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谦先生:中央民族大学系列讲座(肆)跟着明白人,走明白的路——年青人在大时代的大担当(附视频)

一个观念,如果在我们人的思考当中,不能够给它定位的话,它只是虚悬在某一个地方,它是漂浮的,到最后风吹云散,什么都没有留下来。更严重的是,因为没有定好位置,还可能产生意义的误会。

视频可全屏放大观看,总时长110分钟。

原文标题:年青人在大时代的大担当

 

时间:2011年6月22日

地点:中央民族大学

 

各位朋友,晚上好!

 

这是我们来这里参加这个讲座系列的第四次,我记得第一次的时候,坐满的,后面还有人站着,第二次的时候呢,坐的五分之三吧,上一次是坐二分之一,这一次,坐的是大概是还不到三分之一。还好我们听说这次是最后一次,要不然下次大概就剩两个人了。

 

尤其是今天的题目啊,本来是要跟大学生讲的,所以题目标上年青人——年青人在这个大时代应当有的担当。但是听说今天学校已经考试了,那不只是本校的学生比较少,外校的学生也可能不多。我调查一下,现在还是大学生的请举手?咦,还不少呢。还好,请放下,还占一半以上。挺好,我看走了眼,现在大学生都很挺成熟的样子。很了不起,要考试了,还能够还来听这种文化性的讲座,我觉得很敬佩,很满意。

 

今天演讲的时间哪,我先自我约定一下——虽然我不一定能够约定住自己,别人都约定不了我了,我更不能约定我自己了——不过先跟大家约定一下时间,就是我讲少一点,不要像从前一样。不过我记得前三次都曾说我要讲少一点,只是越讲好像越多,每一次都讲得超过时间,第三次超过得最多。今天我们先作个约定,讲少一点,以补足前几次没有开放交流时间的缺憾。希望我们就着这一次,乃至前几次演讲里面所牵涉到的所有问题,甚至这几次演讲还没有提到的任何问题,只要你心里有问题,都可以问。我说过了,你尽管问,不用替我操心,我不会被你问倒的。为什么不会被人问倒呢?因为假如你问的问题,恰好是我了解的,我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假如你所问的问题是我所陌生的,那我就遵照孔子的教导,“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我就说我不知道。不知道也算回答啊,我没有默然就好,不过有些时候默然不答,也算作一种回答;总之你问任何问题我都可以回答。尤其许多的学问都是相通的,比如说我在学校里面教了一门课,叫作“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我还是以讲《论语》为主。一开始就讲《论语》,一个学期有十八周,我光讲《论语》大概就用了十八周,剩下就来不及讲其他的了。我也是开放时间给学生发问,而且我还要逼学生发问。据说中国的学生不喜欢问问题,有人说因为这样,所以造成中国学生头脑的怠惰,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我认为其实不是;不是因为没有问问题所以造成思考能力的低落,而是因为思考能力低落才造成不会问问题。学生不会问问题,久了以后,教授也落得不会回答问题。那不会回答问题的教授就会想尽办法让学生没有时间问问题,于是就恶性循环了。我是很乐意开放给学生发问的,因为学问是需要讨论,道理是要商量的。所以我宣布,问问题就加分,没有问题的扣分,逼得学生个个要提问题。那被逼出来的提问,也问不出什么真问题,往往是这一个字怎么读,那一句话怎么解;明明朱熹都已经注了,他们就不看,还问我这个字怎么读。但我是不会骂人的,我还是会解答。当然也有天马行空的问题,譬如有人先声明可不可以问课程以外的,我说都可以啊,他说:请问我们要怎么看待恋爱的问题?我说你问这个问题很好,这不是课外的问题,这是我们课内的问题。为什么是课内的问题呢?我说你要把恋爱谈好,你只要好好把《论语》读一读,孔子就教你怎么恋爱了。如果依照以上的方法来回答问题,大家应该相信我是可以回答任何问题的。

 

有比较老的朋友,相识比较久的朋友,一直劝我,要我演讲认真一点,要赶快切入主题,不要太多铺垫,不要一直跑马,以免让人怀疑我是不是没有话讲,才讲一些不着边际的话。后来他解释,他不是自己不满,因为他听得正高兴,他是替别人不安,尤其替那些不习惯于我演讲的方式的人担心。为了对得起大家,我今天就少作铺垫,不过还是要讲一些前言。我自己认为我在演讲的时候,前面的铺垫是比较精华的,比较必要的。为什么呢?因为依照惯例,演讲总要订一个主题,一订主题,探讨的范围就定了。什么叫定了?就是把它约定了,约定在一个主要的范围之内。其实学问是相通的,假如演讲者专对一个主题讲,固然对这个一主题的剖析比较入微,或许可以解决某一个特定的问题,这是有相当益处的;但是假如我们能够养成一种能力,一种能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则任何一个主题都可以自己去解决,于是就不需要再听人演讲了,我认为这样的益处更大。所以,我所有演讲虽然都定了主题,但进入主题之前我都会有一番铺垫,这些铺垫其实就是交代我们如何进入主题,如何处理主题的思考模式和思考方法。

 

这样的内容,是比主题还要广阔的,也就是说它的范围比较大,从大的范围来笼罩主题,如同笼云托月——天空一片云彩,月亮从云彩底下浮现出来。请问云彩比较大呢?还是月亮比较大?当然是云彩大。从云彩中烘捧出月亮来,则月亮的景致将更美丽动人。如果能够先把握大观念,则对于其中的某一方面的主题,将更有了解的能力。其实就是必须把一个主题归结到一个更大的范围里面去,连同这个主题的来龙去脉一起了解,才能把一个主题了解透澈。假如只单单针对一个主题,不知道它的外围关系,这个主题是很单调的、很枯干的,是不容易为它定位的。一个观念,如果在我们人的思考当中,不能够给它定位的话,它只是虚悬在某一个地方,它是漂浮的,到最后风吹云散,什么都没有留下来。更严重的是,因为没有定好位置,还可能产生意义的误会。所以不管是听演讲、看书、跟人讨论,最最重要的一个能力一定要养成,就是把任何一个主题归入到一个系统里面去的能力。知道它从何而来,往哪里去,它四面八方又有多少关系,这样子就不只是了解一个主题了。如果要这样做,刚才说了,云总是比月大,整个系统总是比系统中的某一个单位还要大,因此要讲好这个主题,要用很多的铺垫,把它烘托出来。于是铺垫就大了,主题就小了,因此我的演讲这种格局我认为是对的。

 

以上,是我本次演讲铺垫之前的铺垫,因为要讲我为什么铺垫,以替自己解嘲一下。不过,你也可以有另外的想法:演讲是要负责任的。既然有了主题,演讲者主的任务,就是要把今天的主题讲清楚,别管听的人会不会有系统,有没有系统不是演讲者的责任。就好像作文一定要对题,要不然每个人任何一个题目都从盘古开天、尧舜禹汤开始,那还叫作文吗?不过,你也不能够说我的盘古开天、尧舜禹汤跟这篇作文没有关系啊,一定有关系,对不对?所以各有说法……而我这种讲法是另外一套说法,就算是我替自己狡辩了,所以大家以后不要以我为准,这是不足为训的——这些又是铺垫前的铺垫的铺垫。

 

好,现在进入正式的铺垫:最常见的铺垫方式就是解题。其实解题就已经破题了,就进入题内了,当把这个题目解完的时候,因为一切都清楚了,虽然好像还没有进入主题,演讲就可以结束了。所以你说这是铺垫呢,还是主题呢?今天我们就采用这种铺垫与主题合一方式来讲。请大家不要再怪我铺垫太多了。

 

人身难得

 

今天的题目是:《年青人在大时代的大担当》。我们先解每一个关键词。所谓年青人,那是因为这场演讲的主办单位是中央民族大学,所以我就把主题定在所谓的年青人一阶段。不过,假如今天你认为自己不是个年青人,你可以自动把题目修正一下,改成:一个人在这个大时代当中应有的担当。因为担当时代,是任何一个人的责任,尤其是身为一个中国人。因为中国人才比较有所谓的大时代,就是有所谓大时代的紧迫感,也就是他才需要面对大时代——或者说他更需要面对大时代,或者说不得不面对大时代。其他的民族或许可以不需要面对所谓的大时代,中国人不能不面对,这是所谓的年青人与大时代的特别涵义。

 

大家如果听过我第二场演讲,应该听说过程子告诉我们(编按:见《读<论语><孟子>法》),读《论语》要读到自己身上来,要切己。切,原意是以刀切物——就是刀子切菜的那个切字——但是这个地方不是刀子切菜的切的意思,因为刀子切东西,刀子与切口的关系,是密合的,要念去声切,不是平声,如果念成平声,“切己”不是宰我吗?所以应该是去声的切己。什么叫切己呢?切就是贴切的意思。那贴切怎么了解呢?我们用几何的切线很容易了解切这个字。什么叫切线?就是通过圆周的任何一点所作的直线,叫作切线。而圆周的任何一点,只能做一条直线,这叫作切。虽然这个切线这个词语啊,是在很后来,就是近代以来,中国才流行起来,但是这个用、这个词语啊,非常地贴切,因为它真是切,就是贴进来贴近叫作切。所以切己体察,贴近自己;这不是贴近自己的肉体啊,是贴近自己的生命。我们读圣人之书,要贴近自己的生命而亲自去“体”,切就是体。所以切己,贴近自己的生命;而实实在在,真实地、亲自地“体”,去“察”,去体察,去检查自己,也可以说去反省自己;这样子才是把书读到自己生命上来就把书读活了。

