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触大者为大人,感触小者为小人

先生一日立于河梁,语同学云:

吾侪生于今日,所有之感触,诚有较古人为甚者。古之所谓国家兴亡,实不过个人争夺之事耳,今则已有人民垂毙之忧,可胜痛乎!又吾人之生也,必有感触而后可以为人。

感触大者为大人,感触小者为小人,绝无感触者,则一禽兽而已。

旷观千古,感触最大者,其唯释迦乎?以其悲愿,摄尽未来际无量众生而不舍,感则无涯矣。

孔子亦犹是也,“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何其言之深切也!“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程子谓其量与天地相似,是知孔子者也。

 

编辑排版:其嘉

 


【相关阅读】

 

讲中国哲学史为什么从孔子开始,不是从老子开始?

这个时代,缺少使人“明”的学问

为什么只有中国人才可以负担起融贯中西的责任?

苏格拉底与孔子教导弟子的方式有何不同?

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版权意识?

六经与诸子百家的关系

孔子一无政治权利,二无经济实力,三无神迹,凭什么成为“教主”?

留得一分杀生不澈底之心,即宇宙多一分生意

关于孔子,关于儒学,这段话说的最通俗、最简明

其实我是懂历史,只是不记得历史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本文作者:熊十力,转载自:《十力语要》。

(0)
郑其嘉的头像郑其嘉编辑
上一篇 2021年10月1日
下一篇 2021年10月4日

相关推荐

  • 季谦先生:对人性的把握不一样,导致其修行的入路不一样——儒释道三家综论(二)

    这样,儒释道三家对人性的把握不一样,导致其修行的入路不一样。不过,佛家的佛性、道家的道心、儒家的圣性,虽然其原始意义与实践入路不一样,但到最后所显发出来的境界,都是超越的,其内容都是无限的,都是相通的,都是盖天盖地,涵摄一切。如果不是这样就不是大教,所以三教都是大教。全世界再也没有像儒释道三家这样的大教了,基督教也有超越面的肯认,但是不透。为什么不透呢?上下两面隔绝,其超越的根据是“起绝”的,所以上帝永远在本体界,人生永远在现实界,你只能靠上帝来救赎,你永远不可能成佛,不可能成圣,不可能成耶稣。但是,东方学问就不一样: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人人皆有圣性,人人皆可成圣;人人皆有道心,人人皆可逍遥,皆可成真人。这是人生大智慧,把这两层的分合弄通了,其他道理都通了。牟宗三先生认为这两层的划分是一切哲学的基本模型,世界所有的学问都要收拢在这两层系统内。

    儒学义理 2021年7月29日
    11.9K0
  • 庶民“至愚”而“至神”

    王船山讲庶民是“至愚”,但在另一方面,庶民又是“至神”。在这个意思上,至愚与至神间的分际是很不同的。 由“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来看,民是至神,对为政者的作为有一定的自然反应…

    儒学义理 2021年12月5日
    01.8K0
  • 『珍藏版』季谦先生《论语七讲》第6讲 君子之风——为己之学的步履(附视频)

    请问我们怎么立志?大概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任何人他凭着他自己内在的光明,就可以立远大的志向,所以不需要人替你立志、也不需要人教导;这是一种方式。但是你真的能够自发为这个高远的志向吗?你能够自动自发地从你心灵里面,就能够洞见人生的目的、以它做你的人生方向吗?即使可以,我们也不能够这样地自信。所以还有第二种方法,你要“学”——接受启发。

    季谦文集 2021年7月19日
    01.5K0
  • 曾昭旭:怎样进行意义的创造呢(《让孔子教我们爱》之四十三)

    谁来负责向往理想、善用才质,而接通两者,圆成一体呢?就是每一个当事人自己的创造性心灵,即所谓“依于仁”(取决于每人的心是否能充分呈现他的创造性——仁)。一般粗疏地看,似乎人的才质也可以借由别人的善用而成才,但那样只能成就生命的工具价值,而无法成就主体价值。若扣紧生命存在的核心价值(如自由感、相爱感)而论,毕竟是只能靠每个人自己创造而得。

    情感婚恋 2022年7月1日
    08780
  • 季谦先生:为学次第——第三届“论语一百”夏令营主题演讲

    时间:2012年8月2日 地点: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刚才听到北京季谦教育咨询中心周主任跟“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华传统文化诵读工程”蔡秘书长的谈话,相信大家都很…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