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小传|蔡仁厚《中国哲学史》第4卷第7章<象山学是孟子学>

陆九渊,字子静,江西抚洲金谿人。少朱子九岁而早卒八年,五十四岁(西元一一三九~一一九二年)。晚年讲学于应天山,以其形似巨象,改名象山,自号象山翁。学者称象山先生。

 

象山为晚唐宰相陆希声之七世孙。其父贺,字道乡。年谱说他“端重不伐,究心典籍,见于躬行。酌先儒冠昏丧祭之礼行于家,弗用异教。”这位持道守正的贤者,生有六子,象山最幼。长兄九思,字子疆,撰有家训饬子孙,朱子特为作序。次兄九叙,字子仪,善治生,经营先世遗留之药肆,一家衣食百用,尽出于此。三兄九皐,字子昭,文行俱优,家塾授徒,晚为乡官,尝重订大学章句。四兄九韶,字子美,号梭山,隐居不仕,与兄弟共讲古学,有文集曰“梭山日记”,中有居家正本及制用二篇,黄东发谓其殆可推之治国。五兄九龄,字子寿,学者称复斋先生。涵养深密,躬行笃实,道德系天下重望,有文集行于世。《宋元学案》谓:三陆子之学,梭山启之,复斋昌之,象山成之。

 

象山颖悟早发,八岁读《论语》,则疑有子之言为支离。读《孟子》至“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之言,叹曰:“曾子见得圣人高明洁白如此!”又疑伊川之言与圣人之言不类。早在四岁时,尝问其父:“天地何所穷际?”至十三岁闻人言“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大省曰:“原来无穷”。乃书曰:“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之后,又有言曰:“东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此理同也。西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此理同也。南海北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此理同也。千百世之上与千百世之下有圣人出焉,此心同,此理同也。”

 

象山厌习科举时文,至三十四岁始应进士试及第,而立时声振行都,学者多从之游(如杨慈湖即于其时及门)。返家,题旧屋曰“槐堂”,开始授徒。三十七岁应吕祖谦之约,偕季兄复斋与朱子会于鹅湖。四十二岁访朱子于南康,泛舟于庐山之下,朱子曰:“自有宇宙以来,即有此溪山,亦有此佳客否?”于是,邀象山登白鹿洞书院讲坛,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学众感动。朱子特请笔之于书,又刻之于石,是即传于今之“白鹿洞书院讲义”。四十九岁登应天山(讲学),前后五年,相继来问学者达二三千人。五十三岁诏知荆门军(相当郡守),嘱弟子傅季鲁留山讲学。次年十二月,以血疾卒于荆门任所。

 

陆氏兄弟“自为师友”,并无师承。象山自述其学,“因读孟子而自得之”。其论学书简中凡征引古语,大部分是孟子之言。开口即得,左右逢源。于孟子义理之熟,古今无匹。或谓其学近禅,实则,他与侄孙濬书已云:

 

至于近时伊洛诸贤,研道日深,讲道益详,志行之专,践履之笃,乃汉唐所未有,其所植立成就,可谓盛矣。然“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未见其如曾子之能信其“皜皜”。“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未见其如子思之能达其“浩浩”。“正人心,息邪说,距詖行,放淫辞”,未见其如孟子之“长于知言”,而有以承三圣也。

 

又语录云:“至伊洛诸公,得千载不传之学,但草创未为光明。今日若不大段光明,更干当甚事?”

 

编辑排版:其嘉

 


蔡仁厚《中国哲学史》总目录及索引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本文作者:蔡仁厚,转载自:《中国哲学史》(台湾学生书局印行)。

(3)
蔡仁厚的头像蔡仁厚作者
上一篇 2024年3月24日
下一篇 2024年3月3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搜索一个关键词,开启您的儒学自学之旅……
(点击底部搜索菜单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