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君毅:说价值之体验(说价值、谦恭、相信、宽恕、善恶、隔膜、爱、离别、死亡……)

《人生之体验》第一部<生活之肯定>目录:

 

一、说人生之智慧

二、说真理

三、说宁静之心境 (说孤独、安定、失望、烦恼、懊悔、悲哀、苦痛、快乐与幸福……)

四、说自我之确立(说信仰、工作、羡妒、兴趣、疾病……

五、说价值之体验 (本文)

六、说日常生活中之价值 (说饮食、男女之爱、婚姻、名誉心、政治、物质需要……

七、最后的话


 

一、说价值之体验

 

你努力实现价值,你必须体验价值。

 

你必须在自己存在的事物中,现实的事物中,去看出价值,发现价值。

 

你必须把当前宇宙视作充满价值之实现的境地。你必须知道凡是存在的东西,在其最原始之一点上,都是表现一种价值的。

 

当你把现实的存在与价值分离,只视价值为个人内心的灵境时,你所体验的价值范围太狭小了。

 

你最后将觉唯有你个人实现价值之孤心,长悬天壤,除了那真善美之价值世界之自身,你不知你的心将寄托于何所,因现实的存在,在你看来都是丑恶的,反乎价值的。你不能忍耐你深心的寂寞时,你自己实现价值之努力,也将松弛了。

 

所以你必须自现实的存在中,去发现价值,在产生一切罪恶的事物中,去发现价值,犹如在污池中去看中宵的明月。因为一切产生罪恶的事物,其所以能存在之最原始的一点,仍依于一种价值。

 

我们是爱有价值者,我们带着期望的心,随处去发现价值。在最平凡的人与人相处间,在最简单的日常生活中,与在人类高尚的文化努力中,我们当同样求了解体验其价值。

 

我们姑且先忘掉世间之一切丑恶吧,我们将觉到宇宙人生原是这般可爱的了。

 

二、说人间之善

 

你觉得人与人只有互相残害,人间世是冷酷的吗?

 

你错了,在根本上,人与人是互相亲爱的。

 

你可曾想:人相见招呼时,总要微笑,是因为什么?

 

这自然的微笑,表示人根本上是欢喜他的同类的。

 

微笑之下,也许掩藏着互相利用的心理,良善的语言后面,有人们的私欲。

 

但是,人们必须以良善为面具,这是证明了人们是忘不了良善的。世间也许有不爱名誉,无恶不作的小人,也许他还会以他的罪恶自豪,说他敢于为恶。

 

但是他如此说时,他的内心,已自以为他如此作是对的了。

 

“对”的观念,他始终忘不了。

 

他自以恶为对的,所以他为恶了。

 

他误以恶为善,所以他为恶了。

 

他依于根本的人类向善之心,而后有为恶之事。

 

恶人的善端不能绝,所以恶人都是可以为善的。

 

你只要使恶人不复以他的恶为善,他将为善了。

 

人们善“善”,善以其自身为善,善自己肯定它自己。

人们恶“恶”,恶以其自身为恶,恶自己否定它自己。

 

善最后是要胜利的。你真如是信仰,你将不会感觉世界永远充满罪恶了。

 

三、说世界之变好

 

假如你问我现在充满罪恶的世界,真可以变好吗?

 

我的答复是,你先问你自己可以变好吗?

 

假如你的好者亦可坏,你的一切之好可以丧失,世间莫有任何的好,不可以丧失;因为好的种类虽不同,好之为好,总是一样的。

 

假如你的坏者都可变好,世间莫有任何的坏,不可以变好;因为坏的种类虽不同,坏之为坏,总是一样的。

 

所以只要你好,世界便可变好,因为扩大你的好,便成世界的好。世界之好坏,不系于世界本身,而系于你自己。

 

假如你问我,你自己可以变好吗?我仍可与你以答复,

 

答复是:你可以变好的。

 

因为当你问世界可否变好时,你是希望世界变好,怕世界终不会好。你问你可否变好时,你是希望你好,怕你自己终不会好。你对好坏无所取舍时,你不会发生这问题。

 

