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谦先生:面对西方文化(新儒家的三大志业)——儒释道西四家的基本原理(五)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有广阔的心胸,追求完整的学问。完整的学问,我们用佛教“一心开二门”来表示;其中在超越的一层,儒家以内圣知性知天为代表,道家以逍遥自然为代表,佛家以常乐我净为代表。现实的学问,在佛家来看,就是染污的生命,在儒家来看就是你德性表现的场所,在西方人来看就是思辨心灵所运用的世界;西方人的所有的学问,能称为学问的,统统是在现实界,也就是佛教所说的认识心世界,中国的学问表现的主要是在超越的世界。所以人生要完满,不是中国一边,西方一边。文化是要上下分的,道德实践的学问是上层的学问,知识思辨的学问是下层的学问,所以康德说,人类的实践理性有它的优先性,比认知理性、思辨理性还优先,这刚好符合义和团时代一个清明的中国人张之洞说的“中学为体、西方为用”。


目录

 

        一、人类所有学问的总根源(含视频)

        二、佛家释意

        三、道家义理兼论佛道之异同

        四、儒家的学问(含视频)

        五、面对西方文化一一新儒家的三大志业(本章)

 

注:本文原演讲视频总长为198分钟,分为上下两集,分别放在第一章和第四章正文上方。


 

五、面对西方文化一一新儒家的三大志业

 

最后,回头过来考察最初我们所说的大时代这一观念,假如我们只有继承,甚至能够发扬儒释道三家,都还有愧于这个大时代,因为在这个时代里,我们又遇到了西方的学问。西方的学问和中国人的学问不一样,但它有力量,可能也有价值,这是正常人都知道的事。现在遇上了,我们当怎么办?这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的大课题。一百五十年前西方人以其船坚炮利来扣中国的海关,欺负中国人,有的人想用中国之道来防制西方文化,有的人想用西方文化来打倒西方,叫做以夏制夷、或者以夷制夷,但都失败了,而且这种失败是注定的。孔子是这样教我们的吗?中国古人是这样来面对外来文化的吗?在当年有以夏制夷或以夷制夷的态度的时候,就注定要失败的,即使成功也是失败,何况不可能成功?日本也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日本也接收西方文化,只是日本没有像中国这么悲惨,中国人是受船坚炮利所胁迫,而日本是自然地打开关口迎接西方。但最主要的是他们的学者是学宋明理学的,尤其明治维新的初期,王阳明哲学还大盛于社会。首相伊藤博文和几个儒者,拟出了面对中西文化的方针,他们说汉文化是米饭,西方文化是小菜,结果就成就了明治维新的盛世。虽然明治维新以后,欧化派渐占上风,以至于道义沦丧,穷兵黩武,最后几乎亡国,但这是后话。至少日本没有定下破坏汉文化的政策,汉文化还继续在影响日本民族。

 

中国的义和团失败了,不是老天叫你失败,是你自己失败,因为无知。义和团失败之后,接着就是国民党革命,革命成功后,很不幸的,发生了五四运动——五四本来是爱国运动,演化为文化运动——爱国运动是年青人义愤救危机于一时,对整个国家民族影响不大,但是文化运动对整个国家民族影响重大而长久,一直影响到现在,一百年都受着影响,可能还要影响下去!圣人成为罪犯,经典抛入茅厕,民族智慧委屈,民族信心衰微,礼崩乐坏,五四的作用也是“所过者化、所存者神”啊;孟子说的所过者化、所存者神,是善意的、光明的教导,而恶意的、错误的教导,也是所过者化、所存者神,因为“全盘西化论”也是持之有故,言之成理,魔跟佛的力量是差不多的。五四名流歆羡于西方的富强,反问中国为什么这么衰落?他们找到的原因是中国的祖先对不起我们,中国古人全部是错误的,对于传统文化一笔打倒,而要中国人全盘西化,这可以叫做“以夷制夏”。各位,这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义和团本来就是错的,五四错得更离谱,可怜的中华民族。没有人主持正义,没有人光明正大,没有人深思熟虑,没有人为了中华民族百年千年立下大计……就这样在摇摆动荡,过了一百年了,中华民族还没有方向,还在摇摆中。

 

