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谦先生:真俗不二(《为人与处事——员工培训讲座》)

每一件事都要从人性观念起——记住这一句话,我们最近以来所有在这里的谈话,其实都是围绕这个主题,就是上一次所讲的我们怎么样处理人际关系,怎么过好我们的生活,到最后也是你依照人性。什么都回归人性,你会把握到一条可行之道,而且这个可行之道它将是永恒之道。其实这也是客观的合乎人性的。

时间:2012年9月6日

地点:北京季谦教育咨询中心

 

最近有人提倡吟诵,我正在考虑这个问题,怎么引进吟诵在读经里面。听过“吟诵”这个词语吗?吟诵啊,包含吟跟诵。诵就是读诵,古人说的读诵,这个读最先是深究文意的意思;读书读书,本来现在读书这个词啊,所用的读是比较原来的意思:读本来是“句读”,但是要句读你必先要了解文意,才能够句读,所以读有深究文意的意思。那诵呢,诵就是反复朗诵,文章反复地读。所以我们读经教育,若按照文字训诂来讲,应该叫做诵经,不叫读经;因为读是了解文意、深究文意,我们读经教育并没有深究文意,只是反复地朗读、朗诵,所以我们应该叫诵经。但是若叫诵经会让很多人误解,误会成什么?误会成佛教的,说是不是要敲木鱼。其实他们的诵经真的叫诵经,因为每天早课晚课都要读一样东西,一部经读好几遍。

 

很多人用传统的、封建的、迂腐的、古老的等这些词语来讽刺、来咒诅宗教,其实宗教真的是有这种特质,但它不一定是坏的意思。比如说它是传统的,传统有什么坏呢?传统这个词语是很好的。传就是流传,统就是统序,流传而成统序叫传统。你想想为什么能够流传?能够成为统序不是谁说了算的,它一定有合理性,才能够流传,流传久远才能够成为统序。为什么能够流传久远成为统序,背后的根据是它的合理性,合理性背后的根据是合乎人性。什么叫理性呢,就跟什么叫理想差不多,理想者因理而想,叫理想;一个人胡思乱想想出一套东西说我那个叫理想,从来没有人这样讲。他是有道理的,依照这个道理来去思考,所以真正的道理是依照道理来思考,而这个一思考,它若真的合乎道理,而且越思考、越深、越细、越合乎人本来应该有的思想,这个到达最高的思想,那个理想就会有超越性。真正的理想是超越的,可以叫做理念——理念是西方哲学的词语,尤其是康德很喜欢用理念。理念就是理想中的概念,也是因理而想,但是是一个概念。康德认为超越的就是不在现实中,不是现实人的生命表现,超越于人的现实生命的表现,而我们对它还能够有一些想法,这种想法就是在理性上想法、理性上的观念;它只是一个观念,不能够现实化,所以叫做理念。康德认为人的超越的理念有三个,第一个叫做自由意志,第二个叫做灵魂不灭,第三个叫做上帝存在——讲的太多了,呵呵,大家随便听听,无所谓,听得清楚就清楚,不清楚就留个印象,假如你们有兴趣,以后你们谁来问我,什么叫做自由意志,我可以讲三个月。

 

科学的客观性

 

这些都是蛮高深的,但是最高深的学问是最平常的最明白的,清楚明白、很简单,人人都可以了解。但是为什么一般人不能了解呢?所谓大道至简,大道是很难了解的,不过了解之后就知道很简单,讲了就懂。所以讲学讲学,学问没有深浅,每一个人都有思考的能力,只要去解释了,慢慢地一步一步解释,你跟着这个一步一步去了解,那么到最后都是你的东西;假如你跟着一步一步去了解,了解到半路,了解不下去了,有两个因素造成这个现象,第一就是自己的思考力太差,第二就是这个讲的人不是很清楚。

 

思考力够不够,有些时候不是一定的,也是可以训练的,乃至于第一天思考到这里思考不下去了,再来一次,所以学问很重要,学习很重要。这个思考一步一步的提升层次,越来越高、越来越深,就越来越细,细到超越于现实的世界。人是现实的生命,思考的问题都在现实世界中,超越现实世界就是一个理念,这个理念在康德的定义是虚幻的理念,理念是虚幻的。但是为什么叫做理呢?因为它是合理的。顺着一个道理一直去思考,一步一步的,几乎没有差错,一步一步推推推,最后会超出现实生命、现实世界之外。这很奇怪,很有意思,你若去研究这样的学问,很有意思,也唯有你的思考,思考超过现实世界之外,我们的心灵才能够满足,要不然很奇怪,我们的心灵不满足。所以尼采说人是形而上学的动物,就是说人类都会追求形而上学。所谓形而上就是超越的、超越的世界、形而上世界,形而上学就是探讨超越的世界那一种学问。超越的世界是最简单的,就是上帝,上帝不是在现实中,上帝存在是超越现实之外,但是超越现实之外的这些东西——我们人类是这样想的——他会作用于现实世界,乃至于是现实世界的根源、现实世界的主导。如果人类的思考,没有思考到这里,没有这样子分清两个世界,就代表这个思考的层次还太低,乃至于思考还不够圆满。

 

我这次在广州的夏令营结业演讲也就讲这个两层思考两重学问,我们就不用康德的话来讲,刚才说了超越世界和现实世界,西方人认为是隔绝的,超越归超越、现实归现实,这个形成他们的宗教——可以说西方人的思考形成他们的宗教,也可以说他们的宗教形成他们的思考。那么到底是谁先产生呢?是先有宗教教导呢,还是先有人类的思考?还是互相影响?宗教还没有形成以前,人类就有这种思考模式,从古以来、从希腊开始,西方人就追求这思考模式,这种思考模式就是我跟对方,subject – object,主体跟客体、主观跟客观,我的生命跟我生命外的世界,外在的世界就变成我的对象。这种思考的生命活动的模式,生命活动最大的模型就展现为思考;人类心灵的运用的模型,展现为思考,而思考一定要建立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一定相对,一个是主体,一个是客体—不是客体对主体,乃是主体对客体,因为主体是主动的,客体是被动的,所以主体对客体。因为学问是人的学问,我们现在所说的学问都是指人类所发明的学问而言,大体上是这样讲,先不说别种学问,我们是讲人类的学问。学问往往是主体面对客体,这是西方人主体面对客体,来研究客体,到现在为止还是如此;所以整个世界并没有变化多少,你看它五光十色,各种目新月异,你就着它的本质说,是几千年不变的。西方人就是西方人,从他开始有文化就是一种主体对客体的方式,于是就成就思考、成就知识。

