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谦先生:说卦传(四)

导航:更多读经教育与季谦先生文章,请点击查看《王财贵(季谦)先生文章视频总目及链接总目及链接


 

2008年12月2日

 

台湾有一位广钦和尚据说得了道,很有名,有人把广钦跟六祖慧能相比配。他原来是乡下孩子,不认识字,他刚出家时,因为没有什么才能,师傅就叫他管打板。在寺庙里面打钟是礼佛的,他不是打钟,是打板,打的是木头。“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木头也是乐器,现在不是有木琴吗?一块木板挂在墙上,到了起床、用餐、入夜大定时间,就用一根棍子打,壳壳壳……木头的声音也传得很远,壳壳壳……很远都听得到。寺庙大概都是四点半就起床,九点半睡觉,睡七个小时,打板的人要更早起床。有一次,广钦小和尚睡过头了,过了十分钟,他起来赶快跑去打起板。但那天他很难过,他想,全寺有五百人,一个人慢十分钟,就是慢五千分钟,怎么还这五千分钟?也因为这一件事情,他想了很多,他想如果整天在这里打板,也不是办法,修行最主要的是悟道。所以他就跟师傅说,他要去修行了,师傅问他怎么去修行?他说要带着一袋米到山里面去,找一个地方修行,大家都不要来找我,若饿死了,也就算了。师傅看他很有志气,就答应了,给他准备一袋米,他背着米就上山去了,找到一个山洞,就进到山洞里面开始打坐、修行。食物很快就吃完了,怎么办呢?他忍受饿肚子,尽量不出山洞去,后来,他打坐出定,睁开眼睛来,唔,眼前有一堆水果,原来是猴子采来给他吃的,从此,他就不必出洞找食物了。从此他一辈子喜欢吃水果,号称水果师傅。这么一个不认识字的人,却有志气,一个人要有志气。

 

好,我们再来看第六章,念一遍:“第六章。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动万物者莫疾乎雷,挠万物者莫疾乎风,躁万物者莫熯乎火,说万物者莫说乎泽,润万物者莫润乎水,终万物始万物者莫盛乎艮,故水火不相逮,雷风不相悖,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

 

第一句话很重要,可以把它看作是对“神”的定义,这个“也者……而为言者也”的句法结构,就是一种训诂或定义句法。翻译起来就是“某某是某某的意思”,“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就是“神是就着妙万物而说的”,也就是说“神是妙万物的”,这样子不就是一个定义了吗?定义是一种主谓词意义相当的命题。“花是红的”,“人是有死的”,“神是妙万物的”,前面的叫主词,后面叫谓词,谓词是来说明主词的,或是说明了部份的意义,或是说明了全部的意义。“花是红的”,红是花的属性之一,主谓词的意义并不全等。“人是理性的动物”,这种定义型的句子,主谓两方的意义原则上必须全等,谓词才能界定主词的意义,就是理性的动物意义跟人要是相等的,人的定义才定得住。全等还有另一种,就是絶对的全等,譬如说“白笔是白的”,这种“a是a”的句法,是反身的全等,是絶对的对。这个“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我们把它当做定义来看,神是妙万物的,意思也就是说,妙万物是神的本质,这就是定义型的命题,神跟妙万物意义等同。那么什么叫做妙万物呢?妙本来是形容词,但在这种句法中,要当动词来看,妙者,妙运。妙运万物,能够精巧地运作万物,也就是创生万物。怎么创生呢?用妙的方式创生,叫妙万物。

 

