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蔡仁厚:《孔孟荀哲学》自序
儒家之学的基本性格,通常都说它是人本主义,人文主义,重视伦理道德,持守中庸之道,主张和平改革,反对极权暴力。又或者说,由于儒家—— 开发了“人性本善的道德动源”与“天人合德的超…
-
蔡仁厚:《孔孟荀哲学》目录及原文链接
自序 绪论 一、儒家的起源 二、儒家与诸子 三、儒家学问的特质 四、儒家学问的纲领 五、如何契会儒家之学 卷上 孔子之部 第一章 孔子的一生及其论赞 第一节 生平行述 第二节 夫子…
-
《孟子》注疏之<滕文公章句上>第2章
滕定公薨(hōng)。世子谓然友曰:“昔者孟子尝与我言于宋,于心终不忘。今也不幸,至于大故,吾欲使子问于孟子,然后行事。” 然友之邹,问于孟子。 孟子曰:“不亦善乎!亲丧(…
-
牟宗三:存在之理与形构之理之区别
上节吾人说由于伊川、朱子表示此理此性之方式之倒转,又因须通过格物穷理之认知的方式以把握之,此与知识问题有关联,因而遂引生两问题,一是存在之理与形构之理之区别,一是存在之理与归纳普遍…
-
徐复观:孔门艺术精神的转化与没落
这里尚不能不解答一个问题,即是孔门如此重视音乐,何以它毕竟没落得这样快,没落得这样彻底呢?这当然不是一个单纯的原因。首先,就儒家自身说,孔门的为人生而艺术,极其究竟,亦可以融艺术于…
-
《孟子》注疏之 <梁惠王章句上> 第1章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sǒu)!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
-
牟宗三:圆教与圆善
上一次我们谈分别说与非分别说(注一),以了解说法的两个方式。我们由分析哲学的“分析”(analysis)一层一层往上讲,探究到广义的“分解”。不但西方哲学重视分解,就是中国哲学和印…
-
牟宗三:儒家系统之性格
我们在上一次已经讲过了如何了解诸子的起源这个问题,现在我们就顺着上一次所讲的再往前进一步,分别就着每一家的学术系统来看,看看这些系统里边有些什么样的问题,有些什么样的主要观念。顺着…
-
牟宗三:《孟子·告子篇上》第六章释义
公都子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以瞽…
-
良知感应乃“智的直觉”之感应|蔡仁厚《中国哲学史》第4卷第9章<王阳明致良知教>第3节
阳明凡言“本体”,皆是意指当体自己之实性而言。每一实性(如仁、义、礼、智),皆渗透于其他实性而彻尽之,举其一可,举其二三以至于千百,亦无所不可。所以阳明或说真诚恻怛是良知之本体,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