 

主体对客体,能够对客体的主体是什么呢?就是思辨的主体、思考的主体、认识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叫认识心,这个认识的主体,在西方人认为认识主体是很伟大的,我们能够认识世界,我们有能力认识世界、成就知识,我们要在知识的范围里,尽量地去追求、精致地去了解,因为它是客观的,所了解的事物是客观的;你若依照你认识主体的能力,很确实地去认识客体的道理,这种道理是客观的。所谓客观是,大家共同的。为什么这个主体是每一个人自己说的、每一个人的主体认识的结果,它本来是主观能力的认知结果,而会变得客观的呢?这个很有意思的。比如我现在说,这里有一张桌子,桌子上有一把扇子,这是我认识出来的,但是在座的大部分人说,对,你讲得对,这个桌子上有一把扇子。我说大部分人。就是如果有几个疯子的话,会说我错,所以我以后讲什么话大家不要随便说我错,我可能会说你是疯子,呵呵。如果你也是这样看的、大家也是这样看的、凡是人类都这样看的,那就变成客观了。为什么会这样子?你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很少人去想的.为什么我的认识你会承认,而且很多人会承认?还有科学家的那些研究,不管是研究得多深多细……还有,他所制造的帮助研究的机器,也是以客观的知识研究出来的……好,不管他客观不客观,你都用这个机器,你也可以用显微镜看微小的世界、望远镜看广大的世界,那他所说的道理也是客观的。科学是很可信的,因为它是客观的,为什么客观?理由很简单,就是人类的认识心灵的结构大体是一致的。也就是说,你的生命和我的生命,跟所有人类的生命、他内在的认识能力,这种能力是一样的能力。假你认识能力跟我的不一样,那我们就不能沟通了,就无所谓客观。所以这个客观只对人类说客观,你如果对上帝旁边的天使说这个客观,他就不跟你客观,你如果跟有第三只眼睛的二郎神说:“我们这里有一道墙壁。”他会不跟你一样客观,所以对他不能讲客观。

 

为什么客观?因为我们人类认知的心灵是一致的,所以人来认识客的世界,往往是一致的;乃至于更精细的说:“人类的思考的能力是一致的”,所以他所思考出来的结果,不仅是客观的,也是绝对的,绝对客观,你不可能有第二种。我对于现实世界——用眼耳鼻舌身所接触的现实世界——可能有人还认识得不够消楚,或是观点不同,比如我说这个苹果是红的,你在那边看是绿的,或许会有这种差别,它还是相对客观;但是你思考能力的基本表现是绝对客观的。基本能力的基本表现就是所谓的逻辑,越纯粹的事越绝对。逻辑是很准确的、是不可名状的,思想的规则是不可名状的,它是完全客观的。现在有逻辑学,逻辑学已经不是真正逻辑了,逻辑学已经是逻辑的外在化了;而逻辑的外在化用数的数序表现——数序就是第一第二第三、我们的心脏跳一下两下三下……叫数,用数来表现你的思考和你思考的结果,这还是很抽象的。越具象的越不见得客观,越抽象、抽象到原始的心灵的发动,那就变得越客观。所以数学还是客观的,而且是绝对客观的、几何也是客观的,这个客观也是绝对客观的。那数学几何的绝对客观,应用下来研究物理现象的相对客观,让物理现象也尽量接近绝对客观,于是科学就可信了。科学可信我们很容易明白,西方人两千多年来,乃至于到最近二三百年,所谓的文艺复兴以后,带动工业革命一系列的变动;尤其工业革命以后,变得科学独大。为什么科学会变成人们的信仰呢?因为科学是这么样地可靠,这么客观,大家都意见一致。所以有时候想想会惊动人心,怎么这么一致、怎么这么漂亮、这么确定,丝毫不可改变?所以西方人渐渐地科学越来越发达,科学独大,结果整个人类的的学问可能被科学所吞没。

 

而东方人一遇到西方的科学就立即升起一种赞叹,你不得不赞叹,因为你不能反对它,它太确实了。所以中国人现在要做一个反省:科学我们怎么面对他?其实我们面对科学应该来面对科学的原理,面对科学原理就是面对数学几何,面对数学几何就要面对逻辑,面对逻辑就要面对人类认识心灵的能力,这是中华民族要发展科学的一条直接了当有效的路。这是非常重要的,对中华文化的复兴是很重要的,因为我认为中华文化的复兴,不仅是要复兴自已本族的传统,我们所要复兴的是人类人性所有的智慧——认知心也是人性哦。接下来先讲一句,在孟子来看、认知心不一定叫做人性,这很奇怪哦,但是我们也可以广义地说,它当然是人性,而且还是很深的、很细腻意义的人性。这个人性要不要开发?假如你不开发,你有遗憾的、一个民族不开发,一个民族是有遗憾的,所以中华民族要开发,开发科学。但是现在中华民族,乃至东方世界开发科学,是以什么心态来开发科学呢?科学有用、科学确实、科学客观,它客观、确实、有用,这样子就开发,好像也可以有这么一个道理。但到有用这里还可以,这个有用还是相当君子的心灵。有用,君子也可以求用,“正德、厚生、利用”——这是《尚书》 上说的——就是为政者他施政,他追求的政治目的,是要正德,要以道德来感化人;要利用,要有力地去用所有世界上我们所面对的事物,其实科学就是利用;利用的目的是厚生,深厚地培植民生,民生的幸福、民生的富足叫厚生,这也可以利用。中国人在古时候也讲利用,也不一定利用就不对,科学是有用,但是现在近一百年来的中国人对于科学,最主要不是看到它的客观精确,乃至于不是看到它的有用,看到它什么地方呢,看到它好赚钱……就完蛋了。

