方面为难学生,恐怕也是费力多,收效少,所以还是那句话,要从人性的本能出发。

008、问:您个人的教育理想是什么?

答:那是非常简单的,几乎人人都应该这样想,也是人人都想得到的,就是该怎么教就教,该教什么就教什么,有意义的教材,该在什么时候就在什么时候教。所以我认为教育有三大原则,所谓原则,“原”就是根源,“则”就是规律,最基本的规律叫做原则。教育有三个最基本的规律,你按照这个基本的规律而行,不见得能达到百分之百的功效,因为教育是教人,而不是教机器,所以不一定有百分之百的成就,但是如果不按照规则而行,甚至违反了最基本的规则,那么只有一个结果,就是失败。所以,教育一定要按照规则,当然所有事情都要按照规则,教育更要按照规则,因为教育是一个长期酝酿的工程。有些事情的成效很容易看到,让人很容易按照成效来修正做法,来反省他的规则,但是教育的成效是在几十年之后,甚至几百年之后,所谓教育是百年大计,所以对规则的把握更应该谨慎,但是因为他是如此长远的工程,所以对于教育规则的把握往往被人忽略。

有八十多年了

恐怕不止,自从有人类以来,很少有人把握到教育规则的。

但近八十年来尤其严重。

是尤其严重而已。

教育的三个基本原则,我认为第一,教育的时机要把握,第二,教育的内容要把握,第三,教育的方法要把握。这本来是人人都知道的,但是却忽略了,你一忽略,教育就或许费力很多,收获很少,或者是败坏人性,孟子所说,不仅是缘木求鱼,而且还会带来害处。

所谓教育的时机要把握,就是在一个特定时期内要完成那些必要的教育,是有相当固定性的,这在教育上叫教育的关键期,你错过关键期,一生后悔。如果后悔能改善,还没有关系,如果后悔而来不及呢?那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所以教育的时机是教育的第一大关键。现在全世界,包括中国的教育体制,几乎不了解教育的时机,而且教育改革一直没有注意到这个最重要的一块,所以,如果不客气的说,我从老早以前就说,这种教育改革一定是失败的,因为连这么重要的原则都没有把握,他怎么可能成功呢?
教育的时机有两个方向要注意:第一,教育要从什么时候开始;第二,在特定时期内要完成哪些必要的学习。而教育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是教育时机最关键的问题,所以教育改革要注意这个问题,你在该开始的时候不开始,就一个后果,错过时机。错过时机,往往机会永不再来。

那么最好的时机是什么呢?

我们可以去想一想,有很多大学教授对学生不满意,他就责备学生,你們高中是怎么学的?可见高中是大学的基础。高中老师常骂学生,你們初中从哪里来的,怎么学成这样子,可见初中学好高中就好教了。初中老师教训学生,你們小学老师都没有教吗?小学老师呢,也不甘示弱,你幼稚园到底在做什么?那么幼稚园老师没有话讲了吗?他会说,你难道没有家教吗?是不是,大家都听过这句话嘛。所以你就知道教育的时机是什么意思了,所以越早期是后来发展的基础,越早期越重要。

那所有父母亲都会说,我的孩子好像一出生就开始学习了,那我们就问,出生才开始学习吗?就可以问出答案了。所以教育的时机应该从什么时候作为起点,道理很简单,教育如果教的是生命,我们就说从生命有的那一天,就是教育的开始,也就是说从受孕的那一天开始,胎儿就应该做教育了。这就符合中国古人的说法,中国古人常讲要胎教,现在中国人不信中国祖先了,所以中国祖先的话可以摆在一边,但是如果西方人也研究出來胎教是有效果的呢?

他就相信了,问个题外话,您认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这是一个时代的问题,是中华民族的自信心问题,我的理想是,并不排斥西方,凡是人类对的东西都要承认、都要学习、都要尊重,所以并不是中国祖先被忽略了我就生气,我们学习西方就可耻,没有这回事,我们现在就事论事。中国古人说胎教,有经验上的直观道理存在,西方人研究胎儿脑神经医学,至少从人类生理成长上证实,胎儿是可以接受教育的。中国古人可能是从人类的心灵智慧性情这个更虚无缥缈,但是更重要的方面来教导我们要做胎教,综合这两方面给我们的教导,我们就知道胎教是可以做的。

教育的教材必须要和教育的时机相配合,教育的方法又要与教材和时机相配合,所以三个基本原则是一体的,就是在什么样的时机用什么样的教材怎么样来教,让他不辜负、不浪费这段时期,以作为未来发展的良好基础。所以把教育的时机、教材、方法都把握了,一个人受教育的前途就会蒸蒸日上,把基础打好了,未来就走向康庄大道,水到渠成。

所以按照我的看法,人类接受良好的教育,只需要三年五年,最多十年,就可以成为一个好学不倦的年轻人,这个时候这个人就不需要有教育的烦恼,所以我们要解决国家的教育问题,解决家长的教育担忧,一定要从根源入手,否则问题层出不穷,永远解决不了。

时机越早越好,那么内容呢?

内容我认为越恰当越好,该教他深度内容的时候就教深度的内容,该教他浅度内容的时候就教他浅度内容。

如果把教育的时机大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幼稚期,一个是成熟期,就可以以十三岁作为一个分界点。十三岁之前称为幼稚期,因为人的自我意识还没有成熟,十三岁之后称为成熟期,因为他渐渐成熟,大分为这两个阶段,就可以讨论教育问题。

心志没有成熟之前,理解力比较少,记忆力是比较强的,比较宽泛的来说,十三岁之前是吸收的、酝酿的年龄,十三岁之后是理解的、表现的年龄。所以该吸收的时候给他吸收,该理解的时候引导他理解,这代表吸收不一定要理解。

那么我们给他吸收什么东西才对人生有重大意义?就是吸收重要的、有深度的教材,所以越早的时候教越深的教材,这就是把教育的内容来配合教育的时机了。当然,不是越长大教越浅的,而是凡是要他吸收的教材都要是重要的、有深度的,凡是给他理解的教材,都要按部就班、从浅到深、由易到难。

对照我们现在体制教育,就是从西方学习来的教育,我们就只知道人类有理解的能力,不知道人类也有吸收的能力,就不给孩子有所酝酿。所以现在体制教育最重大的失败就是一个人没有内涵。只有知识而没有内涵的人,一方面知识不能有正确的应用,另一方面,其实,他的知识也达不到最好层次,他也不能有好学的精神。

总结来说,教育的时机大分为两个阶段,教育的内容就要大分为两类,一类是酝酿的,从深的学起,一类是理解的,从浅的学起,十三岁之前正好是学深的东西,这是对于人性的正确的把握而来的恰当安排。

有很多人就会接着问,怎么教呢,这么小的孩子,理解力又不很好,一下给他很深刻的教材,怎么教呢?其实教学的方法就是,该怎么教就怎么教,用最自然的、合乎人性的方法——他能够吸收就给他吸收,他不需要了解就不给他了解。什么叫吸收,就是让他多接触、多输入,其实就是多背诵,作为一生的储藏,就是先给他一座宝藏,将来任凭他去开发一生。我们现在都教育就是没有给他一生才华智慧的基础,所以长大后才华有限,而毫无智慧。

009、问:但是有些家长一定要看到这个结果,认为您只是一家之言。

答:当然我是一家之言,但不是普通的一家之言,什么是普通的一家之言,就是有很多家,他只是其中一家。既然能够成为家,其实他也有相当的功力,也有相当的真理性,所谓真理就是从人性出发的学问,不过有的偏向于人性的这一边,有的偏向人性的那一边,所有就有各家的说法,那就是一家之言。一家之言都有他的成就,都值得尊重,都值得效仿,但是如果有一种学问,是考量了整个人性的全面,他也可以说是一家,但这个一是整体的一,那是涵盖所有其他各家的,不跟各家冲突,而居于各家之上,而笼罩各家的。我认为我是第二种一家之言。

010、问:就这八十年的教育来讲,有什么现象能够支撑您的一家之言?

