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注疏之<离娄章句上>第15章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móu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liǎo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mào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sōu哉?”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móu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liǎo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mào焉。

眸,音牟。

了,音了。

眊,音耄。

良,善也。

眸子,目瞳子也。

了,明也。

眊者,蒙蒙,目不明之貌。

盖人与物接之时,其神在目,故胸中正则神精而明,不正则神散而昏。

 

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sōu哉?”

焉,于虔反。

廋,音搜。

廋,匿也。

言亦心之所发,故幷此以观,则人之邪正不可匿矣。然言犹可以伪为,眸子则有不容伪者。

 

编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móu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liǎo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mào焉。

良字,解作善字。眸子,是目中瞳子。瞭,是明。眊,是昏暗的意思。

孟子说:“观人之法不必远求,即一身之中其最善而可观者,莫如眸子。盖人之善恶生于心,心之精神见于目,意念一起,即形于瞻视之间,故惟眸子之在人,不能掩其心之恶也。如其胸中所存光明正大,无所隐伏,则其神翕聚,而见之眸子者,必然清朗莹彻,瞭然而精明焉;若是胸中所存偏私邪曲,有所迷惑,则其神涣散,而见之眸子者,必然恍忽蒙昧,眊然而昏暗焉。”心之邪正不同,而目之昏明即异,是眸子不能掩其善,亦不能掩其恶也。即此一端,岂不足以观人耶!

 

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sōu哉?”

度字,解做匿字。

孟子承上文说:“世之观人,固有于言语之间,察人心术者,然言犹可以伪为,而惟眸子不能掩其恶,则观人者,岂可徒信其言而已乎?故必听其言语,以考其心之声,又观其眸子,以察其心之神。其言既善,而眸子又极其清明,则其为光明正大之人可知也。其言虽善,而眸子不免于昏眊,则其为回互隐伏之人,未可知也。合二者而观之,则不出乎容貌辞气之间,而君子小人之情状已可以得其概矣。人即欲掩匿真情,以逃吾之洞察,恐能掩于言,而不能掩于眸子,亦安得而终匿哉?”此一章当与《论语》“视其所以”一章参看。然孔子之观人,推及心曲之微,方定善恶,而孟子之观人,欲于辞色之间,即考其邪正,何详略之不同如此?盖人之制行,或能饰于一时,而不能掩于平日,故虚心而察品流乃定。人之存心,或能匿于所勉,而不能不露于所忽,故卒然而验,臧否自明。有观人之责者,兼而用之可也。

 

编自:张居正《四书直解》

 

编辑排版:其嘉

 


 

【本站推荐】

 

长期招生 |乐习书院乙巳(2025)招生简章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0)
郑其嘉的头像郑其嘉管理员
上一篇 16小时前
下一篇 2小时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搜索一个关键词,开启您的儒学自学之旅……
(点击底部搜索菜单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