 

这个书不是在你的生命之外的一些知识,更不是一些文字,这个文字是圣人的智慧,叫作文字般若;你从文字中读出般若,读出智慧。这个智慧是自己的智慧,也就是圣人的智慧照亮了你的智慧,使你的智慧也发了光,这样子叫切己,这样子叫体察,所以读书要切己体察。但是如果读《论语》,怎么切己体察呢?有一个方法可以验证你有没有切己体察,就是你要把弟子问当作自己在问。孔门诸弟子有这么多问题,你不要认为这些都是那些子贡、子路的问题,不是的,那是人生任何一个人,都会发生的问题,不管在任何一个时代,不管他是什么地位,他都会发生这个问题;所以弟子的问就是我们自己在问。然后要把孔子的答,当作你亲自耳闻。你今天听到圣人的话,你亲自听到圣人在讲话,而不是认为这是孔子回答子路的话,那是孔子教导子路的跟我不相干。这样子叫作切己体察,这样子叫作真正地去读书。

 

那么现在我们作为一个人,生活在这个现代,我们对现代之所以为现代,也可以说我们所处的环境,我们是不是需要有一些认识?而我们的生命是不是要有一些响应?很多人都说我们中国古人教人啊,都不实际,都理想太高,是不是这样子呢?尤其是儒家,是不是如此教人呢?切己体察是不是不实际?是不是理想太高呢?今天我们就要讲我们处在这个时代中,我们有没有去认识了这个时代?认识我与这个时代的关系?那这是一个什么时代?所以我们就要讲,年青人在这个大时代当中——我称这个时代为大时代。大家来听讲之前不知道有没有对这个题目的意思思考一下,想为什么这个叫大时代?哪一个时代不是大时代?当然,每一个时代的人都可以说他的时代是大时代,所以我们看历史上所有的著作,每一个人都说自己的朝代是本朝,而且是圣朝,是个圣人的朝代,当然是最好的朝代、最伟大的时代等等,大家都可以以我为尊,这是人的常情。那么我们现在说这个大时代,是不是也是一般的自我为尊呢?我们生长在这个时代,我们约定这个时代为大时代,因为我们与有荣焉,是不是如此呢?我的意思不只是如此,而真的是有它特殊的意义。那么这个特殊的意义、是不是说这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呢?或许也可以这样说、知识多嘛、大嘛,大时代。信息多是不是大呢?或许可以这样了解。但是我的意思是,这个大时代有它的特定的意义,就是这是一个东西文化交流的时代。这个说起来也简单,但是也不容易了解。什么叫作东西文化交流?我们先来看什么叫作文化?什么叫作东西?然后再合起来看什么叫作东西文化、什么叫作交流,以及我们在交流中要如何面对。

 

什么叫作文化?为什么提中西?我们可以先这样了解,世界上,至少在这一个冰河期之内——以往地球历史有那么长,到底是不是一代一代的冰河期、一次一次的地球生物毁灭,然后再重新来一次,我们不去讨论它——至少在我们生长的这一段时间之内,我们现在更知道了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民族——这个民族或许是用一种比较广义的说法,或者用一种比较狭义的说法,比较狭义的说法民族就越分越多,只要生活习惯、语言文字稍微不同就被分成一个民族;比较广义的说法呢就是大略地说它,从它的大同处来看,是比较广义的说法,广义的说法可以说也有不少的民族,总之我们就说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民族。我们现在说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我们知道中华文化可以解释成中华民族的创造的文化、中华民族传统中所累积的文化,当我们了解到这里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说,每个民族都有文化?不,这是不一定的。因为我们说中华文化的时候,这个“文化”的意义是相当高的,并不仅是指生活的各种表现,不只是如此,它是有相当特定的意义的。这个特定的意义在什么地方呢?我们可以很简单地说——要说起来可以很多,结果跑马跑出去又要一两个小时收回来,所以我们比较简单地说从人类理性开发出来的智慧结晶。

 

它既然是人类理性所开发出来的,而人类都有理性,所以这个开发出来的人类智慧的结晶,也就是说开发出来的理性的价值,它就可以通于普遍,它就可以传于久远。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人它都具备有一样的理性,只是有的人开发出来,有的人还没开发出来;而开发出来的可以引导还没开发出来的,所以“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

 

人所表现的智慧成就叫作“文”,叫作“人文”;这个人文它就可以往横的传,传所有的人、往纵的传,传到后世,这样子叫作“化”,统称“人文化成”。人所开发出来的理性智慧的成就,它可以转化其他的生命,而其他的生命转化了以后,就形成了一个氛围,这个叫作文化特色。而这个文化的特色,它是可以一代传一代的,因为人类从古到今,他的理性是一样的,人性是一样的。那么有了这个文化的成就,一切有文化教养的人,他一定对这些成就非常地爱护,而且他也希望能够传播。怎么传播呢?父亲传给孩子,老师教给学生。所以作为人的父母尊长的作为人的老师的,其实最最重要的责任,就是要把人类已经有的理性智慧的成绩传下去,让后代来承受,这叫作传承。而如果后世还有聪明智慧者,他还可以把他传播得更广,叫作发扬;甚至还可以把它提升、增进它的丰富性,像这样子就叫作继往开来。这样一代传一代,所成就的统绪,就叫作传统。如果这是人性的,这是智慧的,这是有价值的,他就很可能,乃至于他就有必然性,一定可以传下去,只要是人还在。所以一个民族如何有文化呢?讲简单一点,就是这个民族必须出过圣人——没有出过圣人的民族是不可能有文化的。没有文化,他就没有所谓的传承,没有所谓的继往开来,他就没有所谓的文化之传统。而假如不是人类理性智慧的开发呢?它也能够讲出一些道理,这些道理不够深刻,不够广大,它不是深入人心,就是他有权利,他有地位,他用尽了各种的力量,想要让他的思想,让他传下去,那是妄想。所以文化的力量,它是自然的,它与天地同在,不是哪一人规定的,我们先要确定这一个意义。假如这个意义不确定呢,一个人就没有所谓的文化心灵,他天天口中讲文化,天天口头上想要说我们要复兴文化,这个根是扎不下去的,他连文化是什么都不懂。他如果能够了解文化原来是生命的深处、人人本有的智慧条件,他怎么会远离文化呢?他怎么会随便地去否定文化呢?他怎么可能不做一个文化人呢?他怎么可能不去爱护这个文化、传播这个文化呢?所以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到最后一句“传,不习乎?”啊。

 

一个心灵曾经开发过的人,他是不可能放弃他这一种文化的情怀的,不可能放弃他文化的责任的。首先我们说文化是一种权利,再说文化是一种责任;尤其是生在一个有文化的民族的后代,你继承你的祖先的文化传统,这是你的权利,你平白放弃你自己的权利,那是一个非常愚昧的人。所以我们想一想,现在这个时代的中国人,请问有几个人了解到中华文化的意义?也就是说,了解到中华文化是合乎人性的,中华文化是从人类理性的深处焕发出来的智慧,它是普遍的而且是必然的,它跟我的生命是息息相关的,乃至于它是一体无二的?哪一个人了解这个意思?如果不了解,他怎么可以说他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他生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又有什么意义?你跟生在别的民族是一样的,你不必生在中国。所以佛教徒说啦,“人生有四难”,人生啊,有四件事情难得的——要珍惜的意思——第一个难就是人身难得啊,要生而为人是不容易的。你看所谓的众生,那么多的品类,你居然生为一个人,不是生为一个畜生、不是生为一个昆虫,那是非常难得的啊,要珍惜人身哪!珍惜你这一辈子的生命是这种形态。这讲得很好啊,非常有深度的悲悯之心。一个人如果没有常常想到这一点,他很可能就浪费了他这一辈子之所以成为一个人的身份,而下一辈子是不是再做人,就不知道了,这是很可恐怖的事情哪。一个人一刻不能忘记的,人身难得。人身有多难得呢?他们这样比喻——这个佛教徒整天无所事事,因为也不结婚,也不生孩子嘛,无所事事就天天去想、天天去想,所以他们想的东西都很动人。他说人身多难得?他举一个例子,他说大海底下有一只乌龟,是瞎了眼的盲乌龟,那只盲乌龟呢,一千年它才浮上水面呼吸空气。它在水里当然有空气,它是两栖动物。它一千年浮上一次,而这个海面上不知从哪里漂来一支木头,这个木头呢它有一个小洞,那个木头在海洋漂来漂去,而这个乌龟一千年才浮上来一次。当有一次那么恰恰,这个乌龟的头刚好窜过木头,刚好窜过木头的这个洞,这样子的机会就是一个众生生为一个人的机会,这叫人身难得了。所以生而为人哪,你都应该很满足了的。像我孩子出生的时候,我去产房看孩子,第一眼就看他有没有五根手指头,有没有五根脚指头,你要知道啊,一个人生的完满很难得的啦,你自己看看你有五根手指头啊,庆幸啊,你还怪什么呢?你还不满足、还怨天尤人?这个下辈子啊,老天不让你成人了!不容易啊,身为人身,又是那五官端正像我这样。不过每个人都还是一样,五官端正——只要有五官就可以了,管它端正不端正,还又能够聪明,还又能够读书,还读到大学,而且读这么好的民族大学,那真的是——你天天只有一件事——谢天谢地!没有别的事。