你发生这问题时,你已在取好舍坏了。

 

你反省你当下的心境,你必承认我的话。

 

你在取好,你在向好,我相信你可以变好的。

 

如是,你当相信世界真可以变好的。

 

四、说谦恭

 

人格的建立始于自尊,然而我们对人仍应有一般的谦恭礼敬是为什么?因为真正的自尊者,必同时能了解他人亦为一自尊者,因而必能尊人,而对人有谦恭礼敬的。

 

而且真正的自尊,出于自己对于自己向上精神之自觉,自觉自己之向上精神通于无尽之价值理想。然而人有如此之自尊时,同时也自觉自己未实现这些价值理想,自觉自己有未实现之更大之善,于是会自然的想到:也许有许多更大之善,已实现在别人之人格里。

 

我们不能证明:别人的人格中无更大之善之实现,因为我们永不能了解别人心灵之全境。

 

而我们爱善之实现的心,却常无间隙的逼迫我们,使我们与人接触时,在第一念中不容己的相信:那更大的善或已实现在别人之人格里。于是我们自然的常觉着别人的人格价值或高于我,所以我们对于普通人都有一般的谦恭礼敬。

 

这是人与人见面时,不假安排的会互相点头的真实原因。

 

我们把这种礼节,只视作社会的习俗,人与人互相容让之象征,那不算了解这种礼节之真实义。

 

我们自然发出的对人谦恭礼敬之态度,会施于不值得我们对他谦恭礼敬之人。然而我们纵然发现了别人人格之低微,我们仍当有表面的礼节。这也不能只视作社会的习俗。

 

这因为我们相信,别人人格是独立的人格,他永远有实现更大之善之可能,我们必须对别人此种向善之可能礼敬。

 

这是表面的礼节,有时不能避免的根本义。

 

五、说相信人

 

当你同人接近时,莫有十分确切的证据,你不要想他也许有不好的动机,这不仅因为你误会而诬枉人,你将犯莫大的罪过。

 

而是因为当你的根本人生态度,是向善的时,你的第一念,必是想他人亦与你同样的好善。

 

你必是常常希望看见他人之善,你将先从好的角度去看人。

 

当你先从不好的角度去看人时,你要反省:你的精神在下降了。真正的对人之相信,犹如真正的谦恭礼敬,都是由我们爱善之心自身流露出的。他们是原始的心情。

 

我们不是先发现人值得我们对他谦恭礼敬相信之处,而后对人谦恭礼敬,对人相信。

 

我们是先有那原始的对人谦恭礼敬、对人相信之态度,而后能发现人之值得我对他谦恭礼敬、对他相信之处。

 

假如我们根本是缺乏那原始的态度,纵然别人有值得我谦恭礼敬与相信之处,我们也会看不见的。

 

你要想发现值得你对他谦恭礼敬的人,你须有自然发出的对人谦恭礼敬的态度;你要想发现可相信的人,你须先有愿相信人的态度。

 

也许有一天你发现你所信的他人,其好都在表面,其内心不可问,你没有法相信他了。

 

但是你最好仍是指出他表面的好,向他表示我相信你是向好的。因为他还要表面的好之一点,确是好的。

 

你相信他是如此,他也将相信他自己是如此。

 

他表面的好,将从他心之外层,沉入他心之内层。

 

人与人间的嫌隙,常由彼此疑虑而生。人与人彼此复疑虑着:别人对我已有不可解之嫌隙,于是使彼此之嫌隙,成真不可解。

 

彼此疑虑,造成更多可疑虑之事实;彼此互信,也造成更多可互信之事实。

 

六、说宽恕

 

你对人应当宽恕,因为也许他人之对你不好,不同于你,由于他在努力于你所未见的更大的善。

 

纵然你十分自信的知道别人之对你不好,不同于你,是他犯了罪恶同错误,你也当宽恕他。

 

因为他的遗传、习惯、教育,只能使他这样子。

 

假如他真可以好一些,他实际上当已经好一些了。

 

假如你希望他好一些,这责任便在你身上。

 

这希望不是你所发出的吗?