答:我们中国近八十年的教育,大体都学西方,尤其是学美国。美国的教育是根据他们教育学者的学说而来,那就是典型的一家之言,哪一家呢?知识、科技。

你说知识科技不重要吗?当然重要。知识科技也是人性应当开发的学问,假如一个国家没有知识没有科技,他这个民族是没有发展完全,但是,人生只有知识和科技吗?这样一问,就知道,噢,原来他是偏向了一边的家。然而中国近百年来就是走的这一家,那么我们就问,这不对吗?不能说不对,我们这样做教育是应该,但是我们很少去问,这够吗?所以问他对不对,是第一层次的智慧,一般人都很快会问,这个对不对,但是问他够不够,是第二层次的智慧,这就很少人知道,那么我们现在考虑的就是够不够。要问够不够之前首先要知道他对不对,只知道对不对就不知道他够不够。所以,只知道他对不对就是一般的一家的看法,还知道他够不够,就是整体一家的看法。

011、问:还有一种说法,发展中国家更重要的是科技,因为美国比中国可能是前进了一百年,他可能需要一些回归,而我们现在正在发展当中。

答:不是发展不发展中国家的问题。只要是人,只要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要对人性的内容有所开发,只是有的民族的心量还不够大,眼界还不够长远。所以开发中的国家心量要放大了,眼光第一次看到远处了,一个未开发的国家,也可以立刻变成开发中国家,一个开发中国家只要三五十年就可以变成已开发国家,为什么,因为都来自于对人性有没有注重、有没有开发、有没有努力、有没有成果。
现在每个国家都要对人性进行总体的开发,知识科技是比较重要的部分。并不是发达国家就不需要注重了,发展中国家就一定要注重,而是每个国家都要注重的。

但要知道,人性是可以多方面开展的,你注重知识科技的开发,也不会妨碍人文、文化、性情的开发,所以近几十年来的中国学者大概都把人当动物看了,甚至把人当物看了,他就不知道人性是活泼的,人性的所有内涵是可以同时开发而不相妨碍的。

发现中国缺乏现代科学知识,就努力去学科学知识,但如果认为要学科学就要先打倒自己的文化,这是把人当动物来看,把人当茶杯当桌子来看,这是污蔑了人性。一个科学家也可以做一个有德者啊,难道科学家就去做科学怪人才是科学家啊,教育同时可以教他文化,可以教他知识啊,为什么你注重科学就一定忽略文化呢?

有人认为我们是一个过度,要学习西方的现代化,科学与民主的价值观。科学与民主没有错,但是我们要问,这样就够了吗?如果你同时可以兼备,为什么不兼备,所以几十年来中国人的思想就是我如果面向哪一边,就必须抛弃另一边,这就是把人当物了。

人是人,有智慧的人是同时可以兼备,我们的教育是两面都可以同时注重,而两面都注重,他还可以相辅相成。所以注重了人文教养并不妨碍科学成就,反而助长科学的成就,更重要的是,他可以善用科学、善用知识,这才是完整的人生。

012、问:您虽然没有全盘否认西方的教育,但您认为他是缺乏的。

答:是的,这是西方教育的盲点,也是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之所以会日渐衰败的原因。(您说的衰败具体指什么呢?)就是美国兴盛了两百年,他是否能继续引导世界,这问题就出在教育的不完整,所以整个社会人心的不健全。中华民族如果真的未来要领导世界,必须好好思考教育问题,以整全的教育思想教育出整全的人才,所以必须是整体的一家之言,依照这个来做教育,开发整个人性。

013、问:我们回到第二个大问题,就是教育的内容。

答:刚才讲教育的时机要把握,怎么把握,我们有两个问题,教育要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就说教育从应该开始的时候开始,教育开始的时候要教什么,我们就说应该教什么就教什么,至于用什么方法,我们就说应该怎么样教就怎么样教。

这样说,好像绕口令,好像没有回答,其实已经回答,一些善于思考的人就会去寻找答案。如果还要再问下去,也可以再回答,如果由我来回答,就刚刚好符合所问的人心中的答案。所以我常说我要讲的理论,不是我一个人的理论,是讲一切人的理论,我的主张,不是我个人的主张,是每个人共同的主张。如果不是这样,我们就不可以到处去跟人家宣导这样的理论,因为这有可能是一偏之见,如果一些不会思考的人,他被你引导到一偏的路上去,那是害人的,我不敢害人,所以我都说应该怎么说就怎么说,应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有人问,那你说的应该是什么,我就说,你认为什么应该就是什么应该。如果他不知道,还要问我,我就说出來,每一步都问,你是不是这样想,假如你也这样想,你就应该这样做。是你照自己想的做,不是照我的去做,不是吗?

我说,教育开始的时机是应该开始的时候开始,你可以再问,什么是应该开始的时候?我们就说他可以接受教育的时候就可以开始了,如果不明白再问,什么时候是应该开始的时候?那就是有生命的那一天就是开始的时候,继续再问,这么小教他什么?就说应该教什么就教什么,如果再问,什么是应该教的?就是他能够接受什么,或者说什么教材能够对人生有意义,而且有重大意义,你就要教这些,不是吗,难道你教他一些没有意义的东西吗?

所以我们呼吁,都要懂得教育才来生育孩子,有人会问,教育的问题那么复杂,我们怎么会懂?我说其实人人都懂的,那些所谓的教育专家,只不过把人人都懂得的道理说的比较明白比较有道理而已。

您是专家吗?

我不是真正的专家,因为真正的专家,是专门在某一个问题上钻牛角尖的人,所以专家是对很小的事情知道很多的人,我不是这种人,我也不希望成为这种人。

您是那种人呢?

我是通家,因为我通达各种专家,我知道各种专家的优点和缺点,我利用他的优点,改善他的优点,我能否做到,暂时不能说,但是我有这样的心愿。你如果能够做到,就是圣贤之人,但是你愿意这样做,至少是一个君子之人,一个好学者。

一般的专家研究出來的理论都有道理,都有用,但是我们要有贯通一切的见识。有一种说法“专家专家,专门骗人家”,其实专家没有骗你,专家很老实,他都告诉你,我在这一方面做研究,我的研究成果是这样,反而是一般人被专家所骗,因为专家讲的有道理,他就认为这是一切的道理,他把片面的道理当成完整的道理,所以他被专家所骗。不过也有些专家自己并不了解,他讲起话来振振有词,把自己的一偏之见说成看到完整的真理,他这样向大家宣导他的道理,这也是骗人。所以有的专家本身是糊涂的,产生了骗人的效果,但有的专家不糊涂,而听的人是糊涂的,于是他受专家所骗。我们以后对于道理都要这样来看。

五四以来的人都是糊涂的吗?

人大部分是糊涂的,因为人本来就是糊涂而生。一般人都有相当的理解判断能力,所以他对于一个有道理的理论,很容易了解,也愿意去跟随实践,但是比较少人能进一步问完整不完整,所以一般人是糊涂的,尤其当教育没有教导人清明,更加使真个民族糊涂。

糊涂不糊涂一下子就可以看出來,只要偏执就是糊涂的,比如用西方打倒东方,这一定是糊涂的,用现代打倒传统,这是糊涂的,用白话文打倒文言文,这当然也是糊涂的。只是很少有人去思考这个问题,因为现代化是有意义的,所以一般人只看他有道理有意义,就跟着走,那么他忘记,传统也是有意义的,有另外的道理和意义。西方当然是有很大成就的,但是你崇拜西方为什么就忘了东方呢,为什么把东方打得一文不值呢?这不是偏见吗?这不是骗人吗?你跟着他走不是被骗吗?这本来是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被骗,因为人本来是糊涂的,能够有第二层次思考,能够反省的思考的人是很少的,尤其是近百年以来的教育没有教国民做这种反省的思考,所以能够思考的国民是不多的,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思考不到。

您怎么具备这种思考能力?