 

中国难生

 

日本有一位相当有名的教育家叫铃木镇一,发明小提琴教学法,现在许多世界上非常著名的交响乐团那些提琴手,尤其是首席提琴手,有许多是日本人。这日本人的小提琴怎么拉那么好呢?他们大部分人是小时候接受“铃木小提琴教学法”,这个人不简单。“铃木小提琴教学法”,说起来也很容易了解;他说我们不要叫小孩子拉小提琴,我们让他听。听什么呢?听全世界到目前为止最好的小提琴演奏,让他听十遍、百遍、千遍。然后有一天父母亲才把孩子带到学小提琴的地方,一到学小提琴的地方,那些学生一拉起来,这个孩子就手舞足蹈,哎,这个我都会,他说我要学。这个铃木教家长,不要让他学!不让你学,这个是妈妈要学的,于是妈妈来学,伊伊呀呀伊伊呀呀地拉,这个孩子就看得流口水,我要学!我要学!你要学这个?很辛苦的。我不怕,我一定要学!那怎么办?就学。学了怎么办?他不是一个手指一个手指这样教得很仔细,他大略地教,让孩子自己去调整他的声音,因为他的耳朵已经听了非常准确的声音,所以他自己一拉出来不准确,他自己就难过。

 

各位,先训练听力再去学音乐。注意!这一点很重要。铃木镇一对于人类的听觉有相当地研究,他有一次忽然感觉到很奇怪,为什么我们的孩子都会讲话?三、四岁都会讲话,而且每个地方讲得都不一样?他很高兴,去跟他的朋友说,我告诉你一件秘密。什么秘密?我们的孩子都会讲话啊。他们就说你是疯子,这是什么秘密?他说,我听东京人讲东京话,大阪人讲大阪话啊,我们日本人都讲日本话哪;我去看中国人,中国人不会讲日本话哪。他朋友一听,好像很有道理唉,蛮奇怪的对不对?因为大家都司空见惯,就不觉得这个重要了,其实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让孩子发音正确,非常简单,几乎不用教,他只要在这个环境里面,他到三岁就说当地的话。所以我们北京的人不要太过骄傲,认为北京话是普通话的标准音,我告诉你,我们台湾也有标准的台湾普通话;你北京人是讲不赢我们标准的台湾普通话的,你们只会讲北京的普通话。为什么?因为我们从胎儿就开始听了。所以这个听是很重要的,听什么就会什么。

 

中华民族这一百年来,都号称要学英语,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大学生,我们国家费了多少的力气来教他英语;这个学生啊,一路上学了十多年的英语,学到最后,学得这么辛苦而没有成就。我们要想一想铃木镇一先生这个话——“所有日本孩子都会讲日本话”这一句话。所以我建议,从今以后所有的家庭,只要有人怀孕,家里就有三架播放器,一架放古典音乐,一架放中文经典诵读,一架就放英文经典诵读;这个孩子到三岁以后,他就好像是英国人转世一样。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办法让我们的学生轻快地学外文。什么叫轻?轻松。什么叫快?快速。我们不去研究人类怎么学会语言的,现在就用一种违反人性的方式来教我们的学生学外文,这个事情小啊,但是它的意义非常重大。

 

铃木先生还看到,有许多年长的人,他们去唱卡拉OK,唱得五音不全,不过那些人都唱得很大声,真叫作是大言不惭,真是不惭愧。铃木先生就觉得很奇怪,你们唱得都不标准,为什么还唱得这么大声呢,而且非常快乐的样子,那些音乐家听起来觉得不可思议,他就去研究这个问题。各位,随时我们都会遇到许多人生的各种现象,但是我们很少有人像铃木镇一先生这样子研究的,当然铃木镇一先生不简单啊。他研究的结果是,这些唱歌五音不全的人,他们不是嘴巴唱不标准,是他们耳朵听得不标准,他们听进来的声音就已经扭曲了,所以每个人都以为他唱得像刘德华一样,所以就唱得那么地快乐而不惭愧。他再进一步研究,为什么会听不标准呢?他的耳朵坏掉了。他的耳朵怎么坏掉的呢?因为人的听觉最快速发展的时期是三岁之前,到了三岁人的听觉几乎成熟,所以他们这些人耳朵是坏了,而且一辈子坏,因此他听的声音会扭曲。为什么会造成如此的现象?因为这些人在三岁以前都是老祖母带着,而老祖母很喜欢唱儿歌,老祖母唱的儿歌不标准,所以一辈子听觉就坏了,就五音不全了。各位,如果你自己知道你唱歌声音不标准,以后有孩子的时候你赶快闭嘴,你不要害了你的孩子。你要用全世界最好的演奏家所演奏的这些音乐,来让你的孩子多多地熏习,这就叫作教育。好,本来这一段要在第一讲讲的,因为第一讲是讲读经教育啊,不过我们既然是四次,连续的,所以在这里补充也没关系。那么既然提到铃木镇一先生,我就顺便讲他的两个故事,我觉得这两个故事都很有意义,虽然跟今天的主题不是非常相配,但是我一看到这两个故事,就终生不忘,我认为它意义重大,甚至比看任何一本书都还重要,所以在这里跟诸位分享。我们今天所要讲的不是这些问题嘛,这些重大的人生问题,当然是要拿出来说啊,它们是相通的。假如真的有这种见识,你真的听懂刚才铃本镇一的研究,我们中华民族所有的学生就不要那么辛苦去学外文了。不是不学外文,是学外文不要那么辛苦了,就这么简单!而我们的音乐素养就会复兴,因为我们的音乐素养也已经斯文扫地,这怎么不重要?所以我特别提出来说。

 

不过刚才提到提铃木镇一先生时,本来不是要讲这个问题,是我讲到我们人身难得,我们要随时谢天谢地。铃木镇一先生小时候,他每一次背着书包上学,都会经过他们乡间田野间路旁的一个小庙,他每一天经过这个庙的时候,都要停下来顶礼一下,拜一拜,然后祈祷一下。后来他的父亲看到他有这个动作,于是就问他:你在那边礼拜菩萨,你跟菩萨说些什么话呢?铃木镇一先生说,我每日都说希望菩萨保佑我的父母身体健康,精神愉快。他父亲说,你都说这些吗,都没有一些别的话了吗。他说没有了,我每次都这样讲。他父亲就板起脸孔来教训他:你怎么可以祈祷菩萨做这些事?你知道菩萨还要救很多人,他天天很忙,你怎么可以叫他保佑你的父亲、母亲?铃木镇一先生说,那我怎么说呢?你就顶礼的时候感谢菩萨,我感恩菩萨,就讲这两句话就好了、什么都不可以说。从此以后,铃木先生就知道了怎么做人啦。了不起的父亲啊!所以他安排铃木先生去德国留学的时候——因为在外国留学需要一个监护人——他的父亲很有见识安排了一个人当他监护人,这个人就是爱因斯坦。所以各位,个人要成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但是也可以说也不那么困难,随时把事情做好了、做对了,心胸宽大一点、见识高远一点,不要小气、不要拉杂。还有呢,铃木镇一先生小时候,他学校考试考回来了,一百分,满分,他父亲骂他,你考这么高分做什么?他说,那我要考几分?你考六十分就好了。他说,我考六十分很简单,但我其他时间怎么办呢?你有时间就看书啊。从此以后铃木镇一就看书,不读功课。所以铃木镇一到初中的时候,他自己说,他的功课虽然是中等,但是他所看的书比他们同学多了几十倍。各位,这叫作教育!这些都很动人的故事。我刚才提到铃木镇一先生就是要说,我们只能够感谢天地,你不可以再怨天尤人。人身难得,谁能够体会这个人身难得,他将是一个非常幸福的人,不要人在福中不知福。佛教说人生有四难,第一个就是人身难得。

 