我们不就处在这个时代中吗?刚才说了,东方文化有东方文化的价值,西方文化有西方文化的价值,都从人类理性开发出来。我们这个民族面对这两种文化,应该采取怎样的心态,应该做哪些事?你有个清楚明确的觉醒吗?你能为民族文化——不要说为民族文化了,就只为自己吧,能为自己指出一个人生方向吗?这件事看起来似乎很难,但其实并不难,至少在道理上不难,而且我们古人已经为我们做了示范了。古人遇到了印度的文化,觉得印度文化也是有智慧有高度有价值的,那么,诚恳学习之,吸收之,消化之,于是把中国原有的儒道两家,变成儒释道三家。现在,我们知道中国文化是有价值的,又知道西方文化也是有价值的,更知道这两种文化是出自于人类理性的两种使用,而人类的理性是同一个理性,所以我们并不必打倒自己的文化,也可以面对西方文化,诚恳地学习之,吸收之,消化之。让中国的儒释道三家,变成儒释道西四家,完成数千万年以来人类总体文化的大融会,这样岂不才是大方而健康的态度吗?

 

但,依据人类理性的特质,当前的从儒释道三家变成儒释道西四家,和古人的从儒道两家变成儒释道三家,又有些不同。因为依刚才一路讲下来的,以及我们平日的直觉,我们似乎可以感觉到儒释道三家互相之间是比较相近的,而中国和西方文化的距离是比较远的。为什么呢?因为理性的结构是上下层的,儒释道三家都同属于上层,或者说上下一贯;而西方的学问,是属于下层的,或者是上层不透澈的。本来,对于中西新文化融合的架构,可以有两种图像,但只有一种是对的,也就是只有一种是合理的,选对了,我们的文化方向就不必再摆荡,甚至人类全体的文化可以有一个趋近完美的融合。第一种是一般人比较容易想到的图象是:认为东方文化一边,西方文化一边,而我们说,如果只有东方文化,缺了西方文化,是很遗憾的。因为理性是要追求完满的,所以有了一边,我们应该还要追求另一边;意思就是说,我们既保存了中国文化,还要吸收西方文化。就好像我们的古人,保持了儒道两家,吸收了佛家,是同一个意思。不过,儒道两家所追求的是人生智慧,佛家所追求的也是人生智慧,所以儒释道的融通是很顺畅的,尤其有了道家做桥梁,佛教便在中国生根了。现在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不同,它跟佛教与儒道的不同是不一样的不同,所以如果吸收消化了,对中国的文化的助益,将是更重大的。因此我们要拿出更高的诚意和更开阔的心胸来面对西方文化。所以,我们也不便责备五四这批人太多,因为这是不容易想到的,要这样想,需要有相当高明的见识和相当深厚的学问,而五四那批人都是不学无术,见识肤浅鄙陋的,所以我们不便责备他们。我们所痛心的是,这些肤浅鄙陋的人的思想居然领导了中国的思想一百年。他们影响整个中国,为什么?因为他们说的话也相当有道理,如果用现实的眼光看世界是可以有这样的见解的,而且更合乎广大群众的心理,因为群众本来就是庸俗的。但作为知识分子就不应该也那么庸俗啊。可惜,他们庸俗了,其至比一般百姓还庸俗。一般百姓至少还有敬祖畏圣的教养,但他们的心里,什么都没有了,他们的眼中,只有富强不富强。从现实的富强来看,中国文化在当代真的没有产生作用,而历史的长河中真的有许多的污染、许多的不合理、许多的封建、许多的迁腐、许多的寒酸……都铁证如山,你不能说他们说得不对。但是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你可以用眼下的现况和历史上的案例来断定这个民族的智慧吗?一个人的心性不端正,眼界不高远,就会产生这种毛病,而这种毛病是普天之下一般人都未能免俗的;所以五四运动这批人出来咒骂中国文化的时候,每个人都感同身受,于是就跟着走,打倒自己的文化,想要学西方,怎么学?全盘西化!

 