我聪明嘛,(笑),其实不是,我尊重道理嘛,我有良心嘛。

那就是说大部分中国人都是没有良心,不讲道理的。

是良心不清明,道理不真切,所以就糊涂了。比如说一个做教育工作的人,在学校里教的是西方那一套,整个体制也是那一套,他在整个时代风气中,纵使有一点反省,也不能够反省的很透彻,纵使想要改善,也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所以就装作糊涂,认为无可奈何。其实不是无可奈何,你如果知道真理之所在,就要为真理所奋斗,纵使跟别人都不一样。这不是故意要去愤世嫉俗,也不是要哗众取宠,也不是要独树一帜,而是道理在哪里,就跟着道理走。但是一般人不这么想,他要随俗,以前我是怎么学的,现在人家是怎么做的,我就这么做,现在多少百姓知道教育有问题,大家还是把孩子送去教育,都知道自己这辈子没有很大的,不要说成就,就是对于他的一生是辜负的,但是还是把他的孩子推向这条路。这是人性的脆弱。

有良知的知识分子,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会多一点。

也不一定读了很多书的人才有,每个人都会有,都应该有,但是很难让每个人都站起来。

那是缺乏什么?

追根究底还是教育,我们没有给我们的国民做这种悲天悯人,或依理而行,依良知而行的教育,于是我们的国民没有志气。

不是问题很难,而是时代风气造成以后,没有人来反省他,或者说反省的不深刻,或者反省深刻的也叹一口气,认为做不到,也就跟着糊涂下去。

根本问题就是从最早的时候让他接受什么教育?

这样激发他的志气的可能性增多一点,教育只是给予可能,给予期待,不能说做什么样的教育那么每个人都能成什么样的人,因为教育不是工厂的量产。

但有的人说,这个时代里面大家都这样,你能够改变时代嘛?每个人都这样说的时候,每个人都在装糊涂。我们应该这样说,时代风气虽然都如此,但如果有一个人不如此,就能对时代做一点改善,如果有两个人三个人五个人十个人都如此,都在教育上做一个根本改善,影响的人会更多,那么经过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风气就转了,但是很少有人做这样的事,这是很奇怪的事,我也不明白。

014、问:十三岁之前的教育最重要的是什么?最应该教给孩子什么

答:给他奠定基础。奠定什么基础呢?一切的基础。一切怎么来了解呢?我们从两方面来了解,一般人都知道,科技与人文,笼统代表西方与东方,一般说品学兼优,代表人品与才华,就叫做一切,就奠定这两方面基础。

本来学问是不该分国界人种的,但是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每一个民族都有他的特殊成就,当然所谓特殊就是不完整了,但是特殊也代表有贡献,这样就大分为两方面。不能说东方一定就这样,西方就一定是那样,我们就笼统的来说,不要抓语病。所谓东方的、人文的、智慧的,基础是什么?这就是平和中正的情操,一种高远的理想,清明的智慧,这些是十三岁之前都可以打基础的,这些和平中正的情操、悲天悯人的情怀、高远的理想、清明的智慧,这些品质,都在经典中,或许也可以这样说,经典就是记录这些品质的文字的结晶,所以你要教导一个人有这样的品质,最好是用具有这种品质的教材来教他。

我们说,用有深度意义的教材并不一定能培养出有深度的人才,但是不用有深度意义的教材,一定培养不出有深度的人才,所以我们要用这种教材来教他。

比如,应该从哪一部教材教起?

这是不用问的,每个人都知道的。因为你可以这样想,什么是有高度智慧、高度人性内涵的教材,你就可以去检查一下,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看看哪本书具有这样的品质。如果自己读书不多,不了解,你可以问别人,如果没有别人可以问,那么几千年来的人类有许多有学问的人,他们有个共识,你就依照他们的共识先承认他,当你自己有学问的时候再自己去选。所以古人已经帮你选好了,就看你愿不愿意照着来做,假如你不愿意,你要说出道理。我们最怕的就是,从古以来所有有学问的人都这样告诉你,这本书是经典之作,这本书有非常高尚的价值,他就是不信,你问他为什么不信,他还说我不信就是不信,这没道理嘛,这种人就活该嘛。

所以现在要把心放平,要讲道理,你如果自己没知识,就听被人的,听别人不是盲从,你可以说自己有知识的那天,就不听你的,听我自己的,如果你有这样的见识的话,高过古人的见识,自然有人来听你的,你怕什么呢?所以现在要承认自己的无知。

那么古人共同推崇的书是什么呢?就是“经史子集”。“经”又放在前面,所以经通达了,就比较容易了解“史子集”,也就是说“史子集”是由“经”生出來的,所以经是人类智慧中的智慧,经有那些呢?就是“四书五经”,古代读书人认为“四书”是“五经”的领导,所以“四书”又重于“五经”,“四书”就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所以几千年来中国读书人共同推崇的一本书叫做——“论语”。

而且现在不仅是中国人推崇,全世界讲到中国文化,首屈一指就是《论语》,代表人物就是孔子。所以这不是谁来规定的,不是谁用钱买来的,不是强迫你来认识的,这是人类共同的认识,你为什么不相信呢?你不相信请你讲理由,所以你不得不相信,你要讲别的理由,等你有学问再说。

这是人人都能够了解的,所以今天问的问题,都是不需要问的,自己回家想想都懂(但是百分之九十的家长都不去思考)就是不愿意思考,不是看不懂,要读书读什么书,告诉他学校的功课也不错,但是不够,我们要补足他,甚至还有更重要的书要读,那读什么比较好的书?《三字经》《千字文》,我不是说《三字经》不好,也很好。再问,这是最重要的嘛?很少有人问这个问题,他如果一问就知道不是最重要的,唐诗比他更重要,我们再问,唐诗是人生最重要的学问吗?不是,是古文。古文是最重要的吗?不是,诸子百家,诸子百家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学问吗?好像古人不是这样说,是四书五经,你就自己问下去,你就懂了,什么问题都自己可以懂的。

015、问:有人认为,我天天在家读经,怎么应付考试?

答:这有两种方法可以解决。

釜底抽薪的方法,他可以问:功课是人生最重要的吗?功课好不好对一个人成才不成才,对人性开发不开发是最重要的吗?或者说是很重要的吗?如果他不是很重要,而只有一点点功能,那为什么要把大量的精力去做只有一点点功能的事情。这是釜底抽薪的说法,所以功课不要注重。这说起来吓人,没有人敢去尝试。

我们再说第二种办法,如果有一种方式,可以很简单容易就让你的孩子功课很好,那么你这个注重功课的家长要不要让孩子接受这种教育。那我就说读经教育就可以达到这个效果。

他会问为什么。

为什么自己去想想就好了。

想不明白,要听专家的。

你不要被我骗了(笑),我们可以回归到人类成长的历程,刚才讲教育的时机越早越好,古人讲性情的教育,西方讲脑神经发展的教育,一个人脑神经发展的好就叫做聪明,发展的不好叫做愚笨。功课要好,其实非常简单,就要聪明,要聪明还不简单吗?就是让脑神经发展的精密,就是在他还能发展的时候,给他恰当的有助于脑神经发展的教育,你如果没有给他这种教育,那么他就自生自灭,好不好都是听天由命。你如果能够把握到这个要领,用教育的方法可以使任何一个孩子都聪明绝顶,都是天才。

他们需要看到这样的例子。

例子非常多,自己去找,我们已经推广十几年了,刚才也说了,要看到例子才相信的人,智慧已经不够高了,你要听到原理就相信,那如果天下没有例子,你就不做啊。

但是大部人是不敢尝试的。

那就没有办法了,而且这个尝试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016、问:有家长问,如果一直读经,我的学校功课怎么办?