 

所以中华民族要复兴,现在整个国家注重经济,天天就叫GDP、GDP,这可以讲的,按道理百姓可以讲的,但是主政者、乃至于教育家,不可以在这里着眼,你应该从根本上立根基、从根本上去了解人性,从开发人性的观点来开发所谓的科学。基实这不只是理想主义、道德主义要这样讲,就是你现实主义你要把科学学好,要超欧赶美,要科学就够,你也都要从这条路去走,一定要从能赚钱回归到它有用、它有用回归到它精细精确处、从它精确回归到它客观、从客观回归到抽象,绝对客观。回归到数理,从数理回归到逻辑,从逻辑回到人的认识心,所以"我们教育一定要把观念好好地一百八十度转过来,效果不仅是一样,而且可以更好,效果会更好,这才能真正地吸收科学、成就科学。所以每一件事都要从人性观念起——记住这一句话,我们最近以来所有在这里的谈话,其实都是围绕这个主题,就是上一次所讲的我们怎么样处理人际关系,怎么过好我们的生活,到最后也是你依照人性。什么都回归人性,你会把握到一条可行之道,而且这个可行之道它将是永恒之道。其实这也是客观的合乎人性的。

 

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

 

西方对认识心是这么样地重视,认为认识心作用之伟大,可以成就那么多知识,乃至于现在,证实的确可以成就这么多的技能,甚至要与天争胜、人定胜天,所以尽量地利用了认识的能力,完成认识能力所及的范围,而成就学问科技。但是你要知道一点,在东方世界里面,尤其讲得很清楚的、思考也很细的一个民族——印度民族——印度民族是看不起认识心的。佛教就讲待很明白,认识心是污染心。用刚才的话来讲,那认知心就是现实心,现实世界的心灵,或者是人世的意义,把人当做是现实的存在看的一种心灵。西方人呢,刚才讲过,只把人当做现实的存在看。从他们的思想,或说哲学思想,来讲,他们的科技发达,都是把人当做现实的生命来看。而他们的宗教呢,宗教本来有相当高超的人生体会,这样才能成宗教,它才能够传诸后世,它动人嘛;但是西方的宗教有一点奇怪……说奇怪也不奇怪啊, 因为这很容易了解,因为这也是有相当的客观性的,也就是说,我们来想问题也差不多这样想的啦。怎么想呢,就是,人本来就是现实的存在,人的生命是现实的,在现实世界中嘛,所以很容易认识,人是现实的存在,这点很容易认识,但刚才说人不甘愿只停留在现实,人的思考会超越现实,那么对超越于现实的这种思考,是一种虚幻的概念,它是不可证实的——你的现实上的知识是可证实的,你的理念是不能证实的,是吧?但是如果有一个人说我可能证实超越的理念,我可以在我的生命中证实,那这个人就是非凡人也。在西方的历史中,只有一个人,谁?耶稣,这个非凡人也。

 

那稣之前也有宗教家,但那些宗教家没有像耶稣那么大胆,那些宗教家怎么来的呢,他们叫先知——我们中国用先知觉后知这个词来翻译。什么叫先知呢?先知比一般人事先知道消息, 知道什么消息?知道从上帝而来的消息。懂吗,就这样,那种叫做先知,他们的工作叫做传福音,就是传上帝的意旨。像摩西不是有十诫吗?他上了西奈山,见到上帝。亚伯纳不是梦见上帝和他说话吗?亚伯纳也叫先知嘛,那梦见上帝就是先知,上帝会跟他说什么让他来传。摩西更厉害了,摩西是亲眼看到上帝,这也在西方的世界里唯一人了。所以摩西很有地位,因为他看到上帝嘛,他把上帝的十种戒条流传到人间,替上帝说话。这种叫做先知啊。那么先知就有个特色,上帝来了,他就通了,上帝走了,他也不太通了,呵呵,这好像我们一般的起童、通灵啦,很类似。这些先知都有个预言,说会来一个救世主,先知都有这个语言,结果这个预言就被一个人承担起了,叫耶稣。所特耶稣说他是上帝的独生子——其实上帝的独生子不是“生”,不是父母生孩子这种生,这个独生子的意思要做另外的了解。他是上帝生命的直接显现,显现为人的身体,叫道成肉身,所人耶稣不是上帝的使者而已,先知是上帝的使者,耶稣不是上帝的使者,耶稣直接就是上帝的化身,这叫圣父圣子啊,他们共同的要素是圣灵,叫三位一体。圣父就是上帝,圣子就是耶稣了,他们共同的特质叫做圣灵,他们的灵是通的,所以耶稣的所作所为完全是上帝的展现,叫做博爱,叫做全爱啊!一般人怎么全爱呢?一般人现实的爱没有那么全嘛,你没有那么全,你的爱残缺,你就越受苦,常常会有自私的想法、念头跟表现。你的爱不够,这个很重要啊,你的爱不够就造成人间的痛苦,首先造成自己痛苦,然后造成别人痛苦。所以为什么传上帝的话叫做传福音呢?为什么基督教传福音呢?因为让人幸福。为什么让人幸福?很简单,只有一句话,博爱。你的爱越多,人间就越幸福。注意哦,这个也很重要哦。我们不要认为西方人只会科学,他们的这种宗教思想也很伟大,对不对?爱啊,要多一点啊。爱到最多,爱到最多的地方是什么呢?就是上十字架。为什么呢,因为人生有限的嘛!耶稣走到那里,有人来求他治病,耶稣就给他治了,耶稣走到哪里,大家就跟着,就叫做显神迹。有个妇人身体衰弱,她听说耶稣来了,也要去求耶稣,但是人太多了,她拼命地挤,挤不进去,所以从人群中伸一只手,一直伸伸伸,伸得很长,碰到耶稣的衣服了,碰到耶稣的袖子一下,耶稣就跟他说:“你回去吧!你的孩子活了。”因为这个妇人的孩子刚死,她很伤心,要求耶稣,看看能不能让她的孩子复活;耶稣根本没有看到这个妇人,只是他的衣服被碰了一下,他就告诉那个妇人,你的孩子得救了。这个不是显神迹吗?那耶稣这样显神迹能显多少呢?显不了多少的,世界那么多人,怎么救得完?所以他只好上十字架。他上了十字架了以后就没有肉身了,他的肉身化为精神,化为精神就是无所不在。所以耶稣一定要上十字架,你才能够展现你的博爱。了不起啊,这是一定的,从他一开始传道就注定他要去死……这个你不得不崇拜啊!你不要小看耶稣,我这不是讲宗教啊,讲人格也要这样讲,何况它是宗教。