但西方文化也不是省油的灯,你用一腔激情就可以学好吗?所以五四所鼓动的一百年成就在哪里?是有成就的,他们最大的成就就是果真把中国文化打倒了,但是,它真的因此学到西方文化了吗?没有!假如真的能把西方文化学好,把中国都变成西方,我也甘愿,但是他们的成就只是破坏性的成就,没有建设性的成就。中国人学西方文化,九十年来并没有走向正途,因为我们不知道西方人的心灵在想什么,你不知道他们怎么看人生,你不知道他们要完成什么人生目的,如果这些完全不了解,我们能够全盘西化吗?再退一步说,我们何必全盘西化呢?不全盘西化,就不能吸收西方文化吗?所以,各位,一百年来的错误不可以再延续下去了。我们应该有全面的见识,东西兼备。但这东西兼备,不是一般人所想的东方一边,西方一边。而是要采取理性架构的模式,建构中西文化融合的第二种图像:“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也就是东方在上,西方在下。为什么呢?难道是因为大汉沙文主义吗?是义和团的复辟,是要以夏制夷吗?不是的,因为理性的层次本来就如此,从儒家的“德性之知”与“见闻之知”的分别,到道家的“成心、道心”的分别,到佛教的“转识成智”的分别,乃至于到康德对“思辩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分别,而说“实践理性”有优先性,都在都显示出这两种学问是上下的隶属式关系,而不是左右的对列式关系。

 

那怎么落实呢?非常简单!牟宗三先生提出当代新儒家的志业,即是为此一民族大事开出可行之道。什么叫做当代新儒家?本来,能够以生命来实践人生真理的人,叫做儒家,在当代,面对新的时代,能够这样做的人,就是当代新儒家。当代新儒家有三个志业:第一个志业,是“道统的继承”;中国传统中的儒释道三家的学问,我们要继承。光这点就要非常努力了,因为我们已经远离自己的文化一百年了。第二个志业,是“学统的开出”;刚才讲过人类的学问可分两边,也可分两层,有实践理性开发出来的智慧的学问,有思辨理性开发出来的知识的学问,现在学统的“学”专指知识之学,西方人的希腊传统所开出来的所有学问,都包含在这个“学”里面。我们中国人有学问,但是没有像西方人这种学问,西方人这种学问也是应该有的,你没有西方这种学问对人生也是一种遗憾,至少西方的学问可以协助人生的幸福,虽然它往往也可以毁灭世界。五四的文化运动,所期待的就是要学习这种学问,但西方的学问要怎么把握?西方学问那么大,两千多年,那么多的学问,我们怎么把握?我们一定要回归到刚才的手法,用一个大手笔、大手段,这个手段就是看出西方人的心灵从哪里发起,你要从他们所以创造的心灵学起,才能学得深入,学得到家。西方人成就的知识系统,其背后是思考的能力,思考的能力出自认识的心灵,思考的能力和认识的心灵是人类本具的能力,从这种本具的能力开始,一步一步开发它,到最后,西方人能够开出来的学问,中国人也照常能够开出来,乃至于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都可以开出来。假如西方学问不是如此,西方人的学问就不足珍贵,西方文化就是非理性的。但是西方的学问显然是理性的,因为它是出自于理性的思辩使用,中国人也有理性,也有思辩的能力,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开出来?即使中国古人没有开出来,现在如果认为它有价值,我们就应该开出来,而且可以开出来。因为这种理性、这种学问,我们本性中本来就有,所以叫做“开出”,说“学统的开出”。

 

学统也是从人性开出,人性中有思考、分辨的能力,思考的能力首先展现为逻辑的能力,逻辑就是合乎思考的法则的能力。中国人当然有逻辑的能力,但中国一向没有逻辑学,也就是没有对思考力再反省而成为一门专学,但是我们也可以很容易成就逻辑学,因为逻辑是人性本来就有的,所以中国人不要怕。逻辑的心灵以数字的变化来表现,就成为数学,以图形来表现,就成为几何。数学、几何,统称数学,这是人类逻辑能力第一度成就。把数学几何的规律用在对于现象界物质之理的研究——物质的存在有它一定的道理,假如物质没有道理,人生会过得非常虚幻,譬如眼前一张桌子,我在这里讲话,突然桌子变成一头牛,我会吓一跳,但它不会变成牛,桌子也不会变成椅子、木头桌子不会变成黄金桌子……如果会变我让它赶快变,但是这由不得你,它有它一定的道理,人类现在用数学几何作工具,来研究物的理把物的理表现得明明白白,按部就班,那便是物理,而物与物之间的结合叫做化学,所以化学也是物理。物理的研究成就了所谓科技,我们就可以运用物的理,为人类服务。所以,要追求科学,你要按照科学的道理追求科学;要按照科学的道理追求科学,必须要给我们的国民,有真正的科学教育,让他知道什么叫做科学,提倡百姓的科学精神,于是我们科学的能力也将跟西方人一样。尤其西方人已经开得很灿烂了,学起来更比自己从头开始还要容易,所以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西方人经过三百年发展出来的现代科学,我们只要三十年就可以迎头赶上了。但是,中华民族吸收西方文化已经九十年了,三个三十年我们还没有赶上西方的科学,这是对不起自己、对不起人类。