“动万物者莫疾乎雷”,这讲震卦。震象雷,意为动,雷以动的方式来运作万物,没有比雷更能动运万物的。“挠万物者莫疾乎风”,弯屈叫挠,“挠万物”是使万物有所转折、变化。这一句话我在还没有读《易经》的时候就读过,对这一句话很有印象,曾国藩有一篇文章叫《原才》,“原”是推原,推究其原本之意。把一般人容易糊涂的道理厘清,韩愈有《原道》,推究道之原意,黄宗羲有《原君》,推究为君之理,都是很有名的文章。韩愈的《原道》就是探讨什么叫“道”,“道”是一般人的口头禅,不是大家都懂吗?为什么还要正经八百地探讨呢?因为当时佛老盛行,唐朝的天子信道教,而当时的社会佛教盛行,禅宗大盛。因为道家讲道,道家就用道来做家派的称呼啊,佛家也……(按:原文由漏章句)思想,而表达的更加地显豁明白,牟宗三先生说,明末三大儒,或说是清初三大儒,顾、黄、王,三个人都有事功的学问,所谓事功就是外王。宋明儒讲内圣成德之教多,到了明末,天下乱了,亡于异族,所以这些儒者要想挽救天下,所以很关心外王事业。牟先生认为假如——当然历史不能说假如——假如没有满清入关,以顾、黄、王三个人的思想,再往前进,中国很容易接上西方的民主制度。西方的民主,最重要的是立了制度,制度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宪法,宪法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明文规定君王权利的来源并限制了君王的权力,君王权力的根据在百姓。其实孟子老早就说“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丘民为天子”,谁被总统赏识了,他就做行政院长,而谁被人民赏识了,他就做总统嘛。但可惜的是:孟子只是这样讲,没有立下制度。没有制度,那么谁的拳头大谁就把政权拿去了,没有一个公开而合理的制度,就是“打天下”,天下是打来的,所以天下一治一乱,而谁打到了天下,就不放手,就作威作福,予取予求,这是很不合理的,而中国和西方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轮回中,都没有办法。所以近代西方人开出来的民主制度是很可贵的——当代西方民主制度之所以可贵,就是它把“得乎丘民为天子”的人类共同愿望——中国人自古以来都这样愿望,西方人自古以来也都这样愿望——把这个愿望真正的明文化而付诸实践,结束了改朝换代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人类了不起的进步。中国人以前没有走出来,不是中国人没有这个理想,是一直没有从理想设计成制度。西方经过了很长久的奋斗,甚至流血革命。英国立大宪章号称是不流血革命,但法国大革命,就流了不少的血,路易十四不是上了断头台吗?所以要珍惜呀,凡是人类的智慧成就,都要珍惜。

 

曾国藩说“原才”,就是重新探讨所谓“人才”的本义。在这篇文章中,曾国藩就引用到这一句话“挠万物者莫疾乎风”。第一句话就是“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所向而已。”风俗之厚薄从哪里来?来自于一两个人的心态所向而已,“一二人者之心向利,则众民与之赴利;一二人者之心向义,则众民与之赴义”,这一二人就是这些有才华的人呐,有才华的人如果向义——向着道义,则众民就跟着他走向道义的路,向利,则众民就跟着他走向利,接着说“众人所趋,势之所归,虽有大力,莫之敢逆;故曰:挠万物者莫疾乎风”,推动万物、屈挠万物、掩盖万物,最快、最大的是风,这个“疾”当“大”来讲,最大的力量是风。这就怪了,风不是很柔和吗?不然!当风真的是飙起来的时候,真是无坚不摧,所以“挠万物者莫疾乎风”。但当风轻轻地吹,难道就没有作用吗?也不然,万物也在轻风的吹拂中潜移默化。当时民国八十三(1994)年,我刚出来推广读经,就立志要让它成为一个风气,所成立的办公室,名字就叫做“社会读经风气推广中心”,只要风吹过,一定有其影响,古人说“但开风气不为师”,在这个读经已被遗忘一百年的现代,最重要的是重开风气,孟子所谓“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起初默默的,并不起眼,但只要合乎人性,必成为风气,风气一成,则“虽有大力,莫之敢逆”。有些经典的句子,因为得到有识之士的引用,这一句话就渐渐地成为名句,便产生作用,这叫文化,叫传统。“挠万物者莫疾乎风”,一般人很少引用,曾国藩引用得很恰当,启发了我,启发了我对于社会风气的见识。现在读经果然蔚然成风,势将传播到海外,影响全世界,到那一天,你便会知道“挠万物者莫疾乎风”。