 

像耶稣这样子,就是两层世界打成一片,是不是?超越的生命在现实中表现。西方人就是要来一个这样子的壮烈,这叫做戏剧性了。所以耶稣的戏好演,演耶稣的戏真是动人啊,孔子的戏不好演,演孔子的戏是自讨苦吃,难怪他没有票房啊,活该!演孔子的故事啊,因为他两层世界,他是两层世界的不可结合,而还要结合,要在这个地方显精彩。如果说以西方人的观念啊,照基督教这样讲,上帝是造物主,人是被造的,现实世界和超越世界划分为两层,这是很清楚的,而这种了解法也是很平常的。

 

科学是从人的基本能力发展的,但科学很难探究人的本质,科学探究的是现实世界的现象,这是科学的,尤其所谓的自然科学的——现在我们讲的科学如果不加以定义的话,那就是自然科学。但有时候用科学用得比较泛滥,凡是有规范的、成系统的学问,都叫科学,所以有些时候我们要看看科学是什么用法。假如科学是自然科学,那就是物理现象的研究;如果是有规范的、成系统的学问都叫科学,那么像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学啊、心理学……像这些都叫做科学,人文科学。所以科学有自然科学、有人文科学。“scence”这个词语,原来是指有规范有系统的学问,有规范有系统的学问都叫“science",但西方的自然科学发达以后,刚才说过,这自然科学之所以成就是由人类的认识心灵而成就,而人类的认识心灵,在人的现实生活中表现是非常突出的,非常突出,所以一般人对于人类表现为科学研究,且研究出科学知识,对于这点啊,很容易就跟它同化,就赞同它;乃至于整个思想,或者在日常生活中的用词用字,一讲到这种科学就难免想到这种科学,这种认知心的对象。于是科学这个词就被“自然科学”所专用了、独大了。科学被自然科学所独大,那我们可以讲一句话,“人文科学”这个词是讲不通的,因为人文就不是自然、就不是物理现象;人文是人类的现象,人类的现象就不是自然界的物理现象;既然不是自然界物理现象,就不是自然科学的范围,以科学的专义来讲、就是被自然科学所专用的意义来讲,这个“人文科学”就不是科学,所以叫假科学,因为“人文科学”它是借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文现象。“人文现象”这个词也是啰嗦了,因为“文”就是“现象”,人文本来就是人类的现象,就是研究人文嘛。那么请问:人类的现象,尤其是人类生命的现象,它的本质,跟物理自然的现象一不一样?这是人类很重大的一个问题,要思考这个问题呀!

 

我们可以这样说,有一样的地方、有不一样的地方,有同有异。为什么有一样的地方呢,因为人类也有自然的、物理的部分啊,就是我们的肉身,我们的肉身是物理的部分。越接近物理的都分,就越接近自然;越接近物理自然,就越能够用科学来处理。所以现在西方的医学,它也令人可信,因为它把人类的身体当做是物理现象来研究,而人类身体本来就具备有物理现象,乃至于大部分都是物理现象,所以它就可以研究你的物理变化,而可以数据化。但是人类不是只有身体呀,人类也有心理呀,叫心理学,心理学也号称人文科学,也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心理。这就比医学研究人类的身体结构和变化,它的精确度就差一级了,对不对? 所以心理学虽然号称科学,或是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但告诉你、越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心理学越不可信,越远离人类,越远离人类的心理,它越接近物理,因为他们是用物理学来研究心理。用物理学的方法研究心理学,完蛋了,把人看成动物了!所以对西方的物理学,我是信的,对西方的心理学我就不大信,信一些,但是不大信。信哪些呢?信那个人类很庸俗的心理。因为人类庸俗的心理就很接近动物,很接近动物就很接近物理。它是物理反应嘛,就刺激反应,但是人类是不是刺激就反应?还有,一样的刺激就有一样的反应吗?这个西方的心理学家,最初心理学家说是,后来就不敢说是,所以心理学不可信。不是有个笑话这样讲吗,一个心理学家做实验——心理学家往往用动物来做实验,其实动物和人不大一样,而做实验,做实验本来是物理学的手法,他也要用动物来做实验,这样就已经差一级了,何况他用动物实验的结果来作为人类心理的这个定案,这是不对的。只可以做参考,不能定案,但是他往往做定案。所以各位学心理学要小心,有可信的部分,有不可信的部分;可信的部分就是庸俗的部分,接近动物的部分是可信的,越接近人,越不可信——比如说这个,有个心理学家做实验,有老鼠,有婴儿,婴儿大概是一岁以前,刚会爬,还不会讲话;给他们做实脸,如果是绿灯亮就给老鼠给它肉,婴儿呢就给块饼干,亮红灯呢,就都打一棒。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这个叫做刺激反应的联系就产生了,所以看到绿灯,老鼠也来了,婴儿也来了;看到红灯,婴儿也赶快掉头走了。好,第二期实验。这个红灯亮的时候呢,给东西,绿灯亮的时候打一棒;刚开始的时候莫名其妙,他们就心存疑感,不过久而久之,过一段时间他们就知道了,红灯亮赶快跑过来,绿灯亮赶快逃。第三期实验,绿灯亮有时候给东西有时候就打一棒,红灯亮有时候打一棒有时候给东西,最初也是混乱一片,然后越来越混乱、越来越混乱,混乱到最后,这只老鼠发疯了,哈哈,而这个婴儿呢,就不看灯了,看你有没有糖果,呵呵,你拿糖果我就来,不是看灯了。从此证明不能够用老鼠实验来作为人类心理的标准。