答:我们分两个层次来说。

第一个层次,难道学校的功课就那么重要吗?不做学校功课就不行吗?学校功课不好就代表没有成就吗?这个问题想清楚了,你就没有那么担心。但是很少人敢这么想。

所以我们再想第二个层次的解决办法,就是,只要读经,学校功课就很容易。所以不是否认学校功课,也不是逃避,而是学校功课实在太简单了。为什么?因为学校功课做好有一个先决条件,要聪明,学习能力要强,学习兴趣要高。要让他聪明最好的办法就是读经,读经以后学习能力就强,而且喜欢学习。一个聪明的人,学习能力强,又喜欢学习,学校功课就不在话下,而且依照我的看法,也只有读经这条路能达到这个效果。所以,凡是烦恼学校功课的家长,解决学校学习问题的办法,就一个,读经,没有别的路了。为什么读经能够这样,你自己去想想就知道了,如果还是想不通,等一下问题还会问到这里,我们再慢慢谈。

017、问:您能帮我们举一些这样的例子么?因为您已经推广十四年了。

答:这个例子多的是,成千上百,凡是认真读经的孩子,在一个月两个月之后就能够让你看见他的进步,在五年十年之后,就有不同凡响的成果。所以这个成果就在世界上了,请有兴趣的人自己去考察考察。

如果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他不要去考察的,只问这个有道理吗。假如你听我讲,认为有道理,就去做了,还要考察?你没有时间去考察了。凡是必须考察的,必须有数据才相信的,这些都是笨啊。不要做笨人了,要做聪明人,这个对我就做,至于是不是有效果,一定有效果,假如没有效果呢,没有效果,我也甘愿,这才是第一等的人才,第一等的家长,第一等的老师。所以不要再问这个问题,再问这个问题,我就笑你。不过也可以问了,你自己去查。有人问我,你为什么不把数据统计出來,让大家相信,我说中华民族的子孙没有这么笨,是外国人才那么笨,所以遇到这个问题我就生气。(笑)

018、问:(笑)那不让您生气,那么什么是儿童读经教育?

答:这很简单,“儿童读经”四个字就把儿童读经教育的基本意义都展现出來了,所以顾名思义,看到这个名称就了解他的意义。

“儿童读经”者,在最恰当的时期,用最恰当的方法,给他最恰当的教材的教育。即,在最黄金时期,以最自然简洁的方法,教他最高明深刻的教材,使他成为最优秀最完整的人才。就是把握教育的三个要点。

“儿童”就是时机问题,“经”就是教材问题,“读”就是教法问题。所以,在儿童时期,以诵读的方法,教他经典的内容,这叫做儿童读经。

019、问:儿童读经最终的目的?

答:开发人性,培养人才。

依照教育的原理做最恰当的工作,就是儿童读经。并没有要求成就什么特殊的结果,一切结果都不用特殊。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人性做最好的开发,做最大的完成,就是教育工作的职责,所以完成教育工作的职责,你就尽了教育的本分。你要尽教育的职责,就要依照人性而教,依照人性而教,就是儿童读经,所以这里面没有什么理由,就是人性。

020、问:但是很多人对人性的理解不同,您所理解的人性是?

答:人性很简单,人性不能够规定的。经典与圣贤都来告诉我们什么是人性,这是他们的体会,他们告诉我们的。我们是不是一定要跟着他们走呢?就不一定。真正的经典都是来启发你的,问你自己是不是要这样做的,你认为这样做对不对。

如果我们时常去思考,怎么去做教育,我们按照教育的道理去做,那么教育的道理在哪里,这是人人都可以思考出來的。如果按照道理而作,你的做法可能就会跟我一样,假如你根据道理来做,和我的居然不同,那请你不要相信我,你相信你自己。

不过我有这样的把握,假如你去思考教育的道理,你依照教育的道理而作,你教育的方法必定和我一样,所以我才有这个自信来推广这种教育,所以你不是跟着我走,是跟着自己走,跟着你自己走,刚好和跟着我走一样。

021、问:很多人想知道您遵循什么样的人性,您从你遵循的人性中获得了什么样的快乐?

答:古人说,人人都有对自己生命的认识,对自己生命的期待,对自己生命的鼓舞,以及对自己生命的一种契合的感受,那么对自己生命的认识、期待、鼓舞与感受,这样的能力,是很基本的能力,是时时刻刻与你同在,千古不变的能力,人人皆有,这种能力谓之良知。所以人人都有良知,你依照良知而作,在一般做人方面,你就是一个善人,一个君子,一个有德者。如果你在教育上依照良知而作,你就开发了人性,就对得起下一代。

这不是依照某一个理由,某一个学派来说的教育,是依照人性儿说的教育,就是人人都这样认识的教育。假如你认为这种教育一般人都不这样看,甚至你认为自己不这样看,你就要去好好去了解一下,了解了以后,你才会知道,本来就应该那样看。如果你一认为如此,就会改变以前的想法、做法。所以我不是来说服人的,我是让每个人说服他自己。

本来读经教育的推广很不合时宜,和一般人的看法大不相同,它为什么能够推广这么迅速?只怕他不听到,听到了就会相信,只怕他不相信,相信了就会实践,只怕他不实践,实践了就有成果,甚至超出他意料之外的好的成果。所以我认为,老天爷并不辜负人,往往是人背弃了老天爷,你不依照天地规则去做人,你就注定吃苦,烦恼。这叫做天作孽,尤可为,自作孽,不可活。所以人不要自作孽,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如果你听这种教育到现在还不了解,请听下去,如果你听完了还不了解,总有机会继续讨论,甚至可以找到推广读经的人和地方来讨论,甚至在网路上讨论,甚至找到我来讨论。

但是我觉得目前这个时代,人心很缺乏温暖,饱读诗书的人可能都是心怀柔软的人。

这也不一定,要看怎么读,读得对的,读懂了就满怀温暖,读不懂的越读越冷酷的也有,当然那就不叫读书人了。(笑)

但是经典往往给人这种力量。

是的,经典本来就是在讲这种道理,不过,去接触经典,学习经典确实也需要有相应与经典的态度和方法。我倡导的儿童读经教育,让儿童开始接触经典,证实最方便,成效最大的方法。

022、问:读经教育应该采用什么方法,为什么大人认为非常枯燥的经典,能让儿童去读?

答:凡是一个人认为经典枯燥,我就要请他小心一点,警惕一点了,你这辈子完了。经典是智慧,你认为智慧枯燥,经典是天地之道,你认为天地之道离你很远,你不就完了吗?所以千万不要告诉我你认为经典枯燥,我就帮你判定,你完了。

但您不认为现在百分之九十的家长都是这么认为的吗?

对不起天地啊,对不起祖先啊,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对不起下一代啊。这种人,没什么意思的,与草木同朽啊,你不赶快回归你的智慧,你遇到经典,经典很有智慧,你不去体贴他,反而认为他很枯燥,那你差太远了。所以现在这个时代真是远离经典的时代。

那您给他一种方法。

我就是说,任何人都需要亲近经典,而经典本来就是很亲切的,是你自己把他排拒了,拒经典于千里之外。有些时候排拒经典的心态很奇怪,他并不是了解了经典讲了什么,认为它不对,所以排拒他。大部分人不是这样。而是听别人说,经典很困难,经典很过时,他就排斥了,是别人在排斥,他跟着排斥,像这种人,需要重新做人,重新整理自己生命,重新把自己头脑安排安排,他的头脑太糊涂,太盲目了。

有人说,经典很枯燥,我问为什么,他说很困难,我说老兄,你读过哪一本经典你觉得很困难,他说,我都没有读过,我说你没有读过怎么知道困难,他说,别人说的,我说,别人说的你就相信吗?他立刻面红耳赤。本来他自己前几十年就应该这样想问题了,到现在已经三四十,五六十,七八十了,他还没有从这个问题走出來,可怜啊!

023、问:为什么数百年来没有中国的思想教育体系?