 

为什么我们没有赶上?也是有道理的,就是我们并没有依照人类思考的能力的发展程序一步一步地开启国民的思考力,我们不耐烦。我们的教育太过急躁,虚假,中国的数学教育,要论考试成绩,是全世界一流的,但是中国不出科学家。所以中国人要学西方的学问,要换个态度,要老实,要对人类的思辩理性有敬重的心理。首先,要承认人类的理解能力是从小慢慢发展的,而且是人人有个别差异的,所以,不要在一个孩子太小的时候,就要他思考他思考力所不及的数学科学。在这里,要放轻松一点不要急燥。还有要注意个别差异,不是同样的年龄都上同样的数学,我们太一刀切了。所以数学教育应该完全学西方,学他们若无所谓的游戏的教学法,不要打击儿童对科学思考的兴趣,让全国百姓都具有科学研究的精神,都乐于思考,乐于科学。其次是要培养专家的科学能力和科学态度,要发现天才型的人物,鼓励他们做科学研究者,具有科学家的品质,什么叫做科学家的品质?一个学科学的人从年轻时候,当他对科学有兴趣了,他要告诉自己,这一辈子如果从现在二十岁到八十岁,这六十年里都关在研究室里,每年从早到晚,工作十六个小时,我也甘之如饴,这样叫做科学研究的精神。各位!北大、清华,任何一个中国的有名的大学,学科学的人、考科学系的人,有没有这种心愿?还是你问他为什么考理工科?他们回答的是:比较好找工作,比较好赚钱?但大家都知道,牛顿发明三大定律不是为了赚钱,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不是为了赚钱,他们只是尽自己的本分。人类应该如何思考我就如何思考,它也是一种定力;你不要说修佛的人禅定,科学家们也有定力,他们一辈子就为了自己的思考,一步一步的,水远不放弃,这样就成就了科学。我们一定要教导我们的国民之有科学天才者,兼具这种心灵。如果我们没有出一批批具有这种科学研究能力和科学研究精神,静下心来,按部就班,一五一十,不追求现实,不追求成就的人,那中国的科学就永远是仿冒的,而五四名流的希望也终是落空的。

 

思辩理性在西方文化的成就,还有另一面对人间社会的安排的学问,就是各种的人文科学,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这些学问都有一番道理可说。但是西方的人文科学,是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建立起来的,往往死在科学,而不一定合乎生命的真实。因为物是死的,但人是活的。物的变化可以用数据精确无误地表示出来而有效,但人生实在不能只用数据统计;用统计学来研究人类的心理,所成就的心理学,那只是了解人生的初步,或是只能描画出庸俗人生的面目。所以我称现在西方的心理学为“庸俗的心理学”,他用在大众身上可能有效,但用在儒家的圣贤身上、用在道家的真人身上、用在佛家的佛菩萨身上,很可能就无效。所以西方的自然科学是比较地道的,它们的人文科学是不地道的。而科学的地道,是永远不能达到绝对的地道,因为科学知识是日新月异,永远在发展中;我们只能够静下心来念兹在兹,一五一十,不急不徐,去追求科学的成就。先唯西方马首是瞻,然后再求“超越”。而对于西方人文科学的成就,对于人生事物的处理,必须还有一个高明的境界、清静的心灵,来作为人生为人处事的最高标准。因为人文科学本来就跟实践理性有关,乃至于就应该用实践理性来带动、来善化这些科学——这是中国人的责任,西方人不能负责的。西方人两千多年来,他们往往死在科学这个地方,只有中国人活泼的智慧,才能弥补其缺憾。但是现在中国人既没有自己智慧的学问,也没有西方知识的学问,所以现在中国人是全世界最无聊的民族。

 

