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注疏之<离娄章句上>第17章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

孟子曰:“礼也。”

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

曰:“嫂溺不援,是豺chái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

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

孟子曰:“礼也。”

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

曰:“嫂溺不援,是豺chái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与,平声。

援,音爰。

○淳于,姓;,名;齐之辩士。

○授,与也。

○受,取也。古礼,男女不亲授受,以远别也。

○援,救之也。

○权,称锤也,称物轻重而往来以取中者也。权而得中,是乃礼也。

 

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

言今天下大乱,民遭陷溺,亦当从权以援之,不可守先王之正道也。

 

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

言天下溺,惟道可以援之,非若嫂溺可手援也。今子欲援天下,乃欲使我枉道求合,则先失其所以援之之具矣。是欲使我以手援天下乎?

此章言直己守道,所以济时;枉道殉人,徒为失己。

 

编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

孟子曰:“礼也。”

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

曰:“嫂溺不援,是豺chái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淳于髠,是齐之辩士。权,是秤锤,所以秤物之轻重者,故人之处事,秤量道理以合于中,也叫做权。

昔淳于髠因孟子不见诸侯,故设辞以讽之说道:“吾闻男女有别,就是以物相取与,不得亲手交接,果是礼之当然欤?”孟子答说:“男不言内,女不言外,故授受不亲,正以别嫌、明征,乃礼之所重也。”淳于髠说:“男女授受不亲固为礼矣,即如嫂之与叔,礼不通问,亦不可亲相授受者。设或嫂溺于水,生死在仓卒之间,为之叔者亦将引手以救之乎?还是拘授受不亲之礼,而坐视其死也?”孟子答说:“嫂叔至亲,溺水大变,于此不救,则忍心害理,是豺狼之类耳。有人心者固如是乎?盖天下之事有常有变,君子处事有经有权,男女授受不亲是礼之常经,固不可越。至如嫂溺援之以手,是乃事势危迫之际,顾不得情义,便顾不得嫌疑,故揆度于轻重缓急之间,以求合乎天理人心之正,所谓权也。若但知有礼而不知有权,则所全者小,所失者大矣,岂识时通变者哉?要之经权二字原不相离,礼有常经,如秤之有星,铢两各别,权无定体,如秤锤之较物,轻重适平,二者交相为用也。”观孟子之言,则可以识权之义矣。

 

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

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

淳于髠闻孟子行权之论,因问说:“信如夫子之言,嫂溺则当从权以援之,而不必拘于授受之礼矣。况圣贤出处为治乱所关,岂可执一?方今列国分争,生民憔悴,就如溺于水的一般,夫子视天下为一家,亦当从权以救之可也,却乃守不见诸侯之义,而不肯一出其身以援天下,这是为何?岂亦拘于常礼而不能通变乎?”孟子答说:“援嫂之溺与援天下之溺事势原自不同,盖天下至广,陷溺之患至大,如欲拨乱反正,济世安民,必以先王仁义之道拯之,乃能有济,非如嫂之溺水,但援之以手即可救也。吾能以道自重,然后可以出而有为,今子欲援天下,而使我枉道以求合,则先失其援之之具矣,岂欲我以徒手援天下乎?天下之溺不可以手援,则亦不容轻身往见以枉其道矣。”此可见圣贤出处一本于道,固不欲洁身以为高,亦不容枉道以求合,经权之际,自当有辨也。后世以反经合道为权,遂至有违道以济其私者,不亦悖于孟子之训耶!

 

编自:张居正《四书直解》

 

编辑排版:其嘉

 


 

【本站推荐】

 

长期招生 |乐习书院乙巳(2025)招生简章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0)
郑其嘉的头像郑其嘉管理员
上一篇 2小时前
下一篇 1小时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搜索一个关键词,开启您的儒学自学之旅……
(点击底部搜索菜单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