 

接下去“躁万物者莫熯乎火”,这个熯通于旱,跟躁的意思大略相似,离卦所象征的火可以温暖干旱万物。“说万物者莫说乎泽,润万物者莫润乎水,终万物始万物者莫盛乎艮”,这些我们在前几堂都讲到了是不是?所以大家不要认为我很有学问,我只是把后面的文章搬到前面来讲,你就认为我了不起,其实没有什么了不起,你们如果自己读过一遍,不必我讲,也都懂了。以上是八卦的卦德。接下来来一个总结,故“水火相逮”,刚才是一一散开了说,现在是两两相对的说,逮者及也,相及,“雷风不相悖”,不相背离,山泽可以相通,“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有了这些卦的相感相通相激相荡,就能化生万物了。不过要注意一下,原来三画卦总共有几卦?八卦。但这一段为什么只举六卦?剩下什么卦?乾坤,乾坤在哪里?就在第一句“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因为阴阳造化,是由神明的妙运而来,“神也者”把乾坤单提出来,推动六卦,因为乾坤推动六卦,六卦“然后能变化,既成成物也”。这又是另外一种分析方法,你可以把八卦并列分析成八类,就是八种德,你也可以把乾坤总起来,领导六卦。读古书,尤其古书中的《易经》,更尤其如果读印度的佛经,心思要活泼,因为它们往往不合严格的逻辑,它们的结构比较活泼,也可以说比较散漫,从各个角度说明,就像中国画有多角度视点一样。这样的思考,虽然不合所谓逻辑,但并非没有逻辑,随着文脉,也能说出一套,我们也要随着文脉去做“同情的了解”,往往也可以有惊奇的领会。我们不管读任何的书,先需体贴古人的旨意,然后再谈创造。活泼的思考和文脉可能更让我们有领悟和创造的机会。如果没有吸收,整个肚子空空如也,很难谈创造,要站在巨人肩膀上,继承古人的智慧,才有机会打开自己的智慧。现在中国人都是数典忘祖了,要谈创造是不可能的,最多只是跟着西方人跑。有一个西方人说,你们中国人是这样子,我们西方人往前走,你们中国人就跟着走,虽然落后了几十年,但毕竟很认真地跟,现在西方发现,咦,中国有东西呀,所以西方人转头了,要向东方走了,中国人怎么办你知道吗?中国人如果也转头,不就在西方人前面吗?但中国人偏不是,还是要往前再走几十年才转头,到最后还是跟在西方人后面就是了。这是一个美国教授说的,他是看准了中国人的性格——不是看准了中国人的性格——是看准了五四以来的中国人的性格。我一直认为中国人不是五四以来才有的,而且五四以来的中国人,从骨子里不算是中国人。

 

第七章。来,跟我念一遍:“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是不是都很熟悉了?这是基本的卦德,其它都讲过了,只剩下“离,丽也”,以前我说“离,明也”,是吗?“离,明也”跟“离,丽也”是相通的。丽是附丽、附着的意思,附着为什么有明的意思呢?在一大片背景中,有一个东西附在上面,请问是背景比较鲜明还是那个附着的东西比较鲜明?一个月亮挂在天上,你抬头是看到月亮还是看到天空?当然是月亮。“万绿丛中一点红”,是万绿明显还是一点红比较明显?当然是红比较明显。所以丽者明也,引申为亮丽,美丽,亮,有闪亮的意思,很容易被注意到,因为长得很美,吸引目光,在众人之中一眼就被看出来,叫美丽。所以离,附也,明也,丽也。

 

