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性质及其威势|蔡仁厚《中国哲学史》第5卷第3章<西方思想之冲激>第2节

中国传统的学问,是内圣成德之学,是“道统”脉络上的学问。以前称之为性理学、心性之学,今天我们称它是“生命的学问”,与希腊传统的知识性的学问有所不同(但并不相斥)

 

由于中国学问以成德成人品为主,所以没有以知识为目标而开显科学的传统。尽管中华民族历来都有很多的发明,也具有很高的科学心智,但中国基本上是农业的国度,对于科技并没有迫切地需要性,所以发明科学的外在诱因不多也不大;而内在方面,其文化心灵是德性心为主,知性心(认知心)为德性心所笼罩,而未能充分透显以独立起用。所以倾向于与自然和合,因而比较少有“主客对待、心物相对”的认知活动,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未能早早开显科学知识的最基本的原因。

 

如今,西方科技文明的光辉,照射全球,光耀宇宙,科技巨大的威势,不但操纵人类生活中的利害得失,而且关系人类的生死和国家民族的存亡。面对无远弗届、无微不至的科技威力,中华民族当然必须自觉调整文化心灵的表现形态,从德性心(道德心)为主的内圣成德之学,转而为知性心(认知心)之“主客对列、心物相对”的认知活动。不断进行认知活动,自然就可以获致认知的成果。把各种认知成果类别化、条理化、系统化,它便是科学。无论先秦儒家或宋明的朱子学、阳明学,都可以经由自觉地省察,开出科学的理路。这是在当代文化大反省中已经完成的一步疏导。假以时日,科学一定可以在中华文化的土壤里开出遍地的花果。

 

编辑排版:其嘉

 


蔡仁厚《中国哲学史》总目录及索引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本文作者:蔡仁厚,转载自:《中国哲学史》(台湾学生书局印行)。

(2)
蔡仁厚的头像蔡仁厚作者
上一篇 2024年6月16日
下一篇 2024年6月2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2条)

  • 5215的头像
    5215 2024年7月15日 下午8:57

    第三节……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搜索一个关键词,开启您的儒学自学之旅……
(点击底部搜索菜单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