再来说中国难生。你现在是人,对啊,你生而为人啊,但如果你生长在蛮荒地区,那不是很糟糕吗?所以要生长在中国。尤其是像各位,你很聪明,你是在一九七六年以后才生下来啊,这很聪明啊,而且生长在一个有文化的国度、生活在一个太平盛世,那更是不得了啊,所以叫中国难生。当然啦,这“中国”两个字,并不一定是指中华民族的中国啦,因为全世界所有的民族都认为自己是大地之中央;在古代是可以这样说的,现在就没有所谓中央啦,因为地球是圆的,哪有所谓中央。但是古代是可以叫做中央的,因为你自己站在自己的土地上环顾四周,四周有很多地方,那当然自己就是中央嘛,所以每个人都叫自己的地方为中央、中国。能够体会到这样子的道理的都已经相当有智慧,所以印度是相当有智慧的民族。那我们中国可以叫作中华民族,生而为中华民族的子孙,也是不容易的。

 

圣教难闻、圣教难了

 

第三个难呢,佛教徒叫作佛法难闻。你要听闻佛法是不容易的,你看那么多的中国人、那么多的印度人,谁听到了佛法了呢?现在如果不以宗教来看,我们也可以说圣道难闻。听道就是圣人之道,刚才说的,如果一个民族没有圣人,就是没有一个智慧焕发的人——一个人要焕发他的智慧,从心灵深处把智慧开发出来,那不是很容易的,尤其是在越古老的时代,那所谓的文明还没有非常发达的时候,那是需要灵光爆破,有些突如其来的灵感的。所以尧、舜、禹、汤是没书可读的,那没书可读他怎么能有智慧呢?就凭自己的内在的光明,他把它唤醒起来,成为智者、圣人。那后五代的人就比较有福气啦,后五代的人不需要凭自己的内在的力量了,他内在的光明可以因为圣人的引导而容易地引发出来,也就是刚才说的继承,然后使之成为传统。同样是生长在中华民族,同样是中华民族的子孙,有几个人能够听说到圣人之教?有些时候不是圣人之教没有机会听说,而是听说了你没有能力去悟入,你连信都不信。何况有些时代,你连听都没有机会听,所以叫作圣教难闻。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更能够体会什么叫作圣教难闻,整个的中华民族子孙包括所谓的两岸三地以及全世界的华侨,这些中华民族子孙,请闻几个听闻圣教的?连《论语》都没有读过,你怎么说你听闻圣教?而刚才说了,《论语》要切己体察,这才叫作听闻圣教;且这个切己体察,要亲身实践,要努力实践,这才叫作领会了圣教,要不然都是假的、空的、虚的。

 

最后一难就是生死难了。了却生死本是佛教修行的目的,现在我们如果把它普遍化,说这是人类的智慧,那我们也可以说这个圣教难了。你很难能够完全地了悟,也就是说你这个圣人难成,你成了圣人了吗?有多少人可以成圣人呢?就是教化非常清明的时代,也不见得有多少圣人,何况礼崩乐坏的时代?所以圣道难闻,圣人难成,连同人身难得、中国难生,这是人生四难。现在我们说这个大时代是东西文化交流的时候,什么叫作东西文化?这个也不是随便乱说的。东西是地球的两个半球,这个所谓东半球以格林尼治天文台零度经线开始算起,东边叫东半球,西边叫西半球。那么,像我们中国就位于东半球,属于东方,欧洲、美洲就属于西方,这是大略的分法。而东方国家的文化,所谓东方文化,东方文化是哪些呢?也就是说,东方有哪些民族它曾经出过圣人,而他们有文化的传统,也就是,他们文化有高度的表现,乃至于成熟,这些文化有哪些呢?各位,我们现在只讲一个学问的大要,所以这里不可以再做一个很精细的挑剔:东方文化,有高明的成就的文化,其实只有两支,一支叫作中国文化,一支叫作印度文化。只有中华民族跟印度民族这两个民族是出过圣人的,也就是说,只有这两支文化是有高度的理性的开展的。印度的又化,它从最古老的婆罗门教,后来释迦牟尼佛做宗教改革,开启了佛教;佛教比起原来的印度教,从哲学上来看,佛教确实是比较广大、高明的,这个不需要辩论了——辩论是另外的场次,我们现在只是大略这样说,你若不同意再说啊,但是大略是如此——它当然是比较高明的啦,虽然现在印度人已经不信佛教,都去信印度教了,但是在哲学上看,佛教虽然也是承袭婆罗门教,但是它有承袭、它有开发,而且是从这个根本上去扭转、去转移;也可以说是釜底抽薪,从最根本处击破然后把它开展,乃至于把它提升,所以印度文化从婆罗门教发展到佛教,算是一个高明的跳跃。而佛学呢,又分为我们现在的原始佛教跟后来发展的大乘佛学。相对于大乘,我们常常说这个原始佛教叫作小乘,其实现在修原始佛教的越来越多,以后我们讲话要小心一些,尽量不要讲小乘这个词语,因为他们听到不习惯,他们不高兴。其实不要不高兴,因为小乘是相对于大乘而说,所以客观地说大乘、小乘也可以。

 

后来佛教发展、发展、发展,到汉朝的时候,就渐渐地传到中国来。中国是一个好学的民族,中国人学习佛教是非常认真的,叫作地毯式的吸收,佛教所有的宗派我们中国都接受,就是佛教所传来的书以及他的这些和尚——所谓的“远来的和尚会念经”,真的是“远来的和尚会念经”。因为最初啊,这书都没有的时候,这些佛经都是靠远来的和尚念出来的经记录下来的;先念出他们印度文的经、印度语的经,然后跟汉人一起翻译成汉文,这叫作“远来的和尚会念经”。这样子翻译,然后吸收,所有的印度有的宗派,我们中国都有。这样一直发展了五、六百年,从汉朝发展到魏晋南北朝,发展到隋朝就已经相当成熟,所以到了隋朝、中国人就自己开宗立派。什么叫开宗立派?就在佛教原有宗派之外,再自己开出宗派。凭什么呢?不是凭自己的聪明啊、是凭读经,读印度的经典,而自己去了悟这些经典的内涵。他们认为,印度所传过来的宗派还不能够尽佛的本怀,就是释迦牟尼佛心中的最深的愿望,还没有被发现,而中国人因为读了这些经典而发现了,所以就创造了所谓天台宗;隋朝时,中国人创造了天台宗。天台宗是智者大师所创,到了唐朝,贤首大师又自己开了一个宗,叫华严宗;后来又有六祖惠能大师成熟的禅宗。天台、华严跟禅宗这三宗,是中国人学习印度佛法以后成熟的表现,而这三宗是中国人自己开的。这三宗的开创,不是在印度佛法的外围开,当然也不在内部开——内部就不要开了嘛,印度已经有的佛法它已经是内部了——是我们学了印度佛法之后,不是在外围再开出去,而是提升、提高,调适而上、高明地开。所以这三宗都是佛教里面最高明的思想、最高明的法门,叫作圆教,圆满之教。于是我们就可以说,印度这个民族的智慧,从印度教到佛教、从佛教小乘到大乘、从大乘一直到圆满之教,中国人都吸收进来了。印度人后来不信佛教,中国人替他信,信了二千多年,一直到现在,全世界信佛教最多的人是中国,信得最深切的是中国,产生高僧大德最多的也是中国——快鼓掌,不是为我鼓掌,为我们的祖先鼓掌!你有这样的祖先,你不觉得光彩吗?你为什么还觉得生为中国人是一个不幸呢?窝囊呢?你自己为什么要窝囊呢?继承文化是你的权力,不是你的包袱啊!

 

但是啦,觉得我们祖先有光彩,也还是不够的;固然首要要觉得祖先光彩,你不要先咒骂祖先,但是觉得祖先光彩还是不够。有一次,我去山东临沂演讲,主办单位让我隔天早起,本来隔天是九点演讲,八点半要吃饭,但他说七点半要起床,起床后要赶快出发。去哪里呢?说去看我们临沂的祖先的光荣,我们去看两个地方,一个就是孙子的坟墓,现在出土的《孙子兵法》;那么第二个呢,去看王羲之的故居,王羲之以前所居住的地方。那我说可不可以不要去,他说你居然来到这里还是勉强去吧,我说起来太早不行;但他们还是一定要把我拉去,于是就勉强跟他们去了。去了到处参观,参观完了以后,他们很高兴地问我说请问先生看了有何感想?他不知道我是不想去的。他问我有何感想,我就说,我很为临沂的人,第一点感觉到骄傲,有这么好的乡贤;第二点呢,我为临沂的人感觉到非常地不应该——我不能讲可耻啊。我说,有这么好的乡贤,假如我们不能够出几个将军,至少还应该要出几个书法家啊。你光让我来看王羲之的故居做什么呢?我看现在,假如没有什么书法家,让你们的小学生现在就开始练书法,全临沂的小朋友都写书法,这样子我就高兴了。他们听了很没有面子。

 

