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
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
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
○不亲教也。
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
○夷,伤也。
○教子者,本为爱其子也,继之以怒,则反伤其子矣。父既伤其子,子之心又责其父曰:‘夫子教我以正道,而夫子之身未必自行正道。”则是子又伤其父也。
古者易子而教之。
○易子而教,所以全父子之恩,而亦不失其为教。
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责善,朋友之道也。
○王氏曰:“父有争子,何也?所谓争者,非责善也。当不义则争之而已矣。父之于子也如何?曰,当不义,则亦戒之而已矣。”
编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
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
○夫子,是尊长之通称。夷字,解做伤字。
○公孙丑问说:“凡人爱子莫不欲教之以有成,乃君子不亲教其子,这是何故?”孟子答说:“父之于子非是不当亲教,但以事势论之,有所难行故也。盖父之爱子必教以正道,不纳于邪,使其视听言动皆有准绳,出入起居无或惰慢,方是教子之法。若教之以正,而子或不肯率从,则不免痛加督责,而继之以怒。夫教子者本为爱其子也,今以怒继之,则反伤其子矣。父既伤其子,子之心又责其父说:“夫子徒知教我以正道,乃自己所行未必合于正道。既不率教,且有后言,则是子又伤其父也。父子以恩为主,若至于相伤,则天性之爱有亏,慈孝之理胥悖,其为不美之事莫甚于此,如之何其可行耶!”
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孟子承上文说:“君子之于子,亲教则势有所不行,不教则情有所不忍,所以古人就中斟酌,务求两全,我有子必使之师事他人,人有子亦许之从学于我,恰似相换易的一般,是以教行而德成也。所以然者为何?盖德业相劝,过失相规,这是处朋友的道理。惟父子之间,贵在恩意浃洽,为父的须量其子之才质而养之,为子的须察其亲之志意而善谕之,切不可强其所难,而互相责望也。若使父子之间至于责善,则父有忿怒之色,子有怨怼之心,父子相夷而情意乖离矣。夫父慈子孝,然后家道兴隆,苟或乖离,则家庭之间失了和气,其为不祥孰大于此。此古人易子之教,所以为善也。”尝观古人教子之法,自孩提有知至于成立,未尝一时失教,既委曲调护不至于伤恩,且习惯自然,不夺于外诱,是以不严而化,不劳而成。盖士庶之家欲爱其子,未有不教者,而况于有天下国家之任者乎!贾谊有云:“早谕教,选左右,此今日之急务也。”
编自:张居正《四书直解》
编辑排版:其嘉
【本站推荐】
长期招生 |乐习书院乙巳(2025)招生简章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