 

还有巴布洛夫的狗。巴布洛夫也是心理学家,早期心理学家,他在对狗的实验中,给狗吃东西的时候摇铃,每一次给狗吃东西都摇铃,最后呢,只有摇铃狗就流口水。这叫做刺激反应。他做这实验,不是要做狗的学问,是要做人的学问,他就认为人类是有刺激反应的。所以刺激反应学说应用就很广,乃至于应用在教育上,这个叫正加强、负加强,给他鼓励他就精神百倍,责备他呢,他就心情萎靡。那有人就对我说:我们那个团队很难带哎,要一直要鼓励,鼓励的话大家精神就好一点,如果是一责骂他呢,他就非常地沮丧。我就想了:巴布洛夫的狗。人类怎么可以这样子呢?跟狗一样。但是人类为什么会跟狗一样呢?哎,有道理,因为人类有动物性,乃至于人类还有物理性。我前一阵子很认真地练这个达摩易筋经,结果我的身体我的骨头就很柔软,然后一直练,练到最后越练越舒服,怎么蹲啊、怎么跳阿都很舒服;后来我隔了一段时间没有练,今天早上接着去练时,练到腿发抖,哎呦,蹲也蹲不下去、跳也跳不起来……我就说,这个是巴布洛夫的狗,这是物理现象,哈哈!所以人有物理现象,也有动物现象。

 

但是,你要知道,人不仅是有物理、心理,人还有这个心灵,有灵性啊。所谓身心灵的修炼,这样也有道理啊。刚才所说的认识心,它研究物理,最主要是研究物理,然后用这个物理扩大研究一些接近物理的人类现象,也做出了很多成绩,成绩也很大,也不能够完全磨灭抹杀;但是你一定要小心,不可以完全相信,或者说他们没讲到的地方,要用别的学问来弥补、来补充,这个不足是因为他们没有对准人性,人的真正本性,因为它谈得太深入的时候、太接近人类灵性的时候啊,他们这种方法就失灵了、失效了,所以用这种研究方法弄出的数据不可信,我们就不要信。

 

认识心的定位

 

其实只要紧守自己的本性,他们就不敢研究这一层次的学问。那这层学问就不要讲了么?西方人就说:对!不讲了!就这样。这是很霸道的,也可以说是很愚昧的。所以说西方近代发展科学,发展到最后的结果,是被科学所吞没;他们认为对科学的解释,只为了解释科学,变成这样的科学哲学。科学哲学不是有一个哲学体系了来研究科学,他们认为只有研究科学的才是哲学,这不是太霸道了吗。乃至于说学问,也只有知识的学问—。什么叫做知识?就是可验证的。这个验证有两类,一种是逻辑的验证——所谓逻辑实证论。西方在上个世纪曾对这种哲学体系,叫做逻辑实证论,它认为人类的知识,只有两类是可靠的,一个是从逻辑推演的知识,包括数学几何,这是可信的;接下去则是实证的可以证明的,用什么证明?用客观的实验做证明。你可以在现实证明的,用客观的手续证明的学问,才是可信的学问;所以逻辑数学的学问是可信的、可以实验证明的,其他知识都是不可信的。这个不可信的学问,就是人类的情绪、情感,所以情感的语言,不是知识的语言。比如说一个人要有德、要有爱,像这些都是情感语言。这样一来完全破坏了宗教、道德以及艺术的价值,这个就是走入疯狂的境地。把人生的学问,规定得这样地极端,当然这派的学者啊,也不可能成为一个什么大的传统了。但是他们讲这些话也有一些意义,所谓逻辑跟实证,这两方面的学问,他们也讲得相当清楚,讲得相当用心。我们一定要用一种完整的心态,用全人类的心态来看任何种学问、任何一种学派,像这种学派你就可以归类,归类到某一个角落去,把它安置在那里,不要让它泛滥,现在整个中国有些学问是泛滥的。近代西方的学问传到中国来,独大,而且泛滥了;西方有些学者,他的思想是泛滥的,刚才说的逻辑实证论就是泛滥的。科学独大本身就是泛滥的,也就是说学问没有遵守学问的规矩,他不知道自已这一门学问在人类总体学问中占的位置,也可以说他不知道这一种学问发自于人的心灵的哪一个方位、哪一个层次,而人类心灵的总体性,到底有多少内容,有多层次,他是不了解的。所以千万不要眩惑于某一种学问的光辉灿烂里,一定要回归到它跟人性的关系。所以佛教对于所谓的认识心没有正面的评价,对它是负面的看法,认为认识心是让人类不能够长进、使人类沉迷在虚假的世界、乃至于是痛苦的来源;所以苦像——痛苦像海一样——都是因为人类有这个认识心。牟宗三先生曾经说过,西方学问是为存有而奋斗,佛教呢,是为了去掉存有而奋斗;其实我们可以说,西方学问是尽量地去发展认识心,佛教则是尽量地去消解、去掉这个认识心。所以如果有修佛教的,我告诉你们,有一个基本认识很重要,就是你如何去掉你的认识心,所有的修行都专门注意这一件事。

 