接着看第八章。“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这是用一般常见的动物来比配八卦,也就说这些动物的性格,有这个卦象,或与卦德的性质相类似。我们所见的动物很多,这里都是人间常见的或者流传的,譬如龙不常见,但是常被提起。你如果认为它的比配不大合理,那你可以自己比配。比如我出个题目:请用昆虫比配八卦,你可以举出八种昆虫来配八卦。这里用的是动物,我们就照着文章稍微解释一下。乾为马,乾跟马有没有相类似的地方呢?(学生:马勤劳。)马勤劳吗?是牛比较勤劳吧?我们说天行健,一日千里,可以想到马。坤为牛,这个才是勤劳哩,但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想,牛的肚子大,它容受多,有坤象,所谓坤厚载物。又,虽然我们平常说“牛脾气”,但平常的牛都是比较温顺的,温顺就有坤德了。震为龙,因为龙多变,所以善动。还有,龙嘘气成云,云从龙,云多的地方会有雷,总之,从很多地方看,震和龙有许多相关性。巽为鸡,巽跟鸡有什么关系?这个就比较不容易连通起来,一般注解家也很少解释。巽的卦象是什么?风,卦德呢?是入,从这个地方讲起,有人说风来了,鸡就赶快跑,跑到笼子里去——这个好像讲得不大通对不对?。我想从风来讲,风跟气有关,叫风气,气跟节有关,叫节气,节跟时有关,而鸡是知时的动物。怎么有这么多转折?其实也没有多少转折,风是流的,时也是流的,鸡知时,所以跟风有关。这涉及到所谓节气,我顺便介绍一下。

 

所谓的节气,一年有几个节气?(学生:二十四个。)哪二十四个节气?(学生:记不清楚。)先讲节气的意思。气是气候,这个“候”是等候,为什么等候?古人发现地气的变化相当神秘,要等着它,叫候。有一种植物叫“葭”,“蒹葭苍苍”,是芦苇,把芦苇的茎杆子打开,里面有一层内膜,可以拿来做笛子的内膜,叫葭芙。葭芙很薄、很细,把它烧成灰,非常轻,用一个中通的竹筒子插在地上,把芙灰倒进去,然后就等,等那个葭灰飞出来——地气来了!—一以那个时候来定冬至。地有气的,会往上冒,我们感觉不到,只有葭灰这么轻,能感觉到,天文之官就在那里等,这个叫候。所以“候”就变成天地运转温度变化的一个时间定位点,一般把一年的时间定位点分为春夏秋冬分四季,太粗糙了,于是四季又分成十二个月,十二个月还粗,就以十五天左右,为一个气候的改变点,时间之流一段一段的,就好像竹子一节一节,叫节气。有些鸟到了某一种节气就会飞来或者飞去,这一种鸟叫候鸟。在一定地方,风吹来的方向,会因时节而改变,每年每到某个时候它就会吹来,叫信风,因为它可信,可信的意思就是可期待,像一个人有信用。所以气候的候跟信风的信,是同一个的意思。风的方向是有信用的,它到时间就来了,叫信风,气的变化是可以等候的,叫做气候。

 

而气候、节气根据什么呢?黄道面,根据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造成各地方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明显的温度的变化,并带动气流的变化。地球转一圈就是一年,分成十二个月。为什么分成十二个月呢?因为月球绕地球转一周是二十九多一点,所谓一个月是按月亮绕地球转一周的时间,从朔到望到晦再从朔开始。

 