答:不到数百年,只有将近八十几年,从中华民国开国,就从国民政府成立以后,才去毁灭这一套中国的教育体系。所以以中国五千年历史来看,读经传统至少两千多年,至少从孔子开平民教育以来,中国教育就是以读经为主,一直到满清末年,民国初年才废除这种教育。不读经的时代只不过八十几年,比照两年多年,这是一个很短暂的时代。一般人生活在这个时代里面,他眼光短浅。所以一个人如果有历史的见识,他就不会认为读经是很奇怪的事情,有的人是没有历史的见识,有的人是没有国际的见识,或是国际历史的见识。

西方人从希腊到罗马,乃至于到三百年前的欧洲,英国,这些所谓贵族之家,所有人才几乎从读经出來,只有近代以来的美国才远离了这个传统,但是美国远离他的教育传统,也是渐渐离开的,因为他从两百多年前建国,一直保持英国的贵族绅士教育传统,他日渐的忘记,日渐远离,所以美国国势从开国初年一直往上升,到后来,底下空了,什么空了?文化,人心,教养,理想,智慧,空了,到现在我们就看见他要走下坡路。

024、问:那胡适为什么还要在五四的时候提出废除经典。

答:胡适,鲁迅,陈独秀等人为主导,提出打倒传统的文化观,这是民族的不幸、悲剧。那时候也有现实上的困难,也有自己学问上的不足,心灵涵养的不够,我总称为爱国激切。爱国爱民族的心态是对的,可尊敬的,但激切的心态是不对的,非君子之道,没有百年千年的眼光,所以眼光短浅。不止没有长远历史眼光,也没有深刻对人性把握的眼光,因为他认为整个国家民族需要学西方,没错,需要学西方,他认为既然要学西方就要打倒东方,现在看来是不对的,不过当时时代风气已经形成,就是现在中国人已经知道不需要打倒东方了,我们还回不去。为什么回不去?因为现在中国人愚昧,不尊重理性,该做的事不做,大家安于糊涂,其实假如知道他不对,马上转过来不就对了吗?转过来不是指用东方打倒西方,不是用传统毁灭现代,这又是另外一个五四,另外一种反动,我们不是这样,我们是一切都在,一切都要,但你要知道用什么态度来面对这一切,你就要了解这两方面——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乃至于文言与白话——你要了解他们的特性,了解他们在人性所占比率,你才知道用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它,用多少精神力气来学习它。

如果在教育上有这样的理解,就可以对于我们下一代做这种教育,甚至于对自己做这种教育。虽然成人以后,能力已经定型了,要转换自己比较困难,但是能做多少做多少。我们下一代呢,希望无穷,只要一二十年,二三十年,整个中华民族全部转变。所以我常说一句话,我们自己被牺牲了,不要牺牲下一代,我们多少可以改善自己一点,但是我们下一代可以完全改善,在哪里改善,在头脑这里改善。

025、问:怎么来落实读经教育?

答:很简单,如果从理论直接落实,那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就是你知道该怎么做,你就怎么做,这就落实了嘛。比如你知道要从很小的时候来教育,你就不要放任,不要浪费了他。

从胎儿就不浪费。已经出生怎么办呢?出生到三岁不要浪费。已经幼稚园了怎么办呢?幼稚园不要浪费,不要幼稚园整天让他过动物性的生活,要给他人的教育,给他文化的教养。那文化的教养会不会让一个孩子变成老头子,不会,你只要按照人性发展的规律,用最自然的、最愉快的、最简单的方法,就不会把他教成老夫子。如果已经小学生?小学生也要把握,乃至于任何年龄的阶段,都可以从知道的时候开始做。怎么做?就是以经典做教材。怎么学?不能自己读的,就给他听、带他读,能够自己读的,就自己读。只管去接触,接触久了就有酝酿,酝酿久了就潜移默化,潜移默化成熟了,就能融会贯通,所以这是一种非常简单容易的教育,随时可以做,人人可以做,这不是很容易落实嘛?

不过,虽然这样说,但是这个时代有一个教育的体制,这个体制不一定合乎人性,那你怎么做,这里就分几个层次。你如果依照我们国家所说的开放的教育观念而来做,因为我们国家已经有多元的教育观念,允许多元化的教育,那你就做自己的一元,和国家做不一样的教育。如果你不敢放弃体制,就在体制内做,能做多少做多少,你做的越多,效能越大。也可以说,有福气的孩子就能接受这种教育,接受这种教育多,福气大,接受这种教育少,福气小,但是都有效果,所以只有成功没有失败。

所以你说怎么落实,不能给出标准,就看老师家长怎么认识,你全心全意的做,一天四个小时八个小时十个小时,都来读诵经典,将来成就大才,一天只能勉强两三个小时,成就中等人才,你一天读半个小时十分钟,也都对生命有好处,对整个国家民族有好处。

无疑经典是在孩子心灵拨下的最好的种子。

这种子不仅是为文化播种,在诵读经典的教育过程中,间接建构精密的脑神经系统,以记忆的教育开发理解,这是全方位的开发,你做最简单的投入,而有最多样的收获,所以这是最好的投资。

026、问:有很多人认为读经是保守

答:保守现在好像是用来骂人的,其实这种骂人的人都不知道保守是什么意思,被骂的人也不知道保守是什么意思,所以就被帖了标签了,保守是说他不进步。

其实保守并没有说一定不进步啊,我也可以既保守又进步啊,这很奇怪,一个只进步的人,人格不完整,而你没有保守而进步,这种进步不可靠。所以人家说你保守,你要欣然接受,因为你守住了根。

所以保守者,保住守住人类文化的精华,这是保守的定义,所以你把人类几千年创造的精华都保住守住在你的生命里面,这样并不见得一定反对你去开创,而且只有这种有大能力,才足以谈开创。
所以有人说我保守主义,我是非常的感谢,我说不敢当不敢当。(笑)

027、问:有人说你八股,开倒车

答:这是两个不同的观念,一个一个来。

说我八股。讲八股的人,我就问什么是八股你知道嘛?大部分人不知道。什么是八股?就是在王安石时代定案的,因为古代开科取士考状元,最重要的凭据就是一篇作文,根据一篇作文就可以看出你的思想志气,你的人文素养,你的文学程度,几乎从一篇文章就可以选人才。现在很多人很奇怪,一篇文章怎么就可以决定一个人才?因为你不会读文章嘛。所以现在就是没有人会读文章,结果就不能从文章里面读出一个人的学问境界,于是就说作文不可靠,就要考很多,当然考很多也可以,客观嘛,好我们不谈这个问题。至少在古代是这样,他很注重作文,而且在古代真的有能评论作文的高级学者,他读文章就与作文章的人心灵相感应,就可以判断出这个人他的内在的生命的内容。

我们说文无定法,最好是别出心裁。但是做议论文,比如考状元一定做议论文,这和普通抒情文就不一样,文学表现最好自己有一套表现方法,但做议论文往往没有那么多套,你就把道理讲清楚,而把道理讲清楚,往往有一套程序,这个程序我们可以称作段落。到了王安石的时候就布告天下,你考状元,考作文的内容要分成八段,叫做八股。所以八股的意思就是议论文要分八段来议论,比如第一段叫破题,第二段叫承题,第三段叫开讲,很有次序的。一个题目出來,你先说这个题目最主要的意思是什么,一两句话把这个题目点破,叫做破题,这不是要一个高能耐嘛,接着这个题目,几句话把他讲清楚,叫做承题,开讲,开始解说以后,要举证,举历史做证据,举某人的言论做证据,叫做比,有正面的,又提出一个反面的议论,叫反比,到最后,有一个结尾,所以议论文做这样一个安排,是很完整的,有些去考中考高考的学生要做论文,按照这八段来写,基本元素都有了,所以我奉劝天下学生都来学八股。八股没有害你啊,八股是一个很聪明的设计啊,他提供给作文的人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格式。所以,你要骂我八股,我还很高兴,我的为人是非常完整的,是有次序的,不是很好吗。

当然现在骂人八股是说,因为规定了这样的格式,所有人都按照这样来写文章,于是千篇一律。其实做八股也可以不千篇一律啊,因为八股里的内容,用词造句,也都可以表现你的才华。有人认为因为我们都做八股文章,所以人民都不会思考了,不会思考和八股有什么关系,真是莫名其妙。

好了,我们说纵使八股是骂人的,骂这个人顽固,腐朽,没有开创性,假如骂成这样,我们就应该说,该顽固的时候就顽固啊,该吸收的时候就吸收啊,你还没有开创性的时候开什么创。先中规中矩,将来才能有特殊的独立的创造,所以你先入格才能出格,现在的人都是无法无天的,你想独创一个,门都没有。所以先规规矩矩,先八股一下。

那说您开倒车,这也是表扬吗?