所以各位,一方面我们说,我们不可以数典忘祖,因为我们祖先并没有对不起我们,我们祖先很努力;你不要由于其他的一些令你现在不满意的东西,那些环节,然后你一概否定。何况你现在不满意那些环节——所谓民主与科学,这等一下讲,跟等一下要讲的内容有关系的——何况你所认定的这些东西,它们的学术范畴是不一样的,你不跟它搅混在一起。你没有民主跟科学,并不代表儒家就没有用,道家就没有用,佛教就没有用。你头脑要清楚一些啊,这就是我们担当责任的第一步,头脑要清楚,要了解历史,要了解来由,要知道自己的定位。所以我们刚才说到东西文化,先讲东方文化,东方文化就只有这两支是高明的,不是说其他都没有表现,但它们不高明、不够高明,这是可以用学术来讨论的,这不是我们看不起哪个民族,不是的;有就有,没有就没有嘛,我们也不自大,但是也不要自己看不起自已,就事论事。

 

好了,既然印度文化最高明的学问被中国人所吸收,全盘吸收,而且不只是吸收,他还有发扬。这个发扬呢,它变成是中华文化的主流,所以从唐朝以后,我们中华文化的主流就有三支了——本来儒道两家,后来变成儒释道三家。为什么别人的文化也是你的文化,而且是你的主流呢?中国人是没有这么小气的,他认为所有的文化都是人类的文化,所有的智慧都是人性的理性所开发的;我们也是人,既然我是人,为什么印度人开发的智慧我不能承认、不能学习?所以中国人就学习佛法,而且很恭敬地学习佛法。但是这样学习佛法,有没有变成佛教国家呢?没有。这些和尚有没有反过头来去骂孔子、老子呢?没有。只有到现在,这个非常无聊的时代,才有一些和尚来骂孔子、老子,不要说骂啊,至少说孔子只是一个世间的,刚刚开始修行的儿童,叫作孺童,对不对?告诉你这些人对不起自己的祖先,他不可能成佛!中国没有变成佛教国家,你要知道,西方人,这个基督教传到哪里,他打遍天下无敌手,任何一个民族都变成基督教民族。佛教这么高明的智慧传到中国来,中国人这么认真地学习,把它引为自己文化之主流,但中国人并没有变成佛教国家。你就知道什么叫作中国人,什么叫作孔子的教训!现在啊“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啊,现在什么都没有了,儒家没有、道家没有、佛家也不见得有多少……中国人悲哀啊!

 

西方文化的发展

 

现在我们再讲西方。什么叫作西方文化?西方的民主,它可能比东方的民主还要多样,而且它互相吞并的历史变换啊,比东方还要复杂。虽然变动这么大,我们还是可以从大略上来了解西方文化。怎么来了解呢?西方文化可以说分成两大支,由两大支传统共同组成,一支是希腊传统,一支叫作希伯来传统。希腊传统是哲学传统,开出各种学问,乃至于开出近代科学——民主也是从这里开出来的;另一支是希伯来传统。什么叫作希伯来传统?希伯来这个民族所发明的一神教,它成为西方人共同遵守的传统,这也是非常的高明的,也是理性的开发。

 

首先我们讲希腊传统。这种追求学问的传统它也是人类理性的表现,因为人类生而有知的力。朱熹曾经说:“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这叫作格物致知。也就是说,我们人类一生下来,都有知的能力,这个知的能力,就是以我主体的认知心灵来面对我客体的道理,这个主体的认知能力可以了解它、了解这个对象的道理,这就是我们知识的能力、知的能力。这知的能力从哪里来呢?它是天生的。而这个知的能力呢,它有一种标准,这种标准也是内在于人性;你有知的能力就有六根,眼、耳、鼻、舌、身,面对色、身、香、味、触,而你的思考的能力可以面对法、面对概念。这种认知的能力而能够认识的对象,包括外在的对象以及内在的对象——外在的对象就是天下的万事万物,内在的对象就是你思考中的概念——你正在思考中,你思考着你的思考,这个你把你的思考当作你的对象,这也是一种知的能力。这知的能力是与生俱来、是有标准的,它是可以很清楚明白的,是非对错是可以说的。你把这个知的能力用得很好,是者还其是,非者还其非,而且用得非常地精细,一步一步地推演,于是我们就可以渐渐地去了解世界所谓的物的理,即物理。而我们用这一套知的能力,来思想我们的思考,我们就可以成就一些哲学,成就一种知识系统——不管是物理学、还是哲学,在西方人看就是一个知识系统——这个系统它是互相勾连的,这个互相勾连它是有一定的标准,它是可以客观化的、重复的。这个了不起,可以把心灵运用得越来越纯熟,乃至于产生现代的科学;西方人这个每一个朝代累积的这么多的哲学理论,统统是由于这个认知心灵的发扬,这个了不起啊!这也是人类的理性,只是这个理性在知识上的运用,理性在思辨上的运用。

 

西方人还有另外一种理性上的运用,这种理性上的运用,不是知识型的,是宗教性的。这宗教是一种什么样的宗教呢?是提炼而抽象的宗教。这很合乎希腊的那种知识的精神,知识的精神有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就是抽象的能力。当我们人类在生活当中遇到困难,会产生恐惧,这种对于恐惧有一种崇拜,就会产生很多的神,也就是创造超能力的存有;像大风、大水,为什么它会发生?没有办法解释,我们用人为的能力达不到,它一定有更大的存有在操作,于是就把这些存有称为风神、水神。每一种事物,只要超乎一般人的能力之上的,都有神在管,这叫作多神教;这是所有人类最先产生的宗教,任何一个民族统统最早期都是这种宗教,有些民族到现在还是这种宗教。多神教到了希伯来人那个时候,它渐渐地抽象化成熟了。什么叫抽象化成熟呢?你看希腊神话中的诸神,都各有他的执事,都各有他的职位,都各有他管的事情,每一个神管一样事;而这个神呢,他们还有组织,他们还有爱恨情仇,有些时候还会去抢别人的恋人。这种神离人间太近了,而且这个神能力不够,因为一个神只管一种东西,所以我们还要把他抽象化,创造更高的神,管更多,一直抽象、一直抽象……抽象到最后成为一个神,他掌管一切,叫作全知全能,到最后耶稣说全爱。这个全知全能的神是不是最高的神?当然是最高的神。全知全能的神要有几个呢?一个就够。这叫作一神教。所以一神教就藐视、就看不起所有的多神教,认为所有多神教都在祟拜魔鬼,只有我这个才叫作真神,又叫作唯一真神。

 

各位,这不要说是宗教情操,人类的思考能力越来越抽象,它就越高、越纯粹,一定要达到形式的形式,也就是纯粹的形式为止。把超越的存有人格化,到最后变成唯一的神,这是一体的啊,这个跟思考力有关的,思考力不够你思考不到这么高。所以一神教出现以后,就注定了要打败所有的宗教,而成为普世的宗教。所以各位,遇到一神教要恭敬啊,他们为什么那么多人信,这是有道理啊,这道理在哪里?在人性啊,在人的思考能力。所以一神教发明之后,西方人就走一神教的路,而西方的一神教到了近代,刚才说过,走到哪里,都是打遍天下无敌手。

 

西方的文化就这两支,这两支它是形式差不多,都往抽象的路走,但是一种呢是现实的学问,一种是超越的学问。这两支它们互不相干,西方人到现在还懂得这一套,懂哪一套呢?就是知道科学不是宗教,宗教不是科学。了不起,聪明!只有中国人,既说宗教即是科学,又说科学即是宗教,这个头脑混乱!你怎么全盘西化呢?人类理性的成就,就这么两种啊,西方人分得开,了不起啊!不过呢,我这是胜意,只是往好处说的,把他们看好的说法;或者说,一些高级知识分子、一些明白人,他是看得清楚的,西方的有些人还是看不清楚的,要不然哥白尼跟伽利略怎么会被迫害呢?就是把宗教跟科学混淆在一起了嘛。所以西方还是相当糊涂的啦!不过,他们真正的知识分子是分得开的,所以西方的科学家,或者信宗教,或者不信宗教,但是他们绝不说上帝是假的,他们在上帝面前还是要下跪的,牛顿也是如此。但中国号称知识分子的人,是分不开的,百姓分不开没有关系啊,你号称知识分子像胡适之、陈独秀这些人,分不开就是罪过,你不该做知识分子,你不要做青年导师!这是很难分别的啊,但是人家分得开,各位,这叫作清楚的头脑。人类理性有多种的表现,你要有多种的能力去面对,而这多种能力原来都出自同一个心灵,这一点非常重要,今天的重点就讲这个东西。

 

现在所有的人类理性的表现只不过是东西两大文化,而东方文化有两支,一支是中国文化,一支是印度文化,现在印度文化被吸收到中国米,成为整体的中国文化。西方文化有两支,一支是希腊,一支是希伯来,他们自己调整得相当良好,尤其是路德改革他们的宗教以后他们调整得非常好,不再有宗教战争,宗教不再迫害人了——但是有些科学还是要受宗教的限制,像这个克隆,复制动物,乃至于克隆人,这个宗教界还是要大声疾呼的,只是现在科学家不大听他们的话,这也是人类的悲剧啊,人类不应该如此。所以现在西方的文化啊,产生相当大的危机了,他们的科学跟宗教虽然调得很好,但他们并不是一体性的调和,而是暂且不管这件事情,或同意这件事情不能管,因为西方人的智慧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所以西方文化的危机是客观的,也就是说,这种文化它几乎必定要走上这个危机。其实科学本身,它虽然发自于人类理性,但它到底发自于人类理性的多深呢?人类的理性是有深度,也就是有高度的差异的啦,不过这不容易了解,现在我们也暂且不谈这么深的问题。我们只谈东方有东方的表现,了不起!西方有西方的表现,了不起!从古以来,每一个民族都表现了自己的表现、继承发扬了自己的民族的传统,这已经是非常值得我们尊敬的了。