 

世间有最不宽恕他人的人,这样的人,我知道你最难宽恕他。

 

但是当你能宽恕最不宽恕他人的人,努力使最不宽恕他人的人,成为宽恕者;你的宽恕,成最伟大的宽恕了。

 

七、说恶恶与好善

 

你当自好的角度看人,你当相信人都可变好,对人谦恭宽恕。但是你在与人接触时,突然发现隐藏于善的面目下之罪恶,看见恶人毁灭了真正的善人,你亲切的感到你所爱的善之丧失,你必然忍不住你的义愤。

 

当你归来默坐时,你可以想一切恶人未尝无向善之机,恶人本身亦是可原谅的,以致你可对恶人之犯罪,生一种悲悯。

 

然而因为你之更爱已实现之善,你永远不能制止你明朝遇见同样的事时,将发生同样的义愤。

 

所以为了好善,你必然将去做扶持善人、惩治恶人之事。如其不然,你决不是真正好善者。

 

只是你永不可忘了你之恶恶,出于你之好善,你永不可为恶恶而恶恶。因为当你为恶恶而恶恶时,你的心只以恶为对象,向它投射你的恨恶。于是当你恨恶“恶”,而不能去它时,你的恨恶达不到它的目的。它失败了,它必将退藏而收敛。——因为一切向外的情绪之本质,都是如此——最后你将觉恶并不值恨恶,你自己将与恶调协,以至同化于恶。

 

八、说了解人

 

你当了解他人,以你的心贯入他人的心。

 

但你当先了解自己,因为你只能根据你自己,去了解他人。

 

但是你必须根据你对于你自己的了解,去了解他人,你才能真了解你自己。

 

因为在你去了解他人时,在他人中,你才看见你自己的影子。

 

你真能了解他人,你便能使你自己为他人所了解,因为你的心是开的。假如你不能或不愿被人所了解,这证明你的心有墙壁,透露不出你心之光辉。

有墙壁的心,是不能真了解人的。

 

当你不能为人所了解时,你不要即据以证明自己之伟大。伟大的日光,决不会使卑暗的地方,看不见他。

 

真正的心之光辉,流入他人的胸怀,如水银之泻地,是无孔不入的。

 

你要衡量你了解人的程度吗?你须先衡量,你愿被人了解、与能被人了解的程度。

 

九、说隔膜

 

人与人在某些事上,在一个时间中,是可以不相了解的。

 

你的心开了,但是他的心总是牢牢的闭着。

 

你觉得人与人间的隔膜,是最大的悲剧吗?

 

但是他的心闭着,你的心当更尽量的开。

 

他不了解你,你当更尽量的了解他,

 

当你了解他何以不能了解你时,你便不当再勉求他了解你了。

 

你勉求不能了解你的他了解你,你便不能算真正了解他了。

 

而且你要知道,没有一种事情上的隔膜是永远的,只要大家都有真诚的心。

 

他的心闭了,但是人的心,不能永远闭着,那会将人闷死的。

 

还有,任何关闭的心,必有他的窗户。

 

你的心绕着门墙寻找,你必可觅得他的窗户。

 

你只要跳人他心之窗户,循着路道,你一定会把关闭的门打开。

 

所难的是,你也许寻不着正当的路道。你困在他心之黑暗处。但是你有你心之光来照耀——这就全看你心光之大小了。

 

十、说语默

 

你应当谨慎你的言语,因为它是你灵魂的声音。

 

你不能说诳。你说诳,不仅欺骗他人,欺骗自己;你说诳是利用了言语,言语将要对你报复。

 

报复的方法,是当你需真实的言语,来代表你灵魂的声音时,你会将缺乏适当的言语。

 

因为你说诳时,你的心与言语分为二,言语便会继续与你的心分为二了。

 

你应当节制你的言语,因为常常沉默是最大的言语。

 

你不要以为沉默,将使你失去与他人交通之媒介。

 

因为你的精神在不言语时,他自己会去寻求更好的表现工具。

 

你的目光、你的呼吸,都能更强有力的传递你心灵的消息,给与你真实的朋友。

 