就称为一个月。月亮的圆缺是一套计算时间的方法,称为阴历。因为太阳是太阳,月亮是太阴,以月亮推算历法,所以叫阴历。中国古来的十二个月,是真的指着月亮来说十二个月,因为每个月只有二十九天多,十二个月就是三百五十四天多,差地球公转一周的三百六十五天,大概差十一天,这样累积三年,就要润一个月,润一个月还剩几天,五年还要再润一个月。而中国还有另外一种计算时间的方法就是节气,这个节气跟月亮的圆缺是不相干的,它叫阳历,什么叫阳历?因为以太阳为准。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巡回,就形成北半球气温和气流的变化,以气温和气流为准,叫做节气。现在世界通行的西方历法,中国古来的阳历和它是完全相合的。所以中国人的阴历完全符合月亮的公转,而节气完全符合地球的公转。中国的十二个月跟西方的十二个月不一样,我们是真的看月亮来说十二个月,西方的十二个月是硬切的,把一年成十二段而已。中国古人对地球的公转每隔大概十五天切成一个节,这叫节气,共有二十四个节气。所以中国古人是阴阳合历的,就是看月亮也看太阳,因为太阳是我们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对地球有多少作用还是很神秘的,有些星相学家、通灵者,感觉到月亮的影响很大,听说人的情绪跟月亮也大有关系,尤其是女人,这些渺渺茫茫,我认为不大可信,但月亮对海边的人影响确实很大,因为潮汐主要看月亮。不论月亮绕地球还是地球绕太阳,都是很长远的路程,在那浩瀚的太空中,转啊转啊,千古以来不差分毫,想到这里,我们要感叹宇宙的力量,天地的奥秘!

 

上节课我们讲到二十四节气,哪二十四个?一般人记不全,古人把它整理成一首诗,就好像我们的本义卦歌一样,就比较好背了:“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寒又寒。”来看看是什么意思?四句话里,头一个字是春夏秋冬,第四个字,也是春夏秋冬。第一个字的春夏秋冬,是四季。每一季带出六个节气,共二十四个节气。每一季的起头用“立”字: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立春,我们常注意,因为在寒冬里,期盼春天的到来。立冬也常注意,因为要进补了,有羊肉炉吃。每句的第四个字呢?是各季的一半,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所谓二分二至。现在再来看,立春以后是雨水,立春以后就会下雨。再来惊蜇,冬眠的动物醒来了。再来的春是春分。清就是清明,清明节一定是阳历的四月四日或四月五日。谷是谷雨,就是春雨时至,让农夫好播种。再来是夏天了,立夏到小满,下雨多而水满。芒种,就是农作物已经开花结实了,有芒。暑相连就是小暑大暑相连。接下来是立秋、处暑,就是所谓的秋老虎,虽然已进入秋天,但那一段时间还很热,叫做处暑。露是白露,“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为什么露是白的呢?有时露结了霜,叫白露。秋分以后就是寒露,露又更寒了,后来寒霜满天,叫霜降。进入冬天,从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一步步寒冷。这叫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最有人情味的是冬至,顺便讲一下冬至。二十四节气里有二至,夏至、冬至,但没有人关心夏至,倒念念不忘冬至,我们关心的不应该在那天可以吃汤圆,而是应该探讨那一天为什么要吃汤圆?为什么立冬就要进补?因为到冬天我们要休养生息。那么冬至为什么会吃汤圆?为什么在冬至会有温馨的庆祝?而夏至却没有?我们以前讲过地球绕着太阳转,如果过了夏至之后,太阳越来越往南边走,就越远离北半球,一直远离一直远离,就是寒露、霜降,越来越冷,乃至于立冬,开始下雪了,小雪、大雪,眼看太阳越来越远离,地上的生机越来越弱,假如太阳一去不返,岂不全部絶灭吗?所以百姓一定焦急等待,看看太阳要到什么时候才会转回来,到冬至那一天果然停止南走,而往北回。所以冬至那一天是可庆祝的,因为人类又有希望了。冬至那一天用《易经》的卦象来表示,就是这复卦。上面五爻全部是阴爻,阴气很重,而从最下生起一个阳爻,叫“一阳复生”,这个卦便叫做“复卦”,有没有听过“一阳来复”这个成语?与复卦相关的有剥卦和姤卦,剥是五阴之上还剩一阳,姤卦是五阳之下一阴生。复卦和剥卦的六爻顺序倒过来,叫相综;复卦和卦的六爻两两相对,叫相错。剥卦是阴气一直上长,把阳气一层层剥掉,到了最危殆的时候,阳气重新产生,叫“剥极必复”。因此复卦非常重要,复卦是希望之卦。

 

北宋有一位《易学》专家叫邵雍,字康节,是二程的朋友,邵康节有一首“咏复卦”的诗:

 

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

玄酒味方淡,大音声正希,此言如不信,更请问庖羲。

 

庖羲就是伏羲,羲就是犧,是畜生的意思,伏就是使它顺伏,伏羲就是畜牧业的专家。建筑的专家叫有巢,农业专家叫神农,仓颉是文字学专家,鲁实先先生说仓颉就是“创契”,表示开创契形文字。冬至子之半,就是冬至那天的子时的一半,中国古人把一天分成十二个时,用地支,子丑寅卯……,西方分二十四个阶段,叫二十四小时。子之半就是子时的一半,也就是凌晨零点,这个时刻才是精确的冬至之时。邵康节是易学专家,他传有一本书叫《皇极经世》,推算整个天地宇宙的变化和历史的运转,你问准吗?准不准或者不是看邵康节,而是要看那个看《皇极经世》的人,他有灵感就准,没有灵感就不准。邵康节不仅对大时间有把握,对小时间也很仔细,从这句“冬至子之半”可以看出来。这一刻,看到了“天心无改移”,因为太阳停止南迁,没有完全放弃我们。“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一阳虽然回生了,但万物还未有生长的迹象,谁知道呢?只有易学专家,能够与天地相感应的人体贴到了。唐人杨巨源有首诗: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诗家清景——诗家认为最美的景色,是在春天刚到的时候,那时候柳树刚抽芽,那芽还没转绿,像小鹅出生那个黄色一样,叫鹅黄,而且刚长一半,一半还没有长,这极力形容了春天刚到的情景,真是诗人的口气。“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上林就是国家公园,如果等待上林的花都开得很盛了,那时大家都知道春天到了,大家赶着去看花赏春了,那时阳明山就塞车了,诗人就不去了。诗人最爱的是花还没开的时候。这个叫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呀,谁能体贴天地的生机已经勃然而发了呢?接着进一步形容这时的这种意境,“玄酒味方淡,大音声正希”,这时就好像品尝玄酒一样,味道是很淡的,就好像倾听太音一样,是没有声音的。这两句好啊,意境高。什么叫玄酒?祭神的时候要用酒,用香草酿酒,酒带香气,叫做鬯(chàng)酒,祭祀的时候先要灌鬯,就是以香酒洒在地上,于是酒气就升上来,又燃香,于是空气中就香气絪缊,烟气缭绕,仿佛神明的降临。祭祀的对象越高明,要用越香的酒,祭祀最高的对象是天,祭天要用什么鬯酒?要用玄酒。请问,玄酒怎么酿,你们知道吗?玄酒原来就是白水啊!为什么?因为祭天,已经没有人间的任何美酒可以上供了,所以只好用水了,所以这种水叫做玄酒。“玄酒味方淡”,在冬至的时候,你要品味一下天地寂然不动的景况,就像玄酒一样,没有任何味道,而包涵了所有的味道。“大音声正希”意思一样,大音的大,念作太,太音,就是最大的声音,什么是最大的声音呢?是天地的声音,天地的声音是什么声音?就是天籁,什么叫天籁?就是没有声音而包涵有无穷的声音。所以,没有味道是一切味道的基础,没有声音是一切声音的根本。就好像冬至那一刻是一切生物的本源一样,一切生机从这里发,这个叫做“玄酒味方淡,太音声正希”。你看这文章又美,意思又深,真是好诗啊!“此言如不信,更请问包羲”,邵康节讲这话很有自信,他说我这首诗这样讲,你如不信,就去问伏羲看看,伏羲不是仰观俯察的易学的老祖宗吗,看看他是不是也是这样想的。

 

本站编辑:澤之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本文作者:王财贵,转载自:《王财贵65文集》第六辑《易经讲课录(上)》。如欲深入了解王财贵教授哲学与教育思想,请关注文礼书院,或购买正版《王财贵65文集》进行学习。

(1)
王财贵(季谦)的头像王财贵(季谦)作者
上一篇 2024年4月15日
下一篇 2024年4月2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