那么西方人听了就觉得很可怕,认识心还可以去掉吗?我们去掉认识心还能怎么办?去掉认识心不是一切都没有了吗?西方从希腊以来,所有的哲学,去掉认识心不是就没有依靠了吗?所以这是人间非常重大的事件,将来人类的心灵怎么去转化、调和,最后会追到这个地方。这个地方你不要觉得很可怕,说要去掉认识心;西方人会觉得不可能,去掉认识心我还能活着吗?我的一切不就完了吗?其实也没有那么严重,因为佛教还有一个方便法门,叫做菩萨道。什么叫著萨道?你要渡众生,就要跟众生在一起。众生是一个虚假的、污染的、痛苦的生命,你一定要了解什么是虚假的、痛苦的学问,你才能跟众生在一起,所以菩萨也要研究科学,这就把科学保住了!一个不懂科学的菩萨他怎么救人呢?所以佛教非常善巧,很有意思。那如何成佛呢?菩萨再上一步就成佛,可以说菩萨是佛故意让自己下降一格,来跟众生在一起,当然也就可以说菩萨还没有成真正的佛。那如果真正的佛呢,这个认识心就完全去掉。完全去掉是不是没有了呢?不是。有一个词语很重要,叫做通透、叫做一体、叫做不二;这个东方人太厉害了,叫做真俗不二。什么叫俗?就是庸份。唐俗?就是凡夫。凡夫的生命就是庸俗的生命,凡夫的学问就是庸俗的学问,叫俗学;但佛的生命是真实的生命,他的学问呢,是真实的学问。真的生命跟俗的生命成为一体的时候,叫真俗不二。

 

如果这样来看,这个认识心我们确实要好好把它定位,中华文化要复兴,中国人要学西方文化,一定要把这两层世界、这两方面的生命表现,好好地确定它的位置,该摆在那里就要摆在哪里。这不只是中国人的事,这是全世界所有人的事;一个人他想要读书,他有思想,他想要了解人生,如果连这一点都不知道,就永远是糊涂的。中国人糊涂了一百年,颠倒了,要么就没有这两层的看法,不知道有两层世界生命,要么就有了,但是把它颠倒过来。那修佛的人怎么修?就是忘记去掉你的认识心。你看那打坐的人,首先最重要的动作是什么?不是盘腿——不盘腿也可以打坐,所以盘不盘腿不是重要的——最重要的一个动作是:闭眼睛。你说眼睛不闭起来也可以打坐,那这个人了不起啦,这不是初学打坐的人,初学打坐你可以不盘腿,但眼睛不能不闭起来。什么叫“禅那”,就是静思维,安静地去思考,叫做禅那,简称禅——这个禅不是禅宗的禅,当然也有关系——修禅就是使你的思维、心思静下来,叫做禅。心思静下来就定,你的心思不浮动了,叫禅定,所以禅也就是定;修行的八万四千法门,统统只有一个意思,禅定。修神,修神就是静思,安静下来,从哪里安静起呢?先关眼睛,然后再关耳朵。眼睛好关嘛,你闭起来就好,耳朵不好关,你不能塞棉花球——我看有些打坐的人真的塞棉花球,那是功夫很差的啦,所以到最后不是你听不到,看不到,你就是闭着眼睛你还是可以看到啊,看到什么?不是光线所送给你的景象,而是看到你心里所产生的景象,那也是看到;所以不要认为闭着眼睛就看不到。关闭眼睛的意思不是我不看到这个光线,而乃是一切的由手视觉引申的景象,乃至于你记忆的、回忆的影像,你产生出来的幻想的影像……全部都要去掉,全部都要跟你的生命不相干!最后这一句话很重要,这句话要有相当的深度才能讲。一般人都讲,忘掉,把它关掉、去除;不是去除,是它跟你的生命不相干,它还在,但不影响你的生命。所以佛不会毁灭世界来求安定,佛的眼前还是世界花花绿绿,这才是厉害,真俗才不二嘛。但是首先修炼的方式还是借用各种方式关掉、忘掉,然后渐渐地你才能使它虽有而不扰乱,你可以听到,听到声音但是不受扰乱。眼耳鼻舌身意,所有的感受,最后是意,意就难啦。意就是思,思想嘛,你的思想要关掉,这就更深啦,越来越深。前五识比较浅,眼耳鼻舌身,这一种的扰乱比较浅,意识扰乱就深啦,到最后是未那识,第七识,那更深啦。第七识就我是,认为有一个我:我在这里打坐、我在这里修行,我有所得、我有境界……把它都切断,或者说都改变,改变习性;而这个习性呢不只是这一世,而是从没有开始以来,所累积的习性。累积什么习性呢?累积这个subject – object这个习性。没有这个就叫做梵我如一。你怎么能够到这个地步呢?是很难的啦!讲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是如果我们不这样讲呢,你就不能走上正途,你修的什么你都不知道,所以学问还是要讲的。

 

如果去听和尚讲怎么修行,你就想想这合不合乎刚才的理论——禅那、静思维、然后定;如果合的,这种修行法定是有效的,不合就是无效的。什么叫定?首先去掉前五识,再去掉第六识,再去掉第七识,然后最后第八识,就转了;因为第八识不过是前七识的整合,那你前七识都不起作用,你就静下来了。前七识怎么能不起作用呢?有史以来你的生命已经成为习惯,这个叫习,习就像一股气,像一个流动的气,在你的生命中一直流,这个习气成为一个流;这个习又翻译成业,我们现在说派你作业,你的业绩有多少,你一直做事就有业,这个业叫造业,凡是造业都是罪孽,都是障碍,叫业障。本来习是客观的,是中性的,习气,就是习而有气;而习就换成业,业可以换成结,心有千千结而迫使你非如此不可,这叫生命、这叫做个性,所以你的个性一来,你一定要想,我的习气来啦!注意哦,这个很重要,这对你的人生修养很重要,这虽然讲佛家,但这是共同的修行法,儒家也要这样做。你的习气,它是有史以来,有史以来的更早是无始以来,因为不能有始味,只有无始,所以这个佛教很厉害啦,它不是说有史以来,它是无始以来。你的这个习气,习气就是业,业就是结,结就是识,这个识呢,就是说你的个性,个性或许是刚出生就有这个个性,而你这辈子又加了些习惯。佛家是说有史以来的习气,儒家不这样讲,中国人只说你这辈子的习惯。那这辈子怎么有的人习的比较多,有的人习的比较少呢?佛家就说那是以前留下来的习。这样来解释人生,也可以,不要太过执着太过迷信。

