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昭旭:爱的本质就是无私(《让孔子教我们爱》之九)


导航:本文选自曾昭旭《让孔子教我们爱》一书,点击查看目录。点击查看更多儒家在线学习资料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公冶长篇》26章

 

前文(按:孔子真诚宣示对人的爱曾提到君子之爱是“爱之以德”,但怎样才算爱之以德呢?是按照一些硬邦邦的道德教条去教训他吗?(例如你做人一定要诚实。)是勉励他成功立业吗?(例如好好念书,将来才有前途。)恐怕都不是。乃因所谓德,它的本意并不是指客观外在的行为规范,而是指主体生命的本质内涵。每个生命都必然会希望顺着自己的本性去生活、成长,能够将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这就称为人的“本愿”或“人生的基本意愿”。所以,爱人的目的自然也就应该是帮助人去实现他的本性本愿,让人人都能充分做他自己才是。而不该一厢情愿用自己的愿望或想法投射到对方身上,名为爱他或“为了他好”,其实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想象或安自己的心。许多父母望子女成龙成凤不正是如此吗?所以我们应该警惕这种不自觉的私心,坚持“被爱者中心”或“以被爱者为主体”的态度才是。

 

孔子有一回跟座下两位大弟子颜渊、子路闲居的时候,偶然心有所感,就问他们两位:“你们平常和别人交往时,是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待人的?要不要说来听听看?”子路是一个勇敢又讲义气的行动派,立刻就豪气干云地回话:“我和朋友相处是不分彼此、打成一片的。我的所有东西朋友都可以自由取用,包括奔驰汽车、名牌服饰在内;就算用坏了我都不会心疼!”

 

颜渊的回答却是:“我是比较会注意朋友的感受,尊重他们的主权。所以我就算对他们付出了什么关怀和帮助,我也不会自感得意,更不会到处夸耀。”

 

直率的子路却忍不住反问:“那老师您又是持怎样的态度呢?我们也好想知道。”只见孔子不疾不徐地说:“我希望天下人人都各安其所,各遂其生。像儿童们都得到最好的照顾和教养;成人们都进德修业,建立彼此间真诚可信赖的友谊;至于老年人在辛苦了一生之后,都能有一个安宁稳妥的晚年。我愿在面对每一个人的时候,都能帮助他们朝这人性的普遍理想更接近一步。”

 

其实子路、颜渊和孔子都是乐意去爱人的,他们大体上也都可以算是无私的,只是无私之中毕竟还是有境界上的些微差异,也就是对自我意识的放下还是有够不够彻底的分别。

 

像子路,虽然表面上看来已经很够“舍得”,一般人能做到这一步的已经不多;但他的自我意识其实很强,他语意上强调的其实不是别人的幸福而是自我的无憾,而且重心也未免是落在物质上而多少忽略了更重要的精神了。

 

至于颜渊,显然比子路更自觉到爱应该重在精神层面而以对方为主体,所以会时时警惕要收敛自我,以免自己一不小心流露的得意神情或者施爱的优越感,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反而有违爱他的初衷。就此而言,甚至连子路那种“敝之而无憾”的态度都可能带有细微的得意感哩!

 

不过,颜渊虽然已比子路稍胜一筹,但还是不免有一丝警惕勉强之心,也就是仍不免留有一丝我见。至于孔子,才是平平道来,如实表出人我共通的本性本愿。他既表白了愿参与这爱之大业的心意,却并未将这参与膨胀成自我的志业与追求。似乎这老有所安,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的理想,也功成不必在我,结果反而可以能近取譬,随缘实践,爱人的生活空间反而无比宽广。

 

是的,爱本质上只是一分纯净无私的善意的随机流露,它不必着在事物上,不必着在他人或自我上,它就在天地之间随时为我们撷取、领略与践行,此之谓无私。

 

本站编辑:澤之

 


【文章推荐】

 

  唐 君 毅 |孔子与人格世界

  曾 昭 旭 |如何入论孟之门

  季谦先生|读《论语》《孟子》法

  季谦先生|如何看待《论语》中的糟粕(附视频)

 

【专题推荐】

 

  季谦先生|论语七讲——中华书局系列讲座(含视频)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本文作者:曾昭旭,转载自:《让孔子教我们爱》。更多生命哲学、爱情学文章请关注曾昭旭老师个人微信公众号:TSENG_CHAO-HSU

(0)
知世分子的头像知世分子编辑
上一篇 2021年10月22日
下一篇 2021年10月3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