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宗三:《中国哲学的特质》目录及原文链接(附编校说明、再版自序、小序)

中国哲学的特质》全集本编校说明(见附一)

再版自序(见附二)

小序(见附三)

第一讲、引论:中国有没有哲学?

第二讲、中国哲学的重点何以落在主体性与道德性?

第三讲、忧患意识中之敬、敬德、明德与天命

第四讲、天命下贯而为“性”

第五讲、孔子的仁与“性与天道”

第六讲、由仁、智、圣遥契性、天之双重意义

第七讲、主观性原则与客观性原则

第八讲、对于“性”之规定(一)《易传》《中庸》一路

第九讲对于“性”之规定(二)孟子一路

第十讲复性的工夫

第十一讲中国哲学的未来

第十二讲作为宗教的儒教

 

附一、《中国哲学的特质》全集本编校说明

 

高玮谦

 

本书是一演讲系列,共计十二讲。前十一讲系牟宗三先生于1962年为香港大学校外课程部所讲,由王煜笔录而成;最后一讲<作为宗教的儒教>系牟先生1960年3月26日在台南神学院所讲,后又于东海大学人文友会中讲,此篇即杨树林根据这两次之所讲,记录、整理而成。

 

此书前十一讲曾以“中国哲学的特质”为题,分五期刊载于《民主评论》第13卷第2-6期(1963年1月20日/2月5日/2月20日/3月5日/3月20日);最后一讲则以“作为宗教的儒教”为题,刊载于《人生杂志》第20卷第1期(1960年5月16日)。1963年6月,台北兰台书局曾将此书影印流通。

 

1974年8月,此书改由台湾学生书局出版,但版式未改。此后,台湾学生书局曾多次重印此书,唯1984年3月及1994年8月两次重印时曾重新排版。1984年3月重印时,牟先生曾对此书作了若干文句上的修订。1997年11月,本书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简体字本。本书之编校工作以台湾学生书局1994年8月之重排本为依据,间亦根据旧版校订文字。

 

附二、再版自序

 

此小册便于初学,但因是简述,又因顺记录文略加修改而成,故不能期其严格与精密。倘有不尽不谛或疏阔处,尤其关于《论》、《孟》与《中庸》、《易传》之关系处倘有此病,则请以《心体与性体》之综论部为准,以求谛当,勿以生误解也。

 

此讲以儒家为主,以其为主流故也。若通过《才性与玄理》、《心体与性体》、《佛性与般若》,再加以综括之简述,则当能更尽“中国哲学的特质”一题名之实,而凡所述者亦当更能较精当而切要。惟如此之简述,内容虽可较丰富,然与西方哲学相对较以显特质,即使不加上道家与佛教,亦无本质的影响也。故此小册题名曰“中国哲学的特质”,纵使内容只限于儒家,亦无过。

 

一九七四年八月牟宗三序于香港

 

附三、小序

 

本讲演是香港大学校外课程部所规定的题目。约定十二次讲完,每次一小时。在这十二次里,想把中国哲学的特质介绍给社会上公余之暇的好学之士,那当然是不很容易的。如果是轻轻松松地泛泛地讲述,那当然比较具体一点,听起来也比较有兴趣。但这样恐怕不会有真正的了解,也不是这个倒塌的时代讲中国学问之所宜。因此,我采取了直接就中国学问本身来讲述的办法。这也许听起来比较艰难一点。但若因此而稍能把握一点中国学问之内在本质,或即不能把握,而艰难之感中,引起对于中国学问之正视与敬意,这也并非无益处。

 

中国哲学包含很广。大体说来,是以儒、释、道三教为中心。但我这里是以中国土生的主流——儒家思想,为讲述的对象。其余皆无暇涉及。

 

本讲演并无底稿。在讲述时,托王煜同学笔录。口讲与自己撰文不同,而笔录与讲述之间亦不能无距离。如果我自己正式撰文,也许比较严整而详尽。但有这个时间限制的机会,也可以逼迫我作一个疏略而扼要的陈述,这也自有其好处。而王君的记录也自有其笔致。换一枝笔来表达,也自有其新鲜处。顺其笔致而加以修改,也觉得与我原意并不太差。紧严有紧严的好处,疏朗有疏朗的好处。是在读者借此深造而自得之。

 

本站编辑:澤之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本文作者:牟宗三,转载自:《中国哲学的特质》。

(1)
牟宗三的头像牟宗三作者
上一篇 2023年5月29日
下一篇 2023年5月2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