 

真俗不二的真生命

 

儒家只讲这一世,比较简洁扼要、干争利落,而且儒家讲,这个习性是可以改的,过则勿惮改;不像佛教,你几世几劫来的习气要几世几劫修回去,那还得了。儒家非常简洁,当下既是,我欲仁斯仁至矣!这个太厉害了,一切习气业障完全去除,没有习气、没有业障、没有结使不解。但是你反省一下,我们自己本身,心中真的有千千结,在某一个地方你就打了结,而这个结呢,打不开,为什么打不开呢?因为自己不愿去打开。其实它不是客观地打不开,是你主观上不想去打开,故意的,我就这样,那个人太讨厌了,完了,结啊,一结就不可解,不解就变得有结、就有使,它会迫使你的生命就走那条路,遇到这件事他就这么判断。有些时候是不知不觉地这样判断,以为对、有些时候是明明知道他不应该这样判断,我就是要这样判断,你怎么样!自已对自已过意不去。因为都是自己嘛,自己对自己过意不去,自已对自已的真实生命的判断过意不去,所以这个时候就两个自己,叫做天人交战。天人交战最后的结果是人胜利还是天胜利你知道吗?大部分都是人胜利,天输掉了,呵呵,要不然佛家也不会说业障了啊,不会说障嘛。其实哪里有障呢?儒家是“君子坦荡荡”,坦荡就是没有障、一条坦途啊。荡荡就是宽广,你的路很宽广啊,你干嘛有“结”、有“使”呢?但是佛家反省人生啊,也是细的,“结使”啊、“业障”啊,都被说中了,人生啊,活该啊。

 

佛教有一个我不大赞成的:“这都是几世几劫来的,我有什么办法!”这个说法我不赞成。所以我为什么信儒家?纵使我不能一下就改完,我不能够立刻成佛、立刻成圣,但是我信孔子的“我欲仁斯仁至矣。”我宁可这样信。而且我们现在教读经,就是要让每一个人,自已信他自已这一套,我欲仁斯仁至矣。所以为什么我们读经不排除各家,但以儒家为主?各家有它的精彩啊,你被料中了,懂吗,你被佛家料中了,你有“结使”啊,懂吗?但是你为什么要沉迷在这里呢?你有别的路可以走啊,对不对,儒家就给你别的路让你走,坦荡荡嘛!君子坦荡荡你有什么“结使”啊?为什么打不开啊?都是自己跟自己过意不去。你自己跟自已过意不去,这一辈子就受苦,所以要大方,要有豪杰之气,“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这个是多么漂亮的话啊,这些都是从九死一生得来的教训啊!他的生命是九死一生,天人交战,到最后是认为天德应该主导人德,不是由动物性来主导人德,也不是由你的气、结使来主导你的生命;不是由“阿赖耶”,乃是由“阿摩罗识”,“阿摩罗”就是清净识。佛家也有清净啊,第九识,第八识不是“阿赖耶”吗,它来了个第九识。前五识“眼耳外鼻舌身”、第六识”意识”、第七式“未那”。“未那”就是我,我执、对我的执着,每一个人都有我执——刚才表现了我执,满严重的,心里觉得不安、每个人看团体照片,都注意自已,希望我漂亮一点……这就叫做“我识”、“末那识”。所以有人说他看过我二十五年前的照片,我就扳回一城,就说:你知道我也年轻过哦,不要随便欺负我,我不是生下来就这么老,你知道么。”这是什么?未那识,未那识的作用。你什么时候忘了自已?告诉你,难哪。为什么难你活该受苦?苦海嘛、习气、结使嘛。这样解释得很清体你听了都会震撼啊。

 

所以啊,要注意,从人性这里一直思考,会解决很多何题,会寻出学问的路,乃至于走出自己的人格、走出自己的道路、走出光明,改善你各种的生活状况,因为你的习性改了,习性改了你的结使就会化掉,结使化掉业障就化掉,业障化掉就回归清明,回归清明就成菩萨、就成佛。一样地,你不要在那里闭眼睛捂耳朵打坐啊,儒家就不闭眼睛就不捂耳朵,他当下就是从心所欲,就这样,结使在哪里?没有了。没有了结使是什么?是佛了嘛。心灵有层次,对心灵的全体大概要有一个朦胧的认识,这叫““智及之”,这就是有智慧的人。你知道你的心灵要往哪里去追求,心灵是你最可贵的一个保障;生命是心灵来主导的,你的生命的意义是心灵来表现的,你没有心灵、你不认识心灵,怎么表现你的生命呢?就是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啦,就是动物性的生命而已,这是孟子讲的。

 

那怎么教呢?三餐温饱以后就要教了——颜回不必三餐温饱他也要学呀,所以颜回很厉害,三餐不温饱他也要学。一般人呢,三餐温饱以后就学。那怎么学呢?这个学不是拿着书读,拿着书读是一种最好的、最方便的、最快的方式。但是思考你的心灵的意义,这不是一个方式而已,这是一个达到目的,一个从你现在的位置看到目的那一种洞见。你要有这个洞见,随时心里面有这个洞见、对人性的洞见。你有这个洞见,你就会比较大方,因为你会用这个洞见,来处理你的现实的事,这个不是真俗不二了吗?要接近真俗不二,你也接近上帝的独生子啊。不要沉迷啊,把自己的生命沉埋在一个庸俗的地步,要对你的生命的那一种意义、庄严、高明、广大,要有一些体会,你的生命就不会那么小气,就大方。你这样大方地做事,大方地做人,越做越大,你的生命也就越来越大,而且你的影响力就越来越大——但是不是为了影响力,你才这样做,是本来就应该这样做——这样叫做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

 

