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天下大悦而将归己。视天下悦而归己,犹草芥也,惟舜为然。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舜尽事亲之道,而瞽瞍(gǔ sǒu)厎(zhǐ)豫,瞽瞍厎豫,而天下化;瞽瞍厎豫,而天下之为父子者定,此之谓大孝。”
孟子曰:“天下大悦而将归己。视天下悦而归己,犹草芥也,惟舜为然。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言舜视天下之归己如草芥,而惟欲得其亲而顺之也。
○得者,曲为承顺以得其心之悦而已。顺则有以谕之于道,心与之一而未始有违,尤人所难也。为人盖泛言之,为子则愈密矣。
舜尽事亲之道,而瞽瞍(gǔ sǒu)厎(zhǐ)豫,瞽瞍厎豫,而天下化;瞽瞍厎豫,而天下之为父子者定,此之谓大孝。”
底,之尔反。
○瞽瞍,舜父名。
○厎,致也。
○豫,悦乐也。
○瞽瞍至顽,尝欲杀舜,至是而厎豫焉。
ǒ书所谓“不格奸亦允若”是也。盖舜至此而有以顺乎亲矣。是以天下之为子者,知天下无不可事之亲,顾吾所以事之者未若舜耳。于是莫不勉而为孝,至于其亲亦厎豫焉,则天下之为父者,亦莫不慈,所谓化也。子孝父慈,各止其所,而无不安其位之意,所谓定也。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非止一身一家之孝而已,此所以为大孝也。李氏曰:“舜之所以能使瞽瞍厎豫者,尽事亲之道,其为子职,不见父母之非而已。昔罗仲素语此云:‘只为天下无不是厎父母。’了翁闻而善之曰:‘惟如此而后天下之为父子者定。彼臣弒其君、子弒其父者,常始于见其有不是处耳。’”
编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孟子曰:“天下大悦而将归己。视天下悦而归己,犹草芥也,惟舜为然。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顺,是谕亲于道而不违的意思。
○孟子说:“古之圣人所以有天下而不与者,盖以性分为重,则以势分为轻也。夫天下至大,人心至不齐,今皆欣然喜悦将归服于我,戴以为君,这是非常的遭际,绝盛的事业,人所深愿而不可得者,乃处之泰然略不动意,视天下之悦而归己,就如草芥一般,自古以来惟舜为能如此。夫舜以畎亩之夫而大得人心,终陟元后,其位至尊,其势至重,而乃视之若是其轻者,这是为何?盖舜遭顽嚣之亲,处人伦之变,心心念念,只要得亲之欢,而无所乖忤,谕亲于道而无所违逆,方才遂得他的愿,他说是人生世间,道理合当如此。若不得乎亲,不曾修得自己的孝行,则人道有亏,如何可以为人?子事父母职分合当如此。若不顺乎亲,不曾得父母的令名,则子道有歉,如何可以为子?其中戚戚不宁,举天下无足以解其忧者,故视天下之归已犹草芥也。舜惟以此存心,而必欲求尽其道,此所以终能得亲顺亲,而成天下之大孝也欤!”
舜尽事亲之道,而瞽瞍(gǔ sǒu)厎(zhǐ)豫,瞽瞍厎豫,而天下化;瞽瞍厎豫,而天下之为父子者定,此之谓大孝。”
○瞽瞍,是舜父名。底,是致。豫,是悦乐。
○孟子承上文说:“舜不以人心之大悦为已乐,而但以亲心之未悦为已忧,所以孜孜汲汲只要全尽事亲的道理。观他竭力耕田,负罪引慝,何等的勤苦!且克谐以孝,夔夔斋栗,何等的真诚!凡职分当为及用情委曲的去处,无有毫发之不尽者,所以瞽瞍虽顽,至是亦感其诚意而格其非心,毕竟至于欢喜悦乐,则不但得亲之心,而且顺亲于道矣。夫父子天性,精神本自流通,无终不可化者。自瞽瞍底豫则凡闻风而兴起者,知天下无不可事之亲,皆勉于孝,知父子有不可解之情,皆兴于慈,而天下化矣。子孝父慈,伦理本自一定,有不可逾越者,惟天下既化则凡为子的皆止于孝,为父的皆止于慈,而天下之父子定矣。夫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至于化行俗美如此,是诚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而非止为一身一家之孝矣,谓之大孝,不亦宜乎!”
按:古之圣王,莫不以孝治天下,而独称舜为大孝者,以其身事顽父,而收底豫之功,其事为独难,躬修孝德而成天下之化,其治为独盛,此所以万世莫及也。以天下养其亲者,宜以虞舜为法。
编自:张居正《四书直解》
编辑排版:其嘉
【本站推荐】
长期招生 |乐习书院乙巳(2025)招生简章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