啊,那当然是,(笑),我现在还不会开车,但是我做过别人开的车,我看他开车很灵活,尤其是车子要停下来的时候,他会开倒车的,我在想,如果一个制造汽车的公司,买汽车的人问说,你們的车只能往前开吗?他说是,只能往前开,不能往后开,那谁来买他的车呢?所以我说,车子该往前开的时候就往前开,该开倒车的时候就开倒车,所以只问这个时机需不需要开倒车,而不是开倒车就根本错误,如果我的车子能往前开,能往后开,还能往左开,往右开,还能往上开往下开,我这是最完美的车子。你的车子都不要开倒车,你去吧,所以这些人都不要理他,为什么不能开倒车,笑话嘛。

028、问:读经典是填鸭式的教育吗?

答;这就不大是。因为什么是填鸭你要了解清楚,填鸭是因为鸭子这么小,他的胃很小,吃的很少就饱了,但是卖鸭子的人,想要让鸭子重一点,就灌食物,比胃大两三倍的食物,不管他吸收和消化,这种状况叫做填鸭。所以填鸭是不人道的,奉劝天下卖鸭子的人都不要填鸭,鸭子是很痛苦的。

那为什么有人说您让孩子读经是填鸭呢?

因为他认为孩子的学习能力很小,你让他学这么多东西,类似填鸭,他认为理解力不够,你让他理解这么深的东西,叫做填鸭,这种比喻是对的。但是,请问孩子的学习能力是不是你认为的那么小,还是你小看了孩子,而且,我们叫他读经又没有让他理解,我们只是让他熟悉,让他记忆,现在孩子正是记忆的黄金时期,他的胃口无限大,正是你填许多东西的时候,那填什么东西?如果填一些没有意义的东西,对他生命是没有帮助的,既然要填了,就填最丰富的,最有营养的东西,这就是经典了。所以这不是填鸭,因为他接受得非常轻松方便,他还有觉得不够,所以我认为读经是填牛。牛的胃很大,他需要很多食物,你不给他很多食物,他的胃是空的,他是饿牛,所以我们现在给孩子的东西太少了,意义太少了,每个孩子的心灵都在饥渴之中,我们的生命是一片苍白,而错过时机,几乎不能再填,等不能再填的时候,他没有高度人文的表现,也就是没有素质,这时候你再说来注重素质教育,我告诉你,来不及了。

所以我的教育正是素质的教育,我的教育正是给他人文教养的教育,有了人文的教养自然知道什么是八荣八耻,自然知道如何与自己和谐,与他人和谐,与社会和谐,与天地和谐,为什么不填呢?但不是填鸭,而是填牛。

029、问:诵读经典是否就是死背书?

答:诵读经典我们要他反复接触、熟悉乃至于背诵到滚瓜烂熟,让他成为一生学问的根基,让圣人之教与他的血液融为一体,周流他的全身。如果从背书的立场来看,当然是死背,我从来没听说过活背的,什么叫活背?不可能活背嘛。我们人生任何一个词语都是死背来的,茶杯就是茶杯,茶壶就是茶壶,你不能说这是杯壶,所以只有不会讲话的孩子他会活背,凡是已经有思考程度的人,对于词语和文法,都是死背之后才活用的,所以不死背就没有活用,而死背的在他的人生历程中,遇到恰当的状况,他能拿出來用,这叫活用。所以先要死背做基础,才能有活用的机会,不死背,就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活用的人,你为什么要来批评死背。

所以,说读经教育是死背的人,是有见识的,是说对了,但是如果你说读经死背是为了反对读经,那就是自讨苦吃的人,你这种态度还要影响别人,就障碍了别人成长,误人子弟,千万不要再做这种傻事了,既耽误自己又耽误别人。所以该死背的时候就要死背,该死背的学问就要死背。

030、问:现在的教育理论更强调实用性,读经是否具备这种实用性呢?

答:所谓学以致用,我们学习就是为了用,如果不用就是浪费工夫了。所以实用主义有他的真理性,但是他的真理性并不很彻底,而很多人了解得更有偏差。说现在教育注重实用,这没有错,但是不是所谓不实用的教育就没有效,我们要问这个问题,才能把实用主义定位,所以,第一句话我们说实用主义是对的,第二句,实用主义不是全部都对,这样才能了解真的实用主义。

再来,读经是不是实用,我们说,读经当然要实用,不过现在一般人讲的实用是指,读经是不是能现买现卖,把实用解释成现买现卖,也就是说今天教你你懂不懂,如果不懂就没有意义,你不懂怎么用?不能用就没有意义,这个有他的真理性,凡是知识技能的学习都要教的很明白,既然明白清楚了,就能在现实生活中用出來,而经典呢,这么小就教这么高深的道理,他懂不懂,不懂,那有没有用,我们说,现在没有用,而且不需要用,因为人是要活下去的,他将来会有用,而且要用一辈子,所以凡是问这个问题,我就说,你去看你的儿子,他会不会活下去,如果他不会活下去,我看这一辈子没有用了,这不是骂人吗,该被骂嘛,你不懂人生嘛,你还可以谈教育嘛?

031、问:要求孩子读经,一定要有德行嘛?

答:这个就是说,在教读经的时候,要不要顺便要求德行,甚至有人说,是不是先要求好了德行,再去读书。大家都知道,一个有学问的人假如没有德行,这个学问或许使人为恶,所以德行是一切学问的根本,有了德行,学问才显出他正面的效用。不过站在教育的立场说,在教育的实施上,要教他读经是容易的,要教他德行是不容易的,并不是读经的孩子不容易教导德行,而是要教导人类德行,本来就是很艰难的工作。既然我们认为读经是有意义的,有功效的,我们就要做了。至于德行教育呢,我们希望做得更好,但是德行好不好,不是你设计出來就一定产生效果,我们只能尽力去教导德行。

所以读经是一定要做的,在任何状况下都要教导德行,而我们发现,读经的孩子,比较容易开发他的德行,所以德行不是要拿出来特别教的,因为德行不能用特定的方式教导,而教导以后一定有成就的。他是在日常生活中的潜移默化,而读经促进了这个潜移默化,教读经的家长和老师也多少提升了自己的文化层次,他也能够产生一种示范作用,所以德行不用特别教,也不用特别强调。如果你设计一套教德行的方法出來,往往是德行的败坏,因为他按照一定规矩来实践德行,这就不是德行,德行是从内在启发出來的,是从长时间的熏陶中慢慢长进的,我们相信一个孩子基本上都是纯洁的,不至犯大罪恶的,我们这个时候只能给他教养陶冶,最多给他生活的基础规范,你很难要求一个孩子做到十全十美,我可以把任何生活小细节都规定好,你应该怎么说,怎么吃饭,怎么坐怎么站,应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规定得细如牛毛,他纵使照这样做,也不见得是一个有德者,他只是一个生活有规矩的人,生活有规矩的人如果不内化,他将来也会用他的规矩来为恶。

我们说在读经教育的历程当中,我们要守住的最底线,第一点,老师家长不会故意教他做坏,这已经站住底线了;第二点,多多少少读经的家长和老师会比一般人有更高的文化期待,这就有增善的可能;第三点,在读经教育当中,我们又设计了一些基本规范,不必太繁琐,不必太严格,只要这个孩子不比一般人坏,在水准之上,我们就立于不败之地了,我们最后是期待着经典的启发,使他有德行的自觉,更长远的是他步步走向君子圣贤之道,也唯有经典可以给人有这种智慧跟理想,所以我在推广读经历程当中,虽然没有特别强调德行教育,但我认为德行教育就在其中。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有一项世界性调查,说中国人平均道德水平低于世界水平,可能就是我们离开经典太久了。