 

一直到近代一百年来本来应该是近三百年来。三百年前,明朝末年,本来人类的东西方文化就应该互相见面,因为那个时候航海术已经相当发达,西方人到东方来,已经相当方便了,而且真的有西方人,像利玛窦他们,真的来到了中国,而且跟中国人接触。利玛窦这些人呢,他们都是高贵的人,心胸都很开阔,所以他到了中国以后,他就观察中国的国情,然后也跟明朝人一样,戴起了高帽子,穿起了汉服。而且他们容许,不只是容许,还上报教皇说,中国这边有一种特别的一种崇拜的仪式,他们拜祖先;这个拜祖先不是拜魔鬼,他不是多神教,这拜祖先是他们圣人的教导,为了表达他们的感恩之情,所以他们的拜祖先跟其他的宗教拜魔鬼是不一样的,我们是不是也准许我们的教徒在中国拜祖先呢?所以这些洋人在中国拜祖先,是得到教皇允许的。各位,像这样子高贵的心灵来到中国,而中国的士大夫像徐光启他们,也跟这些西方的传教士做朋友,互相学习。传教士学习中国文化,中国人也学他们的科技——那时候中国的科技也相当地发达,但西方人也有相当的成就。比如他们的医学跟中国不大一样,但是他们的医学不见得高过中国,毕竟有中国没有的一套;他们的天文学跟中国的天文学可以互相印证;他们的航海学比中国发达,本来中国的航海学也是全世界一流的,但自从明朝初年郑和下西洋之后,这种航海的功能就没有人做,朝廷也没有鼓励了。当时候,西方人对于天文、航海、地理、测量等都有很好的成就,中国人就跟他们学,也有相当多的著作留下来。这些著作我们现在统统都没有人再读,其实这些著作都还有相当高的价值,中国人这样好学,就等于汉朝印度和尚到中国来一样,他们有一本书就翻译一本,翻译出来就研究,到最后中国人可以因为研究这些经典而自己开宗立派。

 

假如从三百年前,我们就这样子接受西方的文化,我们就这样子研究,我们到现在还是这个样子吗?很不幸的是,到了满清时期,意大利也强盛起来了,意大利也开始往世界航海,也往中国送传教士过来——先到中国来的是西班牙的传教士,因为西班牙比较强盛——于是就有两派的传教士,而意大利的传教士禁止中国人拜祖先,他们叫中国的信徒把祖宗牌位拿出去烧了,惹起清朝皇帝的震怒,康熙皇帝下令驱走所有传教士,不准他们入关,这叫闭关自守。所以闭关自守这句话是有历史意义的,它是有特定内容的,就是禁止西方人进入中国。这样一闭关,就闭了两百年。西方人从希腊以来,他们的科技进展是很缓慢的,一直到近三百年来,从哥白尼、伽利略之后,又加上文艺复兴、工业革命,在这三百年之内,他们的科技突飞猛进。

 

面对中西文化交流的大时代

 

明朝之前,中国的科技是领先世界的,明末到清朝这两百多年以来,西方的科学突飞猛进;加上到了后来,他们又有民主革命,演变成民主国家,那更是人类在民主的思想上的成熟。全世界的所有民族,都一直在寻求政治的合理性,因为政治的变动,所谓“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情,民不聊生,没有一个民族愿意这样子;但是要寻求一个政治的合理的转化,寻求一个合理的方式、不流血的方式,这是不容易的。人类的文明两千多年来,整个这么多人的智慧,居然没有办法,西方人,或者说时机成熟、或者说他们真有学问,或者老天也给他们一些眷顾吧,种种因素加起来,他们的思想容易引发,发展出了民主的政治。科学、民主,五四运动所向往的西方文化的主题,在明末清初时期,西方人才快速发展,并且超出中国;而中国在这两百多年以来,满清这一朝,他除了把西方的思想完全封闭在外之外,对自己汉族的儒释道三家的思想也处于封闭的状态,大兴文字狱,控制汉人的思想;所以这三百年是中华文化日渐没落的时代,而这三百年是西方文化日渐成就的时代!各位一定要了解历史,你才能够知道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的意义,我们才不会受骗。

 

到了清朝末年,西方人已经横行四海了,所以又到中国来了。他们到中国来的目的是什么呢?不是传教,是要做生意,要赚你钱;乃至于他们妄想他们也可以跟他们去到美洲、非洲一样,所向无敌。所以他们带着什么来呢?带着商品,或者是带着军队,叫作船坚炮利。来做什么?要跟中国人打交道。他打交道的目的是什么?第一个赚你钱,第二个要把你变成基督教国家,就这两个目的。同化你的文化,这个叫作来叩关;敲敲门呀,你不打开,我就发起战争打你。刚才说,中华民族在这满清统治的两百多年里,是节节败退——不是跟人家作战而节节败退,是自已把自己的民族憋死——朝廷腐败,民心涣散,这个国不成国;在这个时候。当然是每战必输,甚至打胜仗也要赔款。当年刘永福在台湾,法国军队被刘永福打得落花流水,中国人不是不会打仗啊,但他跑到天津来找满清政府投降,而清政府还这样子割地赔款,丧权辱国。近代的纷乱,一直到最后所谓民国建立。

 

民国建立有相当大的文化意义;除了政治意义以外,也有文化意义。政治意义在哪里呢?两千年以来,从秦始皇一直到满清末年,都有皇帝来掌握整个天下,政由皇帝一人出,这个叫作专制。专制不一定独裁啦,独裁是一种行政的风格,专制是一种政治的体制;虽然专制往往造成独裁,不过专制不是一定要独裁的。尤其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都希望皇帝能够做好人,能够做圣君,所以中国知识分子都用天命来压制皇帝,因为除了老天之外没有人能够可以掌握、限制了他,皇帝是一个无限体,一个国家有一个无限体来掌控,就等于我们世界是有上帝这个无限体来掌控一样。那么人怎么可以是无限体呢?所以专制体制是不合理的。于是到了辛亥革命,就推翻满清,建立共和。这个共和不是贵族共和,它本来应该是民主共和,应该是从专制体制进入民主体制的一个关键点,这个就是在政治上的革命的意义。

 

那现在我们因为是文化的讲座,所以我们讲一讲文化的意义。辛亥革命成功也有一个文化的意义,这个文化意义的产生它也有历史机缘,但是也有是偶然的突变。历史机缘就是中华民族自我的自信心的丧失,突变则是缘于某些人,用了一些非常激烈的做法,而这个激烈的做法呢,也应合了这个历史的机缘。什么激烈的做法呢?就是在教育上,也就是在文化的传承上——教育就是传承文化的工作——刚才我们不是一直在讲文化的传承吗?在文化的传承上,从来中华民族的读书人,大概都是读这些所谓的圣贤之教,最多长大了以后再读读道家、读读佛家,其他的杂书所谓的诗词歌赋,当然也是必读科目。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在于思想,这个三教的思想,以儒家为核心,而儒释道三家文化的传承,他们有一个做法,从孔子开始,教孩子的方式,都是能背诵的就让他背诵,背诵什么呢?背诵经典,背诵终生要用的文章,背诵整个民族千年不朽的文章,这叫作读经传统。这读经传统是教育的重要手段,这个重要手段呢维持了两千多年,一直到辛亥革命成功民国建国的元年元月的十九日,也就是中华民国开国第十九天,中华民国的教育部长蔡元培,下令中小学废止读经课程,这是从孔子以来两千多年的大变局。这个变局,不亚于政度制度由专制体制转为共和体制。

 

政治上的影响的层面也很大,但是它还在社会的表层,文化的教育则是深入到人性的底层,从人性的底层拔除中华文化的根。废除读经教育,从此以后,中国人就渐渐不读经了,不读经的结果呢,到现在,就成现在这个结果。现在是什么结果你知道吗?自己扪心想一想,我们对中华文化到底了解多少?有些人连读都没读过,只是耳闻,而这个耳闻,几十年来,都是这些文化要被打倒。最近以来,虽然也渐渐耳闻要发扬这些文化,但我不知道在你的心里,这些文化是要打倒的?还是要发扬的?或有些人是连这个意识都没有、连这个问题都没有,这个问题不关他的生命。他求学是为了什么?上焉者,求学为了出国;下焉者,求学为了谋一个职业。从来没有一个人求学,是为了开发人性的光明之智慧,从来没有人这样想。

 

本来人身难得、中国难生,首先你要传承你民族的智慧;然后现在是什么时代了,我们说东西文化已经面对面了,交通这么发达,信息这么通畅,现在我们人类心灵所面对的智慧成就是千古以来所没有的。不管你是东方人、西方人,你面对的是东方五千年,西方五千年,总共一万年,你要面对人类一万年的文化;假如你要不面对他,那就是你枉为现代的中国人。不要说现代的中国人,现代的人哪,现代人你都枉费了!这种枉费并不是我们对不起国家民族,我们先不要讲那么远,是我们对不起自己的时代,所以凡是爱自己生命的人,你一定要知道你生命的可能性有多大,你一定要让它尽情地完成。假如连这个心态都没有,你什么时候可以完成?我不是说每个人都要成为大圣,做一切的学问,不是的;但至少我们的心胸要能够打开,要有这个雅量,要有这个见识。如果连这个见识都没有,你怎么可能有学问?如果没有学问,你怎么可以成就你的生命、完成你的人格?