这就是传统啊,它能够传啊,它能够流传、能够感应,它这样就成为统续了。你如果真的是大、是高,那自然是合乎人性,合乎人性自然人就会受感化,受感化就可以传、就是统,就变成传统。所以传统不是谁造的,是人性造的。你能够接上传统,就代表你的人性接受到相当的开发了,所以我们现在做传统教育,可以说它迂腐,真的是很迂腐、你可以说它复古,它真的很复古,但为什么它迂腐你知道吗?它不是就现实的事用现实的心来解决,它不是用现实的心来解决当前现实的事,它是用很高远高明的心来解决现实的事。既然很高,那就跟现实的事不相干——其实它是最相干的,尤其它的解决是彻底的解决,不是一时的。现在的解决事情啊,都是一时的、治标不治本,甚至连标都不能治了,就敷衍一下,哪有治啊,连治都没有治,连治标都没有治,何况治本。所以我们要思考这个问题,我们的生命不要白费了,我们的工作不要做虚的,要务实,做实在的工作。所过者化所存者神,在哪里看到呢?不知道,所以叫做迂,迂就迂缓,腐就是没有力道、没有劲、软软的。那现在人做事,都非常地精明非常地干练,精明干练背后如果没有迂腐的那一种根基啊,精明干练也是像这跳梁小丑,弄过来弄过去也是演一场戏啊,到最后人去楼空,留下一片凄凉,又有什么意义呢?尤其是整个国家,不可以这样做事的,教有工作者是不能够这样想问题的,很现实要立刻见到效果,不是这样子的!而且,难道说迂腐就没有效果吗?迂腐的效果是很深远的,而且彻底的,乃至于像我们教读经,是立刻就有效果、也有现实的效果,那这个太厉害了!所以想来想去,读经教育实在太厉害了!

 

不只读经,做人做事、我们思考问题,常常要回归到它的本源,回归、回归,你事事都回归,作比较彻底的、比较有实效的处理。事情都是琐碎的现实的,所以要耐烦,但是你这个耐烦的心,为什么你能耐烦?很简单,你背后有一种大的格局。大的格局需要小的、一点一滴来展现,做一点一滴的同时,又有大格局做背景;你每一点一滴的价值都是像大格局一样大,好像上一次举例的,陆象山说“狮子搏免搏虎,都用同等力气”,这个就是用你的最高明的、最广大圆满的心来做你的日常琐事,来讲你的一句话、展现你的一个笑容,像这样都具备有无穷的意义。你就生活在一个真实的世界里,你的每一刻都活得非常地踏实,这样子叫“真俗不二”。你的真理在你的心中,你所表现的在你的现实、在庸俗中,别人庸俗你可以不庸俗。但不庸俗你就不用做事吗?也不是。所以有些人去隐居代表他不庸俗,这还是庸俗,庄子说:“若狐不偕、务光、伯夷、叔齐、箕子、胥余、纪他、申徒狄,是役人之役,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说那些申徒,务光等人,他是隐居者,他这样隐居,看起来跟别人所作不一样,但是他还是做一般人所做的事,他不是做自己心当中最自然的事。什么才最自然?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在朝廷中不是有很多杂七杂八的,这奸臣小人那么多吗?那他还是在隐,随机而隐,这个叫做自然!所以我说不必去选定什么样的人群,我才可以相处、选定什么样的环境,我才安得下来,一定要有一个大方的格局、方略,就像《华严经》上说:别的经典我们必须尊重,怎么表示尊重?我们要把它放在窗明几净的地方,要用香花香烟来供奉,要放在清净的地方以示尊重;我这部经典,我所在的地方就清净,你把我放在厕所,厕所就清净。懂吗?希望各位做一部《华严经》,群体不和,你所在的地方就和,了不起啊,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你的这个就是真生命!

 

本站编辑:澤之

 


【专题推荐】

 

儒释道西|儒家与宗教——从人类学问的总源头说起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本文作者:王财贵,转载自:《王财贵65文集》第四辑《为人与处事——员工培训讲座》。如欲深入了解王财贵教授哲学与教育思想,请关注文礼书院,或购买正版《王财贵65文集》进行学习。

(2)
王财贵(季谦)的头像王财贵(季谦)作者
上一篇 2021年12月29日
下一篇 2022年1月2日

相关推荐

  • 牟宗三:理智、美学与道德意识

    各位会友,上次讲怀悌海之学的大体形态,一是美学的,一是理智的,其主要精神实不外此二面。而其学之底子是物理学、数学、生物学,此表示其学之形态缺乏道德的成分。(学术系统大体不出道德、美…

    儒学义理 2022年10月24日
    04100
  • 季谦先生:“周易”题解

    时间:2009年2月24日   我们讲经,先讲“经题”,就是题解,对题目的解释。先讲“周易”这两个字。“周”有三义,“易”有三义。“周”有三义,所谓周普也,周流也,周代也。易有三义…

  • 牟宗三:人文主义与宗教

    贯之先生惠鉴:   大示拜悉。人文友会定期与诸子讲习,亦无甚高深学理。主要目的,只在疏导时代学风时风病痛之所在,以及造成苦难症结之所在。如此疏导,点出主要脉络,使人由此悟入,接近积…

    儒学义理 2022年1月10日
    03690
  • 牟宗三:黑格尔哲学与存在哲学

    理性之架构表现﹐注重知性之作用﹐是一静态的讲法。通着黑格尔历史文化及《权限哲学》讲是动态的讲法。这皆是往外开。到黑氏即把往外开此一意义充分的展露出来。中国文化发展到现在实需要此一部…

    儒学义理 2022年9月26日
    03940
  • 道家”无“的境界

    无的境界就是虚一静,就是使我们的心灵不黏著固定于任何一个特定的方向上。生命的纷驰、心理的情绪、意念的造作都有特定的方向,黏著在这个地方,就著于此而不能通于彼,你生命黏著于此,我生命…

    儒学义理 2021年10月17日
    02.9K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