十一、说爱

 

人间的结合,最高的,是爱的结合。

 

爱是相爱的人的生命间之渗融者,贯通者。

 

爱破除人与人间之距离,破除人与人间各自之自我障壁,使彼此生命之流交互渗贯,而各自扩大其生命。

 

所以爱里面必包含着牺牲。牺牲是爱存在之唯一证明。

 

人类个人与个人间之爱,最真挚有力的,是父母对子女之爱,因为这是生命原始爱流之顺流而下。

 

最肫恳可贵的,是子女对父母之爱,因为这是生命原始爱流之逆流而上。

 

最深长隽永的,是兄弟姊妹之爱,因为这是生命原始爱流之枝分派衍。

 

最细密曲折的,是夫妇之爱,因为这是一生命原始爱流,与另一生命原始爱流之宛转融汇。

 

最复杂丰富的,是朋友之爱,因为这是不定数的生命原始爱流之纵横错综。

 

这五种个人与个人间之爱,你至少必须有一种曾真正体验,不然,你须忽然悟到超个人与个人间之爱;再不然,你生命的泉源,将枯竭了。

 

十二、说离别

 

在爱里面,生命与生命相渗融贯通,成一整体,离别与死亡又撕碎他,然而你仍不当只看见此二者之负面价值。

 

你当知离别与会合,是人生应有的节奏。

 

在离别后的忆念中,你的情思向空中抛掷,但听不见它的回音,它无所系著,又重落到你的心中,但是它落得更深;所以离别愈久,将蕴蓄更丰富更深厚之情思。

 

待重会时,它流到你所亲的人之心里。

 

十三、说死亡

 

亲爱的人死亡,是你永不能补偿的悲痛。

 

这没有哲学能安慰你,也不必要哲学来安慰你,因为这是你应有的悲痛。

 

但是你当知道,这悲痛之最深处,不只是你在茫茫宇宙间无处觅他的音容。

 

同时是你觉得你对他处处都是罪过,你对他有无穷的咎心。你觉得他一切都是对的,都是好的,错失都在你自己。

 

这时是你道德的自我开始真正呈露的时候。

 

你将从此更对于尚生存的亲爱的人,表现你更深厚的爱,你将从此更认识你对于人生应尽之责任。

 

你觉唯有如此,才能挽救你的罪过于万一。

 

如是你的悲痛,同时帮助你有更大的人格之实现了。

 

十四、说爱与敬

 

真正的爱,是爱他人的生命,同时是爱他人的人格。

 

他人的人格,是独立自主的,都是价值之实现者,都可以实现无尽之善,上通于无尽之价值理想。

 

所以爱里必须有敬,爱当同时包含敬,你施与人的爱与敬,必须假如你施与人的爱,过于你施与人的敬,他人在你热烈的爱之卵翼下,虽然感到你洋溢的爱流,可与他更多的温存;他会同时感到你的爱对于他的自尊心,是一种压迫;他或许会感一种不可名言的苦痛。

 

其次,你敬他人的人格,是因为他可以实现无尽之善,上通于无尽之崇高的价值理想。然而你之敬他人,本于你之爱他人,你真爱他人,你当使他人成为更可敬。你当努力帮助他人实现其无尽之善,无尽之价值理想,以完成其人格,这是你对他人最深的爱。

 

爱通过敬,而成了最深的爱。

 

爱通过敬,而完成它自己,成为真正的爱了。

 

十五、说对人之劝导

 

当你的爱通过敬,而以完成他人人格为目的时,你对他人之过失,当不惜严厉的劝道。

 

但是你必须深切认识人之犯过失,其最初的动机都不是坏的。一切过失都生于流而忘返。所以犯任何重大过失的人,你假如问他,他都可以找出一好的理由,为他全部过失所依而存在的。所以你最好的劝导人的方法,是先去发现他所认为善的,并承认他,而加以启发。

 

因为人类的一切善行、善观念,决不是互相分离。在本质上,永远是互相流通、吸引、升化的。你只要能深察道德意识之本质,你一定可以指给他看,对他说:你所认为善的,如果真要完成,便必须连带具备其他的善行、善观念,而改掉你的过失。