 

人生下来就这么一辈子,糊里糊涂选择一个科系读一读,然后谋个职业,过一辈子,难道人生就是这样吗?这是一个大时代,大之所以为大,就是它面对整个人类所有的智慧传统,我从这里说大。再来呢,面对这个大时代我们要负一点责任,什么责任?这个责任不是对国家民族的责任、不是对时代的责任,而是对自己的责任;你尽了对自己的责任,就同时尽了对时代的责任、尽了对祖先的责任,乃至于对你的子子孙孙的责任。这个责任怎么尽?首先要擦亮你的眼,你要开天眼、要看一看,看一看人类心灵到底有多少东西可以发挥。你不要说你一辈子只学这个专业,人类心灵里面有那么多东西可以被开发,你的专业知识只是这么多内容的一小点,那是供你谋生用的,你怎么安于这个就算了呢?你怎么可以叫作知识分子呢?你读十几年书就是为了这个吗?为什么不替自己想一想呢?

 

我们生活在现代,面对这个大时代,本来是我们恢弘的器识,而结果我们恢弘不起来,为什么?我们连这个意识都没有,连想到什么叫文化、什么叫东西文化、我们这个时代是面对东西文化、我们心灵有多少的潜能……连想这些问题都没有。如果你想到了呢,比如今天想到了,那又如何呢?你有没有这种真切感,而愿意去追求呢?这是第一点。第二点,你要有能力去追求;但你从小就没有被培养这种能力,你这种能力被剥夺了,从教育上来剥夺、从国家的教育剥夺你的能力,现在连追求的能力都丧失,这是我之所以痛心的地方!所以首先要立志,其次要增强自己的能力。增强自己的能力,本来是相当困难的,因为时机过了,我常说十三岁以后就没救了,但是中国古人相当地通达人情,他说“死马可以当作活马医”,至少奋斗一下,多多少少不会太对不起自己。所以首先要把自己的见识唤醒起来,你一开口就要治国平天下,你不要一开口我就要去美国、我要去谋个好职业,你不要这样开口,这很惭愧的,这对不起孔子的。心量要先打开,然后培养能力。怎样培养能力呢?很简单,所有的智慧都在经典中,中国有中国的经典、西方有西方的经典;现在我们中国人,先把中国的经典学学。再来说学西方的经典,有,最好,没有我们也只能等待下一辈子了。

 

中国经典在哪里呢?大家都知道。刚才不是讲儒释道吗?这个佛家不是中国本有的,是不容易读的。我看到很多人手上挂着念珠,我问他你读了几篇佛经,他说没有,我说,你最好不要挂。他说,我又不是学佛,不要这样讲,你是知识分子,你连几部佛经都没有读过怎么可以?那佛经读过能了解吗?切己嘛,要体察,不容易的,所以要解行双修。一个知识分子就不应像老太婆一样光念经啊,嘴巴一直念,然后问他念什么,他也不知道。当然,她也有相当的道行,她也有,这个很值得尊敬,但是一个知识分子不可以如此,所以佛家我们先放着。道家也可以不必太早学。你学道家没有用,要学呢,把《老子》读一读,《老子》只有五千言,五千言多久可以读完呢?我保证你半个小时可以读完。你今天晚上回去马上读,你拿半个小时读,我保证你《老子》可以读完一遍。《老子》读完一遍,你将来就可以不用对不起老子了,你今天读一遍了嘛。如果你可以读一百遍呢?一天读一遍,三个月就可以读完了。现在不是放暑假了吗,暑假两个月、快三个月,一个学生立志这个暑假把《老子》读一百遍,不得了啊,你这个暑假是最丰富的暑假啊!我们暑假都浪费掉了,你从小到现在几十个暑假,都做了什么事?留下什么东西?所以你要做有用的工夫,不要做无用的工夫啊。那最重要的是儒家,儒家最重要的是《论语》,把《论语》读它一百遍,这也就是你要对得起中华民族祖先的第一个工作了。古人常常这样,尤其是宗教徒、佛教徒,他要去哪一个地方朝圣——西方的一神教,他们朝圣是五体投地的,三步一跪、九步一叩,走三步就跪下来,五体投地,这样慢慢趋、慢慢趋,一直拜到山顶上,有时候要花去好几年的时间——你读《论语》,不要你跪,不要你叩,也不要几年,很容易就开启你生命的智慧。一百遍,这是我们中国人面对这个大时代,你负起责任的第一步。

 

假如连这一步都没负起来,我看很难啊!你说你现在已经不批判——不是批判,我们谈不上批判——不咒骂传统文化、不咒骂经典、不咒骂圣人了;其实咒骂文化的人他没有权利咒骂,他连书都没有读过他怎么咒骂呢?但虽然不咒骂,有人说我要发扬文化,你说发扬文化你也没权利发扬,你对文化一无所知你怎么发扬呢?而且在这一个大时代里面,你要做一个中国人,大家都知道,整个世界是渐渐地走向一个地球村,一体的世界,国际化的世界,但没有自己的国怎么国际化?这个意识中国人渐渐有了,没有自己的特色是不足以谈国际化的。那自己的特色在哪里呢?我们中华民族不是被别的民族打败,从来没有一个外来的民族要打败你,不管从经济、政治、文化上,而且文化本来也打不败,是中国人自己打败自己,这是不可原谅的罪过!这叫作鱼烂而亡,鱼要死了,首先肚子里面发烂,它自己死了,这个鱼烂而亡就是自亡,自己灭亡自己。孔子在《春秋》里责备自亡,说不值得同情,所以孔子“兴灭国,继绝世”,把灭的国家兴起来,把已经绝的世道继承下来,但是对于自亡的国家就不让它兴,这是圣人的道德意识。我们怎么可以这样自己灭亡自己的文化?作为一个中华民族子孙,你要痛切反省。

 

所以要恢复自己继承文化的能力,这个工夫很简单,只要你找对了路就可以了。将来教你的子弟——你是老师就教学生、是父母就教子女——你一定要教他这一套学问,而且从小就教,很容易就教好的,而且长大以后聪明、有智慧、眼光高远;然后,他们就渐渐地能负担起大时代的责任,融贯古今、会通中西。古今是纵贯的、中西是横面的,古今中外这十字打开的学问,把它收到你的生命中来,或者让它在你生命当中,让它在这里盘旋这叫作“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什么有源头活水?因为你从最高明的地方、从最原始的地方来吸收学问,你不是泛泛地读二手资料,读八十年来的白话文,你就直接读《论语》嘛,中国人怎么不能读《论语》呢?你若想要读《孟子》,就直接读《孟子》、你要读《老子》,就读《老子》,读《易经》也可以嘛,谁告诉你不可以的?是民国初年的那些人告诉你,你不可以读经的,我第一讲的时候就讲“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胡适欺”,你懂吗?不要再受他们欺骗了!你要有你智慧的源头活水,你要从那里来,先读读儒家的经,有时间再读道家的经,或者有机缘去读读佛家的经,读着读着你有相当的底子了,你再去看论文,首先看古人的论文——所以经有传,像礼有三传,春秋有三传,还有各种解释都叫传,叫传注嘛——从经典然后看注解,看古人的各种注解,叫经传。你要读佛经、要读佛书,也是先读佛经再读传。现在有很多法师在教学,教他的信徒只教传,那是不当对的,要先教经,再教传,经比较好教,传比较难教。什么叫作经?就是佛所说。什么叫传?就是论,菩萨所说。佛所说的比较简单,什么意思?他的简单,不是道理简单,是他的语言很简单;因为他的智慧很直接地表达,最高明的智慧,就用浅近的语言表达,所以当下即是、下学而上达,这是圣人的力量、圣人的本色,随机应变,随时是圆满。至于论呢,就是这些菩萨闲来没事,研究这个研究那个,弄了很多概念,弄一套系统,然后告诉你一套系统……这叫作论。这些论很难读的,没有相当的知识、没有相当的思考力,是读不通的,所以不要先读论。先开你的天眼,然后再做你的学问。佛家的经,重要的没有几部,你先读读它们,读了以后再读论;包括菩萨的论、学者的论,这也是容易做的。

 

负起中国读书人的责任

 