应该是如此。为什么呢?因为西方人也有经典,也有智慧的书,而且他们的经典一直没有重大的败坏,所以我常说,西方的教育,以美国为标准,他体制内的教育是摆明了,我以知识为准,甚至我只教知识,那么他们文化的素养,精神的寄托在哪里呢?大部分在宗教,小部分在民俗或者文化场所,比如博物馆、音乐厅,所以我说西方教育比中国多少是完整的,因为他们既有知识又有文化,知识在学校中,文化在社会上。

中国古典的教育是以文化为主,有了文化后,他上进了,也容易有知识,只是古代中国知识开发的模式和西方不一样。西方开出近代科学,假如我们认为科学是有意义的,我们也可以学科学,我们不必用科学来否定中国一切教育成果,所以中国以前是以文化为中心,知识为外围,教育是以德行为本,以技术为末。从五四以来,我们打倒了中国教育,就是不以文化为本,而以知识为本,在学校里固然以知识为本,但因为社会宣传知识科学太过分,所以在民间在百姓家庭中,也没有文化的教育,所以的几乎没有家庭的教育社会的教育,家庭和社会都只为了让孩子上学。西方人有学校的知识教育,又有社会家庭宗教的文化教育,中国是学校没有了文化教育,社会家庭也跟着学校走,这就是为什么现在中国人的道德水平不如西方,因为他们有道德教育,我们没有。所以我常这样反省,五四以来,一直说我们要全盘西化,我们要努力学西方,努力到宁可放弃自己的祖先,我就嘲笑他们,你并没有完全学西方,西方人没有你这么傻,没有你这么激情,他们起码是完整的,只是他们还不够全面,所以五四这批人害惨了中国,我们要把眼光放远,在你的心灵里面重新去组合,你都需要,但也要有主从轻重本末的安排,如果你糊里糊涂两面都兼顾也好,假如能够更精明一点,知道以什么为主,以什么为辅,你的教育以什么为本以什么为末,就清清楚楚,两面俱到,这就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一个指标,也就是中华民族能带领世界走向更光辉时代的关键,所以中国人要醒来了,要聪明一点了。

032、问:读经一定是言教不如身教吗?

答:这个观点可以分两个层次来讲,一般说的品德教育是言教不如身教,这有相当的道理,因为他的意思是说,你与其整天唠叨,你应该这样应该那样,你倒不如身教,自己做的非常规范,他看久了会学习,而且他会敬佩你,假如你唠叨,他反而问你你做到了吗?所以言教的功效是比较少的,所以身教为本,这叫言教不如身教。

于是很多人根据这句话说,我们要先训练出一批高层次的家长和老师,不然就教不出高层次的下一代,因为你只是言教,就算叫他读经好了,但是身教没有做好,言教不如身教,你的身教不行,孩子的成长会受到限制。

我认为这里有一个盲点,我们要这样想,生命的发展是多样的,无可限量的,我们要相信生命,要相信人性,要相信天地,要相信孩子,一个老师和家长尽其可能有示范性行为,但是如果孩子只学你的示范性,我们的下一代一定比我们差,所以老师和家长一方面尽可能做好,一方面也不要以为你好了孩子就好,或者孩子和你一样就好了,应该希望孩子的生命有更广大的开发。

我们希望孩子成一个君子圣贤,但一个老师很难做到君子圣贤,那老师怎么办?就用君子圣贤之言教他,老师和家长都应该和孩子说,我是跟你一起来学习君子圣贤的,这样你的身教就不如言教了。

所以,讲一个观点,初看有道理,你要再站高一点看,他的意义够不够完整。一方面言教不如身教,另一方面我又说身教不如言教,这两个言教的意义就不一样了,前者是唠唠叨叨的言,后者是圣人之言,我们知道这两个言教的不同,我们就不用执着于,必须训练出有德的家长和老师,才能教出有德的下一代,现在在这个无德的社会里面,等你训练出有德的家长和老师,我看我们民族都灭亡了,没有孩子可以给你教了。赶快教吧,不管你是有德者无德者,不管你有没有学问,没有学问的老师和家长教出有学问的下一代,没有德行的家长和老师教出圣贤,这才是教育的功能,所以,话看怎么讲,不要执着。

你接近圣贤之言,是走向圣贤最方便的方法,你不能说摆一个圣贤在这里做模范,才能教出圣贤,不要这样想,因为没有这样的机会,我们任何机会都要把握。

有的人在那里空想,我要培养出一批老师和家长,要不然怎么可以教圣贤之道,他自以为了不起,一般人说对呀,因为言教不如身教,这是对的,但不现实,所以我是最务实的。随时都可以做,你为什么不做呢,你还等什么时机来做呢?你一等两等,来不及了。

033、问:现行的应试教育和读经教育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答:读经也是可以考试的,所以应试教育问题不出在去应付考试,而是出在考什么东西,而考什么东西的问题不出在考什么东西,而是你教的什么东西,假如你教的是人性,所考的是人性,用人性的方法去考他,有何不可?应试当然是可以的。

但我们目前没有办法改变这种教育的体制。

谁说没有办法,事在人为,而且我们政府清明,只要他们知道,他们不会故意做无效的工作。所以只怕他不明白。那什么时候可以明白?不知道。他不明白我们就不做吗?还是要做,做久了或许他们就明白,做多了或许他们就明白了,明白了就大规模改善,改善之前,每个家庭每一分钟都可以做小规模的改善,这也是务实啊,很多人说什么时候我们才有整个国家的推动,这个都是妄想。

应试的缺点大家都知道,但是现在没有办法改善,为什么没有办法改善?因为整个体制推行这么久,已经是僵化的了,所以不是应试不对,而是应这种试效果不大,如果你知道这对人生没有意义,你就不要那么认真的应试,不那么认真应试,没有办法跟人竞争怎么办,那我们要知道什么是竞争,难道有文凭才能竞争吗,还是一个人有德有才就能竞争,所以要回归教育的本质,有德有才才是教育的目的,所以怎么教让他有德有才,他就可以竞争,我们不要说竞争,他就可以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天下国家。

034、问:您推广读经教育这么年,对“教育改革”也起了一些作用吧?

答:一定有一些,起码我家里就得到一些好处,我身边读经的朋友得到一些好处,我走遍大江南北,所接触的人都得到好处,到底有多少效果,我也不知道,我们只是尽力去做,多少人能听得到,能听得懂,能照这样去做,这都不是我们所要追问和祈求的。

但很多地方的政府确实有这样的行动。

那很好,有的地方我知道,有的地方我不知道,因为我是一个只做事不求成果的人,我只是推广,不去调查哪里接受了这种观念,但是我知道必定有许多地方会接受,而且接受的人会越来越多,接受的层次越来越深,为什么?因为这是人性所在,只要是人,一定会走这条路,只要走这条路,其他路都带上来了。

对“什么是人才”的了解影响到他对应试还是读经的选择,如果按照教育的原理来谈教育,那应试不应试不在考虑范围。不是说学校的功课不必学,而是说学校的功课不是为了应试,不是为了成绩,而是为了它是人类的学问而学。这是对教育有完全了解的人采取的态度,所以这里没有要放弃学校功课,也没有说一定要应试,而只做该做的,至于学校功课好不好,要不要一窝蜂去上大家认为好的学校,都不是很重要的。如果一个家长能这样想,一个孩子能接受这样的教育,我们可以说他的成绩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他上名校的几率也比较大。

所以我们也顾及应试,问题是,你功课要好应该怎么做,有人说要努力做功课啊,老师多派作业啊,晚上十二点一点才睡觉啊,早上五点就起床啊,这样功课就会好,你看天下不都这样吗?功课好了吗?所以要迷途知返,路已经走不通了,而且几十年来所有的人都告诉你此路不通,你为什么还要走那条路。

有时候都是生命的教训,不知道您是否了解现在大陆学生的自杀率非常高,就是因为他们的心已经死了。

是的,我们的政府和社会也都很关怀,但是很无奈。关怀是你有德行,关怀而无奈是你的无知,所以凡是你关怀所到,你就要有办法,可是他一筹莫展,对人性无知,对教育无知。

035、问:无知,导致很多家长有很大的困惑,他会问现在生存压力这么大,竞争这么激烈,他一直读经,我如何发展多元化的思想和思维?