 

有时,你也可以因为他所认为善者,为他全部过失之保护,你要改造他全部过失,你须先摧毁他所认为善者。但是你必须先估量确实,你一定可拿更高的善之观念代替它,或他的内心定可涌现出其他的善之观念。不然,你摧毁了他所认为善者,他将自甘堕落,而以其堕落本身为善。启发是劝导人最好的方法。启发时须避免明显的言语,而用暗示的言语。这不是只为顾念人之自尊心。因为人之过失,既然总可找出一好的理由,所以人常常可以扩大他所谓好的理由的意义,而替他自己解说。他不一定是有心文过,他常是不自觉的自欺。如果你的话不能折服他时,你将加重他的过失,而失去你忠告的效果。

 

这时你所需要的,是巧妙的暗示言语。因为巧妙的暗示语言,常常能够在人心不自觉的暗蔽处,开一道侧门,使他人心灵的光,自然反转来,流到其他的善之境界,而自己看见自己的过失。

 

十六、说爱之扩大

 

你的生活之原始爱流,必须流到江河,流到海,流到洋,不然它将要倒流,最后只爱你自己。爱流之进行,永远是不进则退的。

 

这是说,你当努力扩大个人与个人间的爱,依照爱流前进之自然程序,而爱你的民族,爱人类,爱一切的生命,成为无尽的爱。

 

当你的爱成为无尽时,能真实的反观你的爱之本质,你将觉宇宙间只有爱,爱是天心。

 

你不复觉是你在爱,你将觉爱表现于你。

 

你不复觉爱表现于你,你如觉爱之自身,对你也有一种爱。

 

你可以对于爱之自身对你之爱,生一种最深的感激之情而流泪。你将爱爱之自身。

 

当你爱爱之自身时,你的爱由道德入于宗教。

 

如是你的爱发展成最完满的爱。

 

十七、说赞叹与崇拜

 

当你敬他人人格时,你或将发现他人人格中所含之价值,远较你为高。

 

你觉你不能促进他人之人格,只是他人的人格,在提升你的人格,你的敬逐渐的增加,你的爱隐没于敬后去了。

 

你似乎只有敬,你觉你不配爱。

 

你伸展你的敬,想同他人人格之顶点连接,但是你觉你的敬,只能达到他人格之边沿,你的敬,望不到他人格之顶点,如是你的敬,转变成赞叹与崇拜。

 

然而赞叹与崇拜,正是你对个人的爱之一种最高形态。

 

这就是我们对于伟大人物之爱。

 

你的爱之发展,必须包含对伟大人物之爱时,你的爱才能至于最高;所以你需要有心悦诚服的师友,终身归命的先知,足以使你五体投地之圣贤豪杰,为你崇拜赞叹之对象。

 

如果现在没有,你当自历史中去寻找,如果历史中没有,你当在神的世界去找;你必须赞叹上帝,崇拜上帝,赞叹佛,崇拜佛,视他们如具备最高价值之人格。

 

十八、说文化

 

你尊敬人的人格,赞叹伟大人物之人格;你当尊敬赞叹由人的人格、伟大人物的人格所创造之文化。

 

你尊敬人的人格,赞叹伟大人物之人格,是尊敬赞叹其能努力实现极高的价值,你是尊敬赞叹其精神;所以你尊敬赞叹其所创造之文化,你也当自他们在文化中所表现之创造精神看。

 

如是,你将自文化中看出生命;如是,你将以文化之生命充实你自己之生命。如是,你将觉文化之生命,与你之生命,合为一体。如是,你的生命将与文化之生命,同样广大;你生命之开拓,将随人类文化之开拓,而日进无疆。

 

十九、说科学

 

当你学科学时,你若是单纯为着当前实际的应用,你没有了解科学之精神。

 

你当自科学中,看人类如何以他的思想,弥纶宇宙,

 

要在他思想中,描画宇宙之面影;要以他微小的脑髓,吮吸字宙之精蕴;要探望至远的星云世界,要穿透至小的原子核;