那如果你真的要读论,那么就读近代人的论,比较方便,我介绍一下:你要读儒家的书,要读懂儒家的书,你要先把经典,至少是《四书》,先读个几遍;《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至少读上一百遍以上,读一百遍最好,读两、三百遍更好。《论语》读一百遍,《大学》《孟子》各读五六十遍以上,语句稍微熟悉了,你就可以去读一些非常重要的论,成系统的论我推荐牟宗三先生的《心体与性体》,大家记住这本书。“心体”就是心,“性体”就是性,都是体;体就是身体的那个体,那个体是依据的意思,以我们的心作为道德实践的依据,以我们的性作为道德实践的依据。心性之学是儒家成德之教的核心,而这个核心分两路:心体和性体;有的学者走以性为体的这条路,有的学者走以心为体的这条路,所以牟先生就用心体与性体来探讨儒家的根本学问。看过这部书之后,对儒家的了解大概就相当清楚了,而且我认为要真的清楚儒家学问,也只有读这一部书,天下没有别的书可以让你清楚,包括古人的以及近代人的,要不相信,你去读读看。你千万不要说牟宗三是我的老师,我替我的老师在宣传,告诉你,我的老师不需要我宣传,他的名声、他的学问自在天地之中!我介绍这本书,是要让各位,乃至于你的朋友,能够找到一条简洁之路、方便之路,叫作方便法门。这个方便法门不是随便找一个因陋就简,不是,它是走一个最正确的、最平和中正的路,而且直通本源。你一定要看这本书,看过这本书之后,你就可以读儒家一切的书,包括古人的以及近代人的。《心体与性体》,请你记住。

 

要读道家的书,把《老子》最少读它一两百遍,然后把《庄子》内七篇多读几遍,至少读个四、五十遍,读个一百、两百遍最好;只要对于老庄的文句稍微熟了,其他的道家就比较无所谓。那要了解道家的哲学,要从根本上了解道家的学问,请你去看一本书,牟宗三先生的《才性与玄理》。“才性”就是一个人的才,才能、才能的本质,“玄理”就是玄之又玄的道理。我们怎么了解玄之又玄的道理?一般人对玄之又玄的道理是不容易了解的,他只会赞叹,只会在它面前感到轻飘飘的,他不知道这个学问是可以说明的,这个学问是有根源、有去路的,它是有来龙去脉,有一定层次,而且能够达到的一个价值;它有范围、有界限,不是无限的。要怎么清楚认识道家的玄理?你看了《才性与玄理》这本书,古今所有讨论道家的书就能看懂了。这是一条简洁之路、明白之路。

 

你要是读佛教的书,先读它几本重要的经,这个经也可以读它几十遍、一百遍。但是佛经不容易读,因为它是外来的学问而且它有很多的名相;不过读经还是比较好读一点点,稍微好一点点。佛教最容易读的经就是《金刚经》,《金刚经》浓缩就是《心经》;一部《金刚经》几万字,它就可以代表《大般若经》几百万字,一部《心经》两百多字,就可以代表《金刚经》几百万字。所以读《心经》也就可以啦,有空再读读《金刚经》,对于空宗就有相当的印象。接著再读有宗,《解深密经》是它的基本经典;但是这个有宗呢,它的名相是很多的,所以大部分走有宗的人,都从《成唯识论》开始读起。《成唯识论》是玄奘到印度留学十七年的成就。玄奘当初为什么去留学,也是因为对于唯识学有一些疑问,所以他到了印度,最主要研习的宗派就是唯识学:当然,他也把各种经典都带回来了,《大般若经》也是他翻译的,但是唯识学是他最主要的功课。印度的唯识学有十家的论识,玄奘把它们的书全部带回来,把它们的道理都研究过,他想要把这些书翻译出来,但是太大、太多了,于是他的弟子窥基就建议老师:你既然对它们已经融会贯通了,何不自己写一本?玄奘听了他的建议,写了一本书,就叫作《成唯识论》;成就是“集其大成”之意,集唯识论十大论识之大成。玄奘的《成唯识论》,是以他的老师戒贤法师这一派为底本,综合其他九大论识,所以他的理论融会贯通成为一本。到目前研究唯识学最基础的,也可以说是涵盖最广的一本书,就是这《成唯识论》;修习唯识学,要读这一本。这当然不好读,因为不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学问,你要读也要用相当的工夫。不过没有关系,现在这些书你如果不能读得很广、读得很多,请你去看牟宗三先生的《佛性与般若》,就能够对佛学有一种根源性的了解、系统性的了解,而且不仅是了解印度佛学的基本道理,它还可以了解中国佛学的发展。“佛性”就是讲佛的性,与般若,这个“般若”就是空智。牟先生认为佛教的发展,就是佛性、般若这两条路,一直往前推进地发展,所以了解佛性这个观念,了解般若这个观念,你就了解整个佛教的意义了。

 

尤其《佛性与般若》这本书,是以天台宗来作为核心——印度所有的宗派分为空、有两宗,把空有两宗的道理、根本的道理都讲清楚的是天台宗,所以天台宗吸纳印度所有的宗派——天台宗之后还有华严宗及禅宗。接着天台、华严、禅这三宗还可以作比较,这么高明的宗派都还可以做比较,这是非常精深的思想才可以做到;所以读牟先生的书,读到《佛性与般若》,那真的是天外之书,真的是人间罕见,这个是最高哲学!

 

读了这三本书之后,你去读西洋哲学,简直就像吃水果那样简单。这完全是理性的思考,我在前几讲讲过,要如何训练你的思考?要跟着明白人,走明白的路,你跟着他走、渐渐地走,就明白了。所以要建立自己的思考能力,把自己的头脑建构成立体型的、系统性的架构,你一定要跟着有这样的功力的人去练习。假如我们能够读过这三本书,对中国的儒释道三家就有相当清楚的认识,而且永远不会糊涂,不再糊涂;你会深深地喜爱它,乃至于把它当作自己生命非做不可的学问,你将会感觉到无穷的幸福,不仅是作为中国人的幸福,而是作为人类的幸福!

 

还有,牟宗三先生的学问——他最先做的学问不是中国的学问,他用功最多、花的时间最多的学问,不是中国的学问,是西方的学问——他首先是研究逻辑的,他自己有编逻辑的课本,台湾的教育单位也出版了他的书作为大学用书;后来他研究西方的哲学,尤其是康德哲学,目前中国人研究康德,大概就以牟宗三先生最具开创性了。康德本身是有历史意义、有时代意义的,西方人说:“康德之前的哲学回归到康德,康德以后的哲学从康德开出来”,所以康德是西方哲学的一个集大成者、康德是一个开拓哲学天地的人。牟宗三先生对康德的研究是不简单的,他从康德那里,得到了西方的思考模式,他用康德为核心,就可以上通到希腊,下通到近代;我们如果也走这条路,也比较方便。也就是说,现在吸收西方文化,我们一定不可以像五四时代那样,只吸收他们的成果、只跟着西方人屁股后面跑,我们一定要从它的根源处来吸收,这样子我们才可以生根,西方的文化才能在中国生根,而我们也可以跟着西方人,一步一步地自然开出他们的成果,开出民主科学,如此,这个民主科学才是真实的、才是有根的、才是有生命力的。

 

五四时代所走的路是错误的,他们斩断了中国的传统,移植西方的东西,号称全盘西化;但你自己就没有了根,移植也是假的!所以一百年来,西方学问不能够在中国生根,中国没有自己自发的能力,我们现在的大学生、佼佼者,清华北大有百分之八十的学生立志要去美国留学,这是中国的耻辱!耻辱啊,中国的佼佼者百分之八十都立志去美国留学,而他们立志去美国留学,不是像清朝末年那些小留学生去美国留学,回来是要建设中国,去欧洲留学的目的,是留在那里当奴才!中国的教育办到这个地步,你不反省吗?为什么这样?你根本就不懂这个来由,根本就不知道学问的广大,所谓“未闻先王之大道”,你不了解人家西方人两千多年的发展,他们也是咬紧牙根,有那么多的知识分子,终身的努力,你怎么可以随便仿冒就学到了呢?怎么可能就全盘移植了呢?这条路是不能走的啦!走这一条路一百年来,养成了中华民族的这些子孙,这些大学生没有志气,可怜,不是替民族可怜,是替每一个人自己可怜!所以这叫作大时代,这叫作大担当。今天我就讲到这里。

 

谢谢各位!

 

本站编辑:澤之

 


【专题学习】王财贵教授/中央民族大学/系列讲座:

 

(一)大学生如何企近经典(附视频)

(二)为什么性善论是不容反驳的(附视频)

(三)如何看待《论语》中的糟粕(附视频)

(四)年青人在大时代的大担当(附视频)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本文作者:王财贵,转载自:《王财贵65文集》第四辑第二本《大时代大担当——中央民族大学讲座》。如欲深入了解王财贵教授哲学与教育思想,请关注文礼书院,或购买正版《王财贵65文集》进行学习。

(2)
王财贵(季谦)的头像王财贵(季谦)作者
上一篇 2021年7月5日
下一篇 2021年7月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