第三个志业是“政统的完成”;所谓政统,就是政治的序,也可以说是政治的体制。政治是属于刚才所说的人文科学之一,但政治在人间社会里的作用甚大,政治的安排合理了,其他诸种社会的活动,如军事、经济、教育等,才能顺利展开,所以把政治特别提出来说。而就着“政统”说完成,是因为中国的政治是有长远的统绪的,但还没“完成”最后的心愿,所以将来希望能完成。中国的政治统绪,渺渺茫茫的三皇五帝不说了,但儒家的政治理想是寄托给尧舜,是选贤举能,公天下,是所谓的“禅让体制”,这类比于“大同世界”;后来,还算满意的,是夏商周三代的贵族政治,家天下,到周公制礼作乐而成熟,是所谓的“封建体制”,这类比于“小康世界”;后来秦始皇废封建置郡县,不止家天下,还中央集权,是十足的“专制体制”,专制体制一直延续两千多年,到一百年前孙中山先生国民革命,改专制为共和,那时西方的民主政治已相当成熟,孙中山先生的理想是引进西方的“民主体制”,民主体制最像中国古人所向往的禅让大同,但因为国是多艰,中华民族一百年来虽然甚为努力还没有达成。所以说“政统的完成”,这一完成,不只完成向西方学习的愿望,也完成两千五百年来儒家禅让体制的愿望,而且是更有保障性的禅让。牟先生进一步认为西方的民主制度亦有病痛,如果要完全实现民主政体,必须加上全体国民的道德教养,因为政治其实是道德的产物,所谓“在明明德,在亲民”,所谓“亲亲而仁民”,必由内圣而开外王,其外王才更可大可久。

 

总之,从今天开始,我们要有广阔的心胸,追求完整的学问。完整的学问,我们用佛教“一心开二门”来表示;其中在超越的一层,儒家以内圣知性知天为代表,道家以逍遥自然为代表,佛家以常乐我净为代表。现实的学问,在佛家来看,就是染污的生命,在儒家来看就是你德性表现的场所,在西方人来看就是思辨心灵所运用的世界;西方人的所有的学问,能称为学问的,统统是在现实界,也就是佛教所说的认识心世界,中国的学问表现的主要是在超越的世界。所以人生要完满,不是中国一边,西方一边。文化是要上下分的,道德实践的学问是上层的学问,知识思辨的学问是下层的学问,所以康德说,人类的实践理性有它的优先性,比认知理性、思辨理性还优先,这刚好符合义和团时代一个清明的中国人张之洞说的“中学为体、西方为用”。假如这两种学问你摆错位置,把中国学问打倒,西方学问出头,那是人类理性的大错特错;所以你说中国学问一边,西方学问一边,是不中肯的。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不是中国人自我作大,不是大汉沙文主义,是人生本来就如此,学问的特色本来就如此;你应该如此去看待、如此去学习,如此去实践人类全体的学问,才对得起你的生命,对得起整个国家和民族,对得起人类。

 

有些人已经年纪大了,我是老了,各位在座的还有年轻人你们还有前涂,我是没有什么前途了。你应该为你自己、为我们国家负一点责任,为祖先负一点责任,乃至于我们还有下一代,要为下一代负一点责任。人生的学问大体三十年的努力就可以有相当的成就、至少科学的学问三十年就可以成就,要科学救国只要三十年。而人生的境界是一辈子的事,但是你要从你能省悟的那天开始、你要从你明白生命的方向的那一天开始,念兹在兹。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子十五岁就领悟了人生的方向,我们现在即使三十岁也无所谓、五十岁了也无所谓,只要有一天省悟了,知道天地之间还有儒释道西的学问,是值得追求的,你默默地立下志愿,诚恳地一步步向前走,你就对得起自己。但我们教导下一代,不要等到了三十岁才能有一点了悟,我们要好好地培养下一代,让他的生命不要浪费。至于怎么培养下一代,怎么让他的生命可以面对儒释道西四家,而能够有自己的主要方向、次要方向,有他的高明追求,有他的现实成就,这完整的人格、完整的生命怎么培养?我建议一个简易可行的方法,就是“儿童读经教育”,想知道“儿童读经教育”的人,请参见关于读经教育的论述。

 

我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各位!

 

本站编辑:澤之

 


【相关文章】

 

  季谦先生|儒释道三家综论

  季谦先生|狭义的宗教与广义的宗教

  蔡 仁 厚 |儒家精神与道德宗教

  牟宗三等|中国文化中之伦理道德与宗教精神

 

【本站推荐】

 

公 开 课 |(36小时)零基础儒学入门自学课程

家长必学|儿童读经教育入门——读经教育六小篇

 

本文作者:王财贵,转载自:《王财贵65文集》第三辑《儒释道西》。如欲深入了解王财贵教授哲学与教育思想,请关注文礼书院,或购买正版《王财贵65文集》进行学习。

(3)
王财贵(季谦)的头像王财贵(季谦)作者
上一篇 2021年8月1日
下一篇 2021年8月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