答:所以对每一个观点要想清楚,怎么才能应对激烈的竞争?有能力才能应对竞争。而如果我们问,应试的成绩能不能代表能力?你考上好学校能不能代表能力?很多人知道不能。你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要去走那条路?

因为现在用人单位第一个要看的就是你的文凭。

这就是我们政府首先要从这里改造起,就是看他的才华,看他的品德。而你既然知道这是多元化的时代趋势,十年二十年之后刚好是多元化的时代,等你的孩子长大,会是非常多元化的。多元化的时代,人才出头的管道是很多的,现在就已经稍微可以看出來,许多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他用人的标准不是看你的学历,而是看你有什么样的才华,所以所有家长和学生都应该坚信,将来你能够取得成就,你所能握住的就是品德和才华,而不是分数和学历。如果家长都看破了分数和学历,那体制的分数和学历就不能约束人,所以被它绑住是你自己甘愿的。所以不可以怪罪体制,只能怪罪你对教育不认识,但是我们作为一个教育的领导单位,也不可以怪罪百姓,怪罪学生,为什么他们受不住而自杀,你要自己反省,你的制度能不能让他有良好、正常、光明的发展,这两方面都要反省,整个社会问题马上解决。现在就是大家都不反省,所以这制度就死了,已经死了几十年还是死的,家长就往前冲,明知道是死胡同还拼命的往前冲,所以这个问题渐渐浮现出來,一发不可收拾。为什么不停下来反省一下呢?一反省,问题马上解决。

所以问我说怎么解决问题,我说你的人心要恢复光明,那问题又来了,怎么恢复光明?以往都是愚昧的教育,愚昧的成长,到现在的就愚昧的执着,怎么能够光明?那你能光明一点就光明一点吧,能够反省一点就反省一点,反省一点就改善一点,每个家庭改善一点,整个社会就改善很多,所以我并不唱高调。

我觉得您过于谦虚了,其实您推广这十几年很多地方也出了许多多元化的人才,我一直希望您举例子,您为什么……

很多人一直说多元化的社会,你一直只读经难道要培养语文的人才吗?历史的人才吗?何况中文和历史不是读经就能包括的,所以不能只读经吧。

那么我们要问什么叫多元化,怎么样能有丰富的学问,他都必须基于一个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兴趣,所以一个人只要有学习的能力和兴趣,就可以面对多元的学习。一个人如果有笼罩性的智慧,在多元里又能分出轻重缓急。要一个孩子有聪明的头脑和优雅的品格,用什么来教他最好,就读经。而且要小时候读经,长大再读就来不及了,那只是一种挽救,死马当活马医。所以要在恰当的时机对他做恰当的教育,他自然有恰当的成长,有恰当的成长自然有高度的能力,有高度学习能力和兴趣,学习自然有高度成就,至少在标准之上,所以你要求那个果,必须种这个因。你要有广博的知识和多元心态,你必须有开发广博知识多元心态的心灵,而这个心灵可以用经典来陶冶他,因为经典本来就是开创性的人性光辉。经典诵读又是构建脑神经系统最方便的方法,所以不要看读经是一直读一直背诵,他在讯息的反复流动中,就建构了精密的脑神经系统,现在意义懂不懂?不懂。现在聪明能不能发扬?不能。但是他每长大一岁,这个聪明就能发扬一分,意义就理解多一分,既了解经典意义,感受到圣贤教化,而这些聪明又可以供他思考可用,所以一个孩子只要聪明他就好学,他就学习快,一个人只要有经典的熏陶,自然就性情优雅,品德高尚,他聪明好学就有卓越的才华,这就是人才的标准,一个国家要治国,就要用这种人,一个企业要发展,就要用这种人才,所以这种人正是社会争取的,你怕什么。大家都不去求本,而去求末,都去看要有竞争力,却不知道竞争力究竟是什么,知道学历和文凭很重要,就不知道更有用的是一生的品德和才华。

如果我们能放开眼界,去看国际,你要成为一个国际人才,所谓先进国家所要招收的研究生,考察的最重要不是你是哪个名校毕业的,而要看你有什么能耐,只有中国等没有发展起来的国家,才迷信学历。但是你要知道中国在发展中,发展迅速,等到十年二十年之后,不是现在这样子,你的孩子是十年二十年之后要面对社会,你应该怎样教他,不是该想一想吗?所以自己没眼光不要让你的孩子受障碍。

这些年您虽然没有统计,但您是了解的,在家读经的孩子也有很多考上大学,成为人才的。

当然,读经的教育有个层次的做,有的是非常积极,从胎儿到十三岁,用大量的时间来读经,成就很大,将来进入体制,他是体制内的佼佼者,不进入体制也是可以自学成才的青少年。

第二种是一半时间读经,一半时间去学校上学,因为一半时间读经,学校功课也不得了。

再有一种是大部分遵照体制,拨出一点时间来读经,这对于他的能力成长也都有帮助,所以依照个人所在的怀镜,对读经有不同处理模式,但是只要读就好,多读多好,少读少好。

036、问:有的家长担心,读经会影响孩子的创造力吗?

答:问到这问题,我们可以反问:什么教育不妨碍人的创造力,什么教育能让人更有创造性?

是没有创造性的教材让他有创造性,还是有创造性的教材让他有创造性?他会想,没有创造性的不如有创造性的教材吧,所以还是选择有创造性内涵的教材吧。

那天地之间,古今中外什么样的教材最富有创造性?就是那些有创造性的人物所结晶下来的著作,它永垂不朽,历久弥新,它叫做“经典”。这种书你不读,还有什么书有创造性?所以你要让孩子有创造性,一定要让孩子读经,其它都是障碍创造性的,这不是很清楚吗?

一般人对经典意义的不了解,导致他拿不定主意。所以我不是用经典来压人,来拘束人。经典最开放,孔子说学而时习之,孔子又没有说你要跟他学才行,他说见“贤”就要思“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不是一个开放的思想吗?孔子说天行健,君子要“自强不息”,他哪里对你绑手绑脚了?没有啊,只是你不自己读经,你被人骗了。

所以回归经典,回归理性,不要再用一些莫名其妙的想法来障碍自己了,我们已经可怜很久了,不要再可怜下去。

037、问:读经会不会占用其它学科的学习时间?会不会影响学习?

答:对于这个问题,你就去问磨刀会不会耽误砍柴?当然占用时间啊!那你要不要先磨刀?还是直接去砍柴?

 

 

本站编辑:澤之

 


【家长必看】读经教育入门:

 

读经六小篇之(一)一场演讲 百年震撼(附视频)

读经六小篇之(二)读经教育的全程规划(附视频)

读经六小篇之(三)读经教育百问千答(1)宏观理论篇(附视频)

读经六小篇之(三)读经教育百问千答(2)释疑解惑篇A(附视频)

读经六小篇之(三)读经教育百问千答(3)释疑解惑篇B(附视频)

读经六小篇之(三)读经教育百问千答(4)实践细节篇(附视频)

读经六小篇之(四)新儒家的志业

读经六小篇之(五)读经教育的基本原理

读经六小篇之(六)文礼书院规划(简案)(附视频)

求学门径:六小篇、五大部、四入门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本文作者:王财贵,转载自:《王财贵65文集》第一辑第五本《读经教育白问千答》。如欲深入了解王财贵教授哲学与教育思想,请关注文礼书院,或购买正版《王财贵65文集》进行学习。

(2)
王财贵(季谦)的头像王财贵(季谦)作者
上一篇 2021年4月22日
下一篇 2021年4月2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