 

要追索生命之起源,地球之原始;要预测人类之末日,世界之命运。你当自科学中,看人类如何想以他的行动重造宇宙;

 

要以他的行动赋宇宙以新意义,要以他区区的两手,据宇宙于怀抱;要想控制地震,控制日光,要想飞度星球,建设太空之航路;

 

要想征服疾病,征服死亡,要想化秽土为净土,化人世为天国。你当自科学中看出人类之智力,人类之雄心。

 

如此,你将对人类科学之成就,致其无穷之赞叹。

 

二十、说艺术

 

如果你欣赏艺术,而只为官能之享受,情绪之安慰时,你侮辱了艺术之尊严。你当自艺术中,看出人类精神之最伟大的胜利。

 

艺术的材料,只是物质世界之声音颜色,然而经过艺术家的心,声音颜色,都成了人类心灵之象征。

 

简单的七音,组织成音潮澎湃之音乐。

简单的五色,变成光影重重之图画。

简单的石块,堆积成高耸云霄,横卧大地之建筑。

 

物质经了艺术家的手,成为精神之工具,渲染了精神之彩色,精神经了艺术家的手,穿了物质的衣裳,自由来去于声色之世界。

 

这不是精神最伟大的胜利吗?

 

二十一、说哲学

 

当你读哲学书,只是一心去看它如何解决哲学问题,一心想看其结论,你不能认识哲学之真价值。

 

你当自哲学中,看出哲学家心灵之弥纶万象。

 

哲学家以他的心,游泳于知识之百川,然而他最后要归于一中心观念。

 

他要以一中心观念,说明世间一切知识何以可能。

 

他视其中心观念如海,以倒吸千江之水。

 

他纵身自真理之江海,举示人类知识境界中,万派朝宗之大观。你必须如此看哲学,你才了解哲学之价值。

 

二十二、说教育

 

你当自教育中,看出人类最高之责任感,最卓越之牺牲精神。

 

真正的教育家,是真正的爱之实现者。

 

因为他爱的是儿童之人格,他在儿童中,看出无尽向好的可能性。他在儿童的人格中,看出每一儿童,都可完成其最高人格之发展,都可成为圣哲。

 

然而他同时看见这一切向好之可能性,可永不实现,另外有无尽向坏之可能性。

 

向好是摩天的高山,向坏是无底的深渊。

 

他携着儿童在崖边行走,他永怀着栗栗之危惧,他不能有一息之懈弛。

 

他时时须以他的心,透入儿童的心中,领着他前进。

 

他如慈母之育子,永不曾想着他自己。

 

他看见他教的儿童日益长大,人格日益充实,是他唯一之欢喜。他连完成他自己人格之心,都不曾有,这是他绝对的牺牲。

 

我们看出他这种绝对的牺牲,正是他最高人格之表现。

 

然而他并不如是想。这是真正伟大的教育家之精神

 

二十三、说宗教

 

人类之无尽的努力,必须求无限与完全、至真、至善、至美为归宿;否则他将觉其努力系于虚空;所以在宗教中,人类相信至真至美至善无限与完全之神。

 

你说人对神似乎太渺小了,他只觉充满了罪孽,他在求神之助力,要神来超度。

 

然而人真相信神时,神在人心中住了。当无限住于有限时,有限即不复只是有限了;当完全住于不完全时,不完全即不复只是不完全了。

 

人战胜他的欲望,克服他的有限与不完全,而体合于无限与完全。克服自己比保存自己,是更艰巨的工作,而神只保存其无限与完全之自己,人类似比神更伟大了。

 

如果说神创造人类,他即是在创造比他更伟大的东西。

 

神能创造人类,神比人又更伟大了,然而神依然住在人心灵之中。当我们真能玩味此连环的真理时,我们当另有一宗教的智慧。

 

本站编辑:澤之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本文作者:唐君毅,转载自:《人生之体验》第一部<生活之肯定>第五节。

(0)
唐君毅的头像唐君毅作者
上一篇 2022年11月8日
